0  2  6  8  12  18  20  26  30  32  36  38  42  44  46  47  48  50  51  52  54  56  60  62  66  68  72  78  80  86  90  92  96  102  108  110  116  120  122  128  132  138  146  3002 

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陣地

 

當前教學改革已經(jīng)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標志之一就是教學改革發(fā)展到學法改革上,學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認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宗旨我們在教學程中對新教材及學法改革進行了初步的嘗試:由原來的一人準備,全班等侯;一人板書,全班筆記的授課方式改成為全班積極準備,踴躍參與教學,走上講臺的形式。下面就把這次嘗試的過程及結果匯報給廣大同仁。

一、課前準備

首先在選材上:因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且學生容易對新穎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進而誘發(fā)內(nèi)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意愿。我們分析了學生的水平和特點,給學生選取教材,即高中化學的《第一章 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該節(jié)內(nèi)容學生在初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話題,學生很易于發(fā)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培養(yǎng)的較好內(nèi)容。

其次布置任務:提前兩周的時間把本節(jié)內(nèi)容的目的要求即: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和放熱反應;2、常識性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能源幾環(huán)境保護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挖掘,組織內(nèi)容。要求學生寫的教案或講稿都必須有自己觀點,以自身特色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研究和組織。

最后在檢查上:十天以后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與鼓勵。第一是檢查教師自己的教案是否準備齊全,是否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都考慮到了;第二檢查學生的準備情況,并對全班作以動員和鼓勵,讓每一小組推選出他們的“參賽選手”,選出之后,進行內(nèi)容的分工。

二、學生在講臺上的表現(xiàn)

從整體上看每一位學生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并做到了較好的發(fā)揮,從他們對新課的導入上就是很好的證明,有的同學為了更好地進入角色,要求聽課的學生能否在上課開始時也面對站在講臺上的他喊一聲“老師好”。為了使聽者盡快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作出了一番努力,如有一位同學開門見山的說:在講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家里作飯用的原料是什么?”還有一個同學從20世紀初,在英國一家煉鋼廠發(fā)生的一起事故來引入課題,他們引入新課的方法大體上可分為提問、自敘、在故事中、通過實驗、從科技動態(tài)和生產(chǎn)實例中引入新課。部分準備的如此充分,引入的如此嫻熟大大地出乎于我們的意料。

其敢于競爭敢于發(fā)展自己。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基本上按照“點――線――網(wǎng)”的方式進行的,先講解的是化學概念作為點,接著引出化學命題或化學事實作為線,最后由知識網(wǎng)絡形成了化學概念、命題和事實相關的圖式。例如:有一位同學講到物質發(fā)生化學發(fā)應,我們有時要利用的是生成的新物質,而有時卻更想利用在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進而引出放熱、吸熱的概念,且邊講邊做實驗,線連好之后接著轉入能量利用中。雖然在整個過程中能聽得出他們大部分課堂安排是取材于其教過他們的老師,但對他們的敢于發(fā)揮是毫無疑問的,面對理論性很強的關于由反應前后物質所具有能量的不同來判斷該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對該問題的解釋如果掌握不好會越講越不懂,一位同學就利用小圓圈代表反應前各物質的能量,然后看反應后生成物占據(jù)了幾個,環(huán)境中多了或少了幾個?把這個知識點講的即直觀又透徹。還有,當一位同學講到能源問題時用了一則漫畫:畫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凍的瑟瑟發(fā)抖,向媽媽求救, 媽媽說世界上的煤已經(jīng)用完了。就這么簡單的一副漫畫卻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許多,這不正是我們課堂上設法尋找的嗎?

當然,老師在整個過程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在學生講完之后還應當進行合理、公正和鼓勵他們的評價,并引導學生繼續(xù)求索。

三、由學生的表現(xiàn)看收獲

在整個過程中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雙邊活動,讓學生自我探求知識,享受成功。但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如:有少數(shù)學生個性靦腆,對此積極性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還要對此類學生進行鍛煉。在做實驗時操作不是很規(guī)范,引起了課堂上的哄笑,學生們設身處地的去體會,講臺上的同學自我糾正,聽講的同學對比糾正,很好的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由于對教材的分析特別是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搞好,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時而有脫鉤現(xiàn)象。因對教材所用知識把握的深度不夠,沒有分清楚重點和難點,思考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歸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欠缺。請同學發(fā)言時由于自己膽怯、經(jīng)驗不足提問題時,缺少邏輯,專請自己要好的同學,還有在分析歸納過程中應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抽象思維過程,但由于他們的思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仍屬于經(jīng)驗型,往往作不到這一點 ,雖然很多學生都進行了高水平的發(fā)揮,但所具有的共同的缺點就是都著重強調的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內(nèi)容的理解缺少整體性. . . . . .等等。

總之,在高一實現(xiàn)把一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讓學生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如此大膽的嘗試。通過與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主所教的班級相比較,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還有最為效果明顯的是對該節(jié)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要好于原先的授課方式。最為珍貴的是他們體驗到了一種成功感,更加培養(yǎng)了他們對化學的興趣,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威感!

四、上講臺后的反思

通過在這次嘗試中,對教學效果,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和鍛煉等著方面進行了思考:

 1、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育其實質就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教育過程中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guī)律。遵循這條規(guī)律去認識和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這種問題,教育工作就能有成效,學科教學就是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適當?shù)臅r候讓學生進入教師角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自奮自立,自至其知”,去找到象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種“人與自然界、人與知識相互作用的那個領域,以便在這個領域里用認識來鼓舞起他的精神,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真理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無論對于我們的教學還是學生的發(fā)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別是在當今化學教育的現(xiàn)狀和改革正處于“轉軌的起動期”,面對新教材的實驗,進行教學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

2、教學改革建議

化學教學的改革,對于我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要求化學教育走上適應社會發(fā)展、學科發(fā)展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等需求之路。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高中兩項改革,要求教師不是把學生淹沒在泛濫成災的資料海洋中,把家教和參加晚間和假日補習看成一種時尚,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給學生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可以在課堂上,可以在課外活動時間,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讓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學習的內(nèi)驅力即對學科學習的興趣,主動探索了解社會中的學科知識,縮短與社會發(fā)展的距離,貼近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陶冶情操和培養(yǎng)健康個性,鍛煉能力,為造就終身發(fā)展之生命主體打下基礎。

總之,當今的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教學的改革,還要適應我們社會的改革,為推動人才建設盡我們的全力。要學生創(chuàng)新,向學生講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首先教師有責任對自身觀念和行為進行創(chuàng)新,才可以適應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肯定、鼓勵、引導學生去按照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然后讓學生享受成功,達到我們多方面的教學目標。

試題詳情

如何做好初高化學的衍接過渡

〖 內(nèi)容摘要 〗

(1)教學大綱要求: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新知識前,首先是九節(jié)課的初中化學知識內(nèi)容復習,授課老師應如何做才能"舊中見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樹立起教師在學生心中的良好形象?

(2)如何使學生從初中的局部知識擴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識,調整好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學習方法,適應高中的要求?

筆者根據(jù)幾年來在教學上的實踐,本文就以上兩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為高一新生的教師,第一節(jié)課的意義異乎尋常,它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課,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偏偏高一化學按大綱要求就是連續(xù)九課時的初中化學知識復習,從學生方面來看,開學后第一節(jié)課開始,都希望學習不久前剛發(fā)下的自己已"看"過幾遍的新課本知識,此時卻要他們復習初中化學,情緒低落在所難免。而部份老師也覺得難上,一者高中老師都是大多未上過初中化學,對初中化學不夠熟,部分老師也就產(chǎn)生了"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師認為花九節(jié)課復習,太浪費時間,到具體章節(jié)用到初中知識時稍加點拔即可,花這么多時間"炒舊飯"不值。

其實初高中銜接復習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學強調定性分析,只要求學生記住現(xiàn)象或結論,而到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這就需要一開始就給學生作一個對比,明確高中除了記住"是什么"外,還要求弄清"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②初中化學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的、具體的、直觀的自然現(xiàn)象或演示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而高中化學除了加強形象思維外,還通過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這需要給學生一個學前提醒。③初中階段很大程度記憶的知識多,很多同學的學習方法是靠死記硬背,學習依賴老師,欠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點,養(yǎng)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而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記憶,并能將學過的知識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如果還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高中化學,則會事半功倍。故利用復習時間灌輸高中化學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應是最佳時機。④新生除逐步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外,還要適應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與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學過程容量大,進度快、知識點多,綜合性強為課堂教學的特點。高中老師的要求也與初中相異,注重方法的點拔而"稍輕視"不斷地反復多次。利用學前復習時間使學生適應新要求,接受老師的教學風格和適應老師教學習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以上問題的順利解決,怎樣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我認為這樣做收效高:

(一)摸準學生實際,制訂復習目標
   首先根據(jù)學生的入學檔案,了解每個學生初中化學科的學習成績。再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在初中是怎樣學習化學的,如何評價自己的成績等。結合高中化學的總體要求,建立每個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檔案,制定符合本屆學生實際的復習計劃,復習重點、難點和要求達到的層次以及重點輔導的學生名單。此階段以全面鼓勵和支持,建立自信心為主。

(二) 改變模式,舊中見新

復習時如果只是老師在黑板上列表歸納,口若懸河的總結,相信半數(shù)同學定會昏昏欲睡。我認為要徹底糾正那種認為學生一次不懂講兩次、三次甚至十幾次這樣不厭其煩就會使學生"總有一天" 明白的錯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活動來開啟學生的智慧大門,使復習課做到低投入,高產(chǎn)出。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練過一遍",我的具體做法是將準備復習的知識點融入到一道道題目中,一開始就參考當年全國各地的初中化學競賽題、升中考中的能力題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識,特別是初中生易錯或?quot;難解答"的問題,編出一份試題,由學生在第一節(jié)課進行練習,不會的可以相互討論,知識點是初中的"舊知識",但出題的角度和方向卻是新的,通過練習和討論學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識點高考仍考到,學生對復習初中知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復習課中就會自覺地認真參與了,然后根據(jù)學生第一節(jié)課的解題實際情況,再組織一套涉及初中各重點知識的復習題,以精選 的習題為載體,將要復習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識點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復習,由學生在課堂上限時完成,教師只是就解題方法進行指導和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評或點評。這樣做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思維,學會運用知識點,增添學習興趣,又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三部曲"復習模式。

(三)查漏補缺,適當拓寬

學生在解題中產(chǎn)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發(fā)他們認真鉆研的動力,迫使他們重新評價自己初中化學科的學習成績,然老師再加以及時引導,學生產(chǎn)生仿佛來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覺。此時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加深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記適時引入高中化學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學的局限性,又要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如溶解度一節(jié)知識中較高要求的計算,溶劑和溫度改變時的計算初中較少觸及,而近幾年來的高考中則頻頻出現(xiàn),高中化學又無專門章節(jié)介紹,這就需要利用復習時間來培養(yǎng)和鍛練學生解這類題的能力。又如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初中局限性的定義,到了高中則從本質上去理解,這樣概念范圍將會擴大。又如反應物的量與可能的產(chǎn)物之間的關系;各種量 其精度與實際要求的關系;多信息題中干擾信息與無用信息的識別;缺少條件的題如何解。有多個解答方案時,最佳方案的選擇;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極端假設法、守恒法、關系式法等等);化學實驗設計,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等等高中重要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初中知識之上的延伸、擴展和完善。如果學生不主動依老師的指導及時去理解和掌握,慢慢就會掉隊。例如就有高二的學生進行連續(xù)多步反應的化學計算時,還存在采用初中老師嚴格要求的分步計算法慢慢求解,卻置高中老師教的利用關系式快速算法而不顧等問題。近幾年來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銜接?quot;盲區(qū)",故要求我們復習初中內(nèi)容決不能匆匆而"過"。

(四)教會學生用腦去理解,大面積提高化學成績

通過一系列的習題使學生明白化學"難題"如何去審題,如何去思維。既復習了初中的知識,又讓學生逐步學會用化學原理去解答各種問題,不能停留在講一道題記一道題的學習模式上,而是學一道題會解一片題,并逐步過渡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調整好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初步學會從本質上去理解每個知識點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每個問題。最后一節(jié)復習課則又出一份題給學生檢測學習效果。讓學生帶著微笑充滿信心地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為大面積提高高中階段的化學科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可見復習課如果經(jīng)過巧妙操作,能將所謂?quot;炒舊飯"式的復習課,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炒出"揚州炒飯"一樣香噴噴的美味來。

試題詳情

洗衣粉助劑三聚磷酸鈉及其替代品

 

合成洗衣粉作為天然肥皂的替代品,誕生于物資極度匱乏的“二戰(zhàn)”時期,由于其優(yōu)良的去污性能,很快風靡全球。合成洗衣粉是由三磷聚酸鈉、硅酸鈉、烷基苯磺酸鈉、熒光增白劑等化工原料合成的。三聚磷酸鈉俗稱五鈉,分子式為Na5P3O10,它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一般占洗衣粉含量的15-25%,因其含量的高低對去污力影響很大,目前絕大多數(shù)洗滌劑均使用三聚磷酸鈉作為助劑。但由于三聚磷酸鈉中的磷是植物的三大營養(yǎng)要素之一,會造成水域的“富營養(yǎng)化”問題,因此尋找比三聚磷酸鈉更優(yōu)越的替代品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磷聚酸鈉作為洗衣粉助劑已為人類服務了半個世紀,對清潔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提高洗衣粉的去污效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⑴它有螯合高價金屬離子的性質,可以起到軟化水的作用;⑵它對蛋白質有膨潤、增溶作用,因而有解膠的效果,對脂肪物質起促進乳化的作用,對砂土、塵土等固體污垢增加分散作用,它能增強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降低臨界膠束濃度,起到降低表面活性劑用量和增強去污力的雙重作用;⑶它還有堿緩沖作用,即使有酸性污垢存在也能使洗滌液保持一定的堿度,有利于酸性污垢的去除;⑷它還具有吸收水分防止洗衣粉結塊的作用,它能保持合成洗滌劑制品始終成為干爽的粒狀。

雖然三聚磷酸鹽在洗衣粉配方中有較多的優(yōu)點,但是它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富營養(yǎng)化”問題,這是人類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認識到的。合成洗衣粉去除污垢后隨著污水,被排放到江、河、湖泊里,使水草和藻類叢生、茂盛。異常繁殖的藻類很快枯死,不僅釋放出腐敗的惡臭味,而且有損于這些水域的美麗景觀。造成水中缺氧,使水質污濁,給水中生物如魚、蝦、蟹之類的生長帶來危害,有礙生態(tài)平衡和造成環(huán)境污染。近幾年,我國的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的水質嚴重惡化,藍藻瘋長,致使水中的藻類和魚類大量死亡、腐爛,水體變質的現(xiàn)象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湖水中的磷含量超標。目前,在香港出現(xiàn)的“赤潮”也是由于水體中磷含量超標造成。我們使用洗衣粉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我們自身和環(huán)境的清潔,如果在清潔了自身和某一部分環(huán)境的同時,給另一部分環(huán)境帶來了污染,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含磷洗衣粉的污染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很多國家提出了禁磷和限磷措施,并在不斷地研究和開發(fā)三聚磷酸鹽的替代品,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比較有效的助劑有:有機螯合助劑,如二乙胺四醋酸(EDTA)、氮川三醋酸(NTA)、酒石酸鈉、檸檬酸鹽、 葡萄糖酸鹽等;高分子電解質助劑,如聚丙烯酸鹽以及人造沸石等。目前普遍認為,人造沸石是比較有發(fā)展前途的洗滌助劑。

日本是全球實行禁磷最早的國家,早在1980年,日本就正式用沸石代替三聚磷酸鈉作為洗滌劑的助劑,到1985年,日本洗滌劑的無磷化已達到95%。美國無磷洗滌劑的開發(fā)和應用正在加快,并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已有一半以上的州禁止在家庭用洗滌劑中使用三聚磷酸鹽,其它州也在考慮制訂法規(guī)限磷或禁磷。在歐洲,瑞典和德國已在家庭用洗滌劑中實行了限磷措施;瑞士和意大利已禁止在合成洗滌劑中使用三聚磷酸鹽。

我國對洗衣粉無磷化的研制工作也非常重視,已制訂了低磷、無磷化洗衣粉標準,并已研制成功了三聚磷鈉的替代品── 4A 沸石。通過測試其洗滌效果接近于含磷洗衣粉,據(jù)專家介紹,我國目前4A沸石的年生產(chǎn)能力僅3萬噸,若全部改為無磷洗衣粉,每年將需40 多萬噸4A沸石,因此生產(chǎn)4A沸石將是今后化工業(yè)重點投資的方向。北京工業(yè)大學還研制出一種聚丙烯酸鈉的復合助劑,經(jīng)實驗測試,用其制成的的無磷洗衣粉在去污能力方面優(yōu)于或等效于含磷洗衣粉。此外,四川日化所研制成功的無磷洗衣粉,其去污指數(shù)高于含磷洗衣粉的國家指標。目前,我國已獲得環(huán)保標志的無磷洗滌劑已有四種,這四種無磷洗滌劑的去污指數(shù)都符合國家標準。

盡管如此,迄今為止尚未找到一種全面性能趕上三聚磷酸鈉的洗滌助劑。但我們相信,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和洗滌劑生產(chǎn)技術的不斷進步,洗滌劑無磷化問題終究會得到圓滿解決,人類必將生活在一個更加清潔美麗的環(huán)境中。

試題詳情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

 

學習的任務之一,就是把人類知識經(jīng)過選擇、提煉和加工,儲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在需要的時候,就能把知識重現(xiàn)和再認出來,為高深的學習打基礎,為生活的使用作準備,正如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chuàng)造不過是運用知識。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決定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首先要能夠記憶。在化學教學中,常有學生反映:元素符號等化學用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化學基本理論及其計算、實驗等,太多太難記,記住后也容易忘記。怎樣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呢?筆者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是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驗教學,直觀教學,盡最大努力加深化學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印跡的深度,提高記憶效果。其二是掌握學生的遺忘規(guī)律,幫助學生與遺忘做斗爭。

一、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記憶效果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和想象力較之小學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單純從老師講授中獲得知識,還愛獨立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1、加強實驗教學,以各種奇異的化學現(xiàn)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

生動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很大的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如講授“自燃”這一內(nèi)容時,開始就演示實驗,把白磷溶液滴在濾紙上,一會兒濾紙就自己燃燒起來。這時提出問題,濾紙為什么自行燃燒?這個實驗及這個問題,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這時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習新知識成了學生的迫切要求,學生聽講有目的,對教材內(nèi)容自然印象深刻。

2、應用直觀形象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

初中化學的概念、理論,涉及到微觀粒子的結構、組成,運動和變化,它與宏觀形象或事實有質的不同,是更為抽象而難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教學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如講“電解質的電離”時,出示小黑板的圖象,學生對電解質的離解及運動,一目了然,印跡深刻。

3、注意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結合起來,提高記憶效率。

初中化學知識覆蓋面大,內(nèi)在聯(lián)系千絲萬縷,而化學用語和化學量的規(guī)定與運用又千差萬別,不少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好已學過的知識,在知識系統(tǒng)中失去了線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識上,表示出記憶效果不佳。要幫助學提高記憶效果,就力求在教學中將新舊知識系統(tǒng)化,使學生搞清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并掌握一個完整的概念如:有關溶解度計算的教學。先復習“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給出溶解度的計算公式。進一步強調指出:這一個公式必須具備:一定溫度下,百克溶劑中,溶解達飽和,溶質克數(shù)一定,此時溶質克數(shù)即溶解度。這樣,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增強了記憶效果,又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4、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簡化記憶。

比較是確定現(xiàn)實現(xiàn)象異同的一種思維過程。從比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確定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把這些事物聯(lián)合為一組進行概括。在教學中,應用分析對比,綜合歸納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簡化記憶。如:硝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要求學生將已學過的有關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跟硝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硝酸跟硫酸、鹽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為電離時可以生成氫離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濃硫酸相似而與鹽酸不同,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處于最高價態(tài),容易被還原成低價態(tài)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現(xiàn)在不論稀濃,在不同條件時,硝酸都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穩(wěn)定,極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學性質又和硫酸有不同之處。經(jīng)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簡化了學生的記憶,學生不僅能記住硝酸的特性,還能鞏固對硫酸和鹽酸化學性質的記憶?朔藢W生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弊玻

二、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xiàn)象作了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他的研究結果以著名的“遺忘曲線”表明了遺忘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即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次規(guī)律,教學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

1、組織有效地復習。(1)及時復習。教師要抓好新課前的復習提問。提問的目的首先是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的記憶,其是對新課掃平道路。學生平時不復習,臨考前“開夜車”和“加班加點”是不符合記憶規(guī)律的。(2)分散復習。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的復習、階段復習、期末復習。(3)注意復習方法。復習要避免機械重復每次復習都應給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

2、排除各種干擾因素。由于干擾而產(chǎn)生的臨時遺忘是常見的。如:學生考試時,因為緊張,本來記住的內(nèi)容,一時怎么也回憶不起來,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是一種情緒干擾。為了排除一些干擾,平時要注意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臨場指導就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經(jīng)常運用學過的知識、技能,根據(jù)對遺忘規(guī)律的研究,已經(jīng)貯存的知識信息、若不反復運用,強化信息的痕跡,將會自動喪失而使得到的知識流失。所以在教學中經(jīng)常地有計劃有目的地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如有代表性讓學生做些上節(jié)、上章以至上冊的習題,增加一定數(shù)量的綜合題,可多次刺激,強化記憶,減少遺忘。

試題詳情

“歷史研究性學習”辯論會

 

2002年11月23日,浙江師大附中高三直升班在呂準能老師的精心組織下,舉行了“歷史研究性學習聽證會”,有師大歷史碩士班學員和本校老師共40余人參加,首先進行辯論,主題是“歷史研究性學習師利大還是弊大”,由章莉同學主持,正方為一辯(鄭小敏)。二辯(施坦然)、三辯(倪寒霞)、四辯(董亞琴);反方為一辯(趙俊飛)、二辯(王姍姍)、三辯(陳亮)、四辯(滕曉丹)。然后又由倪晶、王謙、朱盈等同學簡要介紹了各自進行歷史課題情況。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可謂真理不辯不明,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同時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問題,總之,作為一項新事物總有一個完善的過程,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新奇和驚喜,也有更多的困惑和反思,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夠把研究性學習開展得更好!

1、反方二辯材料:

一、總體角度1、必要性

             2、可能性①內(nèi)因: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歷史觀、人文觀等不完善

                      ②外因:老師、社會、家庭各方面影響

             3、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二、具體論辯

  1、打破傳統(tǒng)教育 :目前而言,高考仍是教育主流,在先階段只能改善教育,所以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這兩者不能本末倒置,主次顛倒。

  2、培養(yǎng)個性及創(chuàng)新精神,研究性學習難道是培養(yǎng)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唯一救命稻草,難道傳統(tǒng)教育就不能培養(yǎng)了嗎?

  3、重于實踐、使學習變得生動化、主動化:

     學生是不是真的主動,現(xiàn)階段學生不能完全利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事物,而且傳統(tǒng)教育也可以改變客觀世界。例:傳統(tǒng)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都能獲得重核裂變知識,但誰都不可能造出原子彈。

  4、是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例:網(wǎng)絡犯罪。

  5、是新事物: 新事物并不成熟,是從弊端多到利處多發(fā)展的過程,在目前狀態(tài)下,它還處在弊端多的階段。

  6、社會歷史的潮流和趨勢: 教育史上有很多行政綱領,都不適應學生心理要求,學生有點厭惡,因為有點拔苗助長。例“五?七道路”卷入了政治斗爭,“3+2”高考制度改革的短期行為。

 

八、主要弊端:

1、與高考制度相沖突,只是輔助(兩者區(qū)別)

2、一哄而上(必要性),成果膚淺

3、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更具導向性

4、歷史是過去問題,中學生還不適合研究這類學術性的問題,而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充足

5、學生能否保證一定量的學習(傳統(tǒng)課的學習)。

2、反方 陳詞立論 :

謝謝!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利弊交鋒問題,我方認為歷史研究性學習弊大于利。要判別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利大還是弊大,必須要從普及這種方法是否必要,實踐這種方法是否可能以及在此過程中是否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三方面來進行分析。

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來分別論證我方的觀點。

首先,從必要性來看。眾所周知,歷史是過去的東西,是一段真真實實存在的事實,我們無法篡改它,也無法對它的現(xiàn)實價值給予更多的意義,事實性決定了它的客觀性。所以說,早已有定論的東西,我們再研究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完全可以從書本上,從大量的媒體中獲得對歷史的認識,而所謂對歷史的研究,都已經(jīng)是在既定結果下的研究,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研究的結果了,這種重復性的勞動有意義嗎?

況且大家對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的了解得還很膚淺,很多人是為研究而研究,他們的思想很浮躁,急功近利,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他們都把獲得某種成績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學生以此拿學分,教師以此評職稱,于是刮起了一陣趕時髦的風,但是時髦的東西一下就過去了,研究性學習能持續(xù)多久呢?這種一哄而上,盲目的心理能帶來多大的益處!況且我們中學生的特點決定了我們不能作很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很多弊端和負面影響。而且我們研究出來的結果往往是比較膚淺的,沒有多大的現(xiàn)實意義,花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搞出來一個淺顯的結果,而我們并沒有學到什么實在的知識,這種付出值得嗎?況且目前的研究性學習與平常的學習相差不大,找資料,尋求信息在平常的學習中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這樣對我們的學習不是更好嗎?

其次,從可能性來說。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條件還是很不成熟。要對歷史進行研究,我們需要具備很多資料,但是,受條件制約,我們無法搞到第一手資料,我們不是考古專家,我們無法對過去的事作問卷調查。從研究性學習的主體中學生來說,中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還處在形成階段,不具備很深刻的認識,不具備豐富、充足的知識對歷史進行很深入的研究,他們的認識不全面,不充足,不具體,往往是禁不起深刻的推敲的。在從外因來說,搞研究性學習對家庭的壓力也很大,很多學生因此而學習下降。也許對方辯友會舉出很多研究性學習開展得很好的地方,譬如說上海,確實,上海有很好的條件來開展研究性學習,但是我請問對方,中國有幾個上海?我國現(xiàn)階段的基本國情是地區(qū)間發(fā)展不平衡,教育發(fā)展也是如此,特別是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他們連最基本的教育都不能保證,何談研究性學習?由此看來,研究性學習要推廣很難。

再次,從研究性學習帶來的問題來說。研究性學習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消耗和分散了大量的精力,誰都知道寸金難買寸光陰,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高考還是一個大頭,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高考仍然是現(xiàn)階段我們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有誰聽說過某某人通過研究性學習而上了名牌大學的嗎?沒有,所以說,我們要立足于高考這一現(xiàn)狀。高考也在不斷地改革,正在日趨完善,你們沒有注意到應試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傾向已經(jīng)在近幾年的高考中體現(xiàn)出來了嗎?另一方面,如果要將研究性學習方式充分展開,從教育制度上給以保障,就應當把它們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來開設,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學科教學目標、時間、內(nèi)容、方式的影響,研究性學習存在著很多的局限性。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科課程的教學才是主題,研究性學習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而不能成為主題。過多的強調研究性學習必然會沖擊正常的教學秩序,引起管理秩序的混亂。再說傳統(tǒng)教學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作為學校教學的主導地位在現(xiàn)階段是不會改變的,你們又如何解決研究性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之間的矛盾呢?

還有一點就是教師的作用,目前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對學生的引導工作也顯得很力不從心,況且教師自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也不熟悉、不到位,一些準備得很倉促,起點很低就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結果到最后發(fā)現(xiàn)進展不下去了,只好中途停止,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弊大于利的。

3、自由人發(fā)言:

謝謝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下面我來指正對方辯友在陳述中所犯的幾點錯誤。

一,認為研究性學習使學習知識變得生動化,使學生更具主動性,培養(yǎng)實踐能力。

首先從生動化的角度來講,我們不能否認傳統(tǒng)教育也是可以使學習變得生動化的。其次從主動性來講,對方辯友能肯定中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一定培養(yǎng)了主動性的能力了嗎?我們說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樹立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還不具備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還是需要教師的指導的。再次從實踐的角度來考慮。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能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研究性學習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眾所周知,研究性學習既費時又費力,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浪費這些寶貴的時間搞這種無多大意義的活動呢?試想一下,我們通過傳統(tǒng)教育可知道重核裂變的知識,通過研究性學習也可以了解原子彈的知識,但如果真正應用到實踐上,我們的中學生誰又能造出原子彈來呢?

二,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開拓視野

我們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更簡單方便的渠道如看電視,上圖書館查資料等獲得相應的知識呀,何必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研究性學習呢?

三,認為研究性學習重過程,不重結果

據(jù)調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學校是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導致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流于形式。學生從選題,實施到結題要填寫大量的表格,最后還要撰寫結題報告或論文,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無意義負擔。

四,認為研究性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研究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未知,現(xiàn)在一些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往往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結束了,學生只能求證一些常識性的知識點,換言之,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根本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再奉勸對方辯友一句,如果過分的強調研究,把手段視為目的,那將不符和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謝謝!

4、總結陳詞

謝謝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對方辯友的精彩辯論著實令我方佩服。敢于打破陳舊的教育觀念,提出新的教育模式,相信在現(xiàn)今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這樣的要求不能少。但是“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對于研究性學習,我方奉勸對方辯友不要一味趕時髦,你搞我搞大家搞是不是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呢?

基于整場比賽,我想再次指出對方辯友的幾處錯誤:

①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確存在不是,但研究性學習不可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教育,它只能作為一種依附手段貫穿現(xiàn)今教育。

②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并不是只有研究性學習才能體現(xiàn)。教學的生動化、形象化也不是只能靠研究性學習體現(xiàn)出來。

③現(xiàn)今很多中學的硬件設備跟不上,沒有專業(yè)教師指導,學生的研究結果大都東拼西湊,這樣的研究到底有何意義呢?

下面讓我再一次總結我方觀點:

一、研究性學習過于“形式化”。眾所周知,研究性學習注重的是過程,關注的是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提高。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各校在操作過程中過于形式化,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填寫大量的表格,將每次活動都記錄成檔案袋,這完全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勞動,結果使研究性學習演化成一種資料建設、收集、整理的形式化過程。在此過程中,有很多學生會忽視過程的自主性、目的性,甚至產(chǎn)生誤解。這樣的研究對于現(xiàn)今的中學生怎么能說是利大于弊呢?

試題詳情

蕩起歷史的雙槳──談激活歷史課堂的幾種方法

 

在歷史教學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學生群體。他們認為歷史課可聽可不聽,內(nèi)容枯燥,講解乏味,不如自己學。結果自學后發(fā)現(xiàn)事倍功半,效率不佳。學生不想學,老師不想教,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高,積極性幾乎為零。于是出現(xiàn)“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也就不足為奇?那么,是不是歷史教學真的就如他們觀念中認為的那樣象“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并非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活學歷史活用歷史,轉變傳統(tǒng)的“枯燥”歷史課堂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課堂已勢在必行。筆者總結幾年來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方法一:課前演講──點評歷史

所謂的課前演講不是漫無目的地即興演講,也非脫離現(xiàn)實的東拼西湊。要求學生在每一新課開始前,去尋找與課文有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背景及相關新聞報道等。在課上用3~4分鐘演講,既要有歷史內(nèi)容又要有自己的觀點,即達到有講有評。這里的評就是融入自己的觀點。

按照要求去做,學生就會去主動搜尋,主動查閱資料。一方面,學生的自我成功體驗得以滿足,避免了“一言談”的傳統(tǒng)教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參與性大大提高,課堂氣氛由此改變。另一方面,學生的辯證分析歷史問題,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得以鍛煉。進而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與愛國主義教育。無形當中,教學的雙邊化得以很好開展,“互動式”的歷史教學也就隨之而生。比如在講授《法國革命》這一課時,學生按要求做后,事先準備好的那位學生演講的題目是《拿破侖》。其中的一段話很出乎意料!澳闷苼龉逃械能娛虏拍芎驼渭业挠⒚鞯拇_讓人欽佩,然而后期的反人民一面又讓人唾棄。歷史的教訓讓我們永遠銘記,背叛人民終究不會有好下場的。因此,跨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人民才是真正的歷史主人!蓖瑢W們掌聲響起,以回報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講。這里我們不去探究其取材于何處,但課堂的教學目的已達到。于是我因勢利導,試著問“那么,當時法國人民是如何為自己譜寫―部壯觀的歷史呢?請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國革命》這一課!

方法二:穿插圖片或音樂──美化歷史

這里美化歷史,決非為歷史涂脂抹粉、添油加醋。如果那樣做不但會使歷史不美,而且會失去歷史的真實,失去學生的信任。所謂美化,就是通過在課堂上出示一些精美圖片,掛圖,或配套使用一些音樂,達到課堂歷史的美化,一改枯燥死氣的舊課堂。中學生正值青春花季,讓他們這樣默默坐在那里聽著“遙遠的東方曾經(jīng)有一條龍”這種空泛講說,不但學生會失去朝氣,而且他們天性也會漸漸被扼殺。歷史課上穿插圖片或音樂,則既可以緩解疲勞,吸引學生的注意,又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知識?粗环缊D片躍然眼前,聽著音樂,仿佛忘記身在課堂,愛憎分明立竿見影,比語言的表達更勝一籌。

講到《鴉片戰(zhàn)爭》時,我出示了四張曾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的文物圖片,分別是青銅猴頭,青銅虎頭,青銅牛頭,六角套瓶(都已在2000年被中國一家公司重金收回)。同時播放電影《鴉片戰(zhàn)爭》中的音樂片段。學生的愛國之情一下迸發(fā)出來,個個暢所欲言,躍躍欲試。既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又恨英法聯(lián)軍的野蠻,無人性的破壞。接下來的講解自然水到渠成。

方法三:編演歷史短劇──再現(xiàn)歷史

編演歷史劇不是一日之功,也并非適合每一節(jié)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提前去準備,去捕捉隱藏在課本之外的“大教材”,去搜集去查找,然后讓學生自己分工排練,當然教師應加以宏觀指揮,以免離譜。必要之時,教師也可閃亮登場,這樣效果會更佳。

歷史劇搬進課堂,學生仿佛看到歷史的畫面,有身在其中的感受,活生生地將歷史再現(xiàn)出來。若有創(chuàng)新,也可將歷史反串,讓學生找錯,學生會更加勇躍參與。如此一來,學生鍛煉了表演能力,增進了知識,豐富了課堂。例如講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時,事先讓幾位同學自行設計精心組織了一場歷史劇。周恩來、張學良、蔣介石及其夫人都讓學生模擬,學生于是找資料,模擬語言、學談話姿勢,甚至坐下來看了一段《西安事變》電影。結果,當堂表演時,將歷史人物的特定場合、語言語氣都基本到位,學生們又一睹當年西安風云的精彩,同時將這段歷史牢牢熟記于心。

方法四:講述歷史故事──生動歷史

中學生由于處于特定的年齡層次,其愛玩的天性并未改變,特別愛聽故事,如果在歷史課上,通過有針對性地講述一些歷史故事,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同樣講故事,平鋪直敘,一提而過,不但不會激發(fā)學生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倒胃口。那么如何講故事才能使歷史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特?蒙荷拉比把語言的表達效果概括為一句話影響力=15%聲+20%色+25%姿+40%情。在歷史課上,如果你聲情并茂地講述歷史故事,學生會緊隨故事的節(jié)奏,時而凝神聚聽,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怒形于色,時而含唇微笑。當然,我們所選的故事不能為了討好學生的“故事欲”而濫講故事,應做到內(nèi)容健康向上,緊扣課文環(huán)節(jié),時機把握適度,收放心中有底。這樣,一切盡在你巧妙安排之中,學生也就會在意猶未盡之余輕松掌握歷史。

方法五:參觀名勝古跡──走近歷史

長時間呆在教室談歷史教學,固然可以達到豐富學生歷史知識的目的,但其眼界卻未必開闊。如果有條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親自觸摸一下“歷史”,那切身的體會是無法與課堂內(nèi)教學相提并論的。走出去,學生的思想得以釋放,積極性發(fā)揮到了極至。這也是使歷史課堂知識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一個很好途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會帶著許多心存疑團的歷史問題走進現(xiàn)實,通過參觀名勝古跡,會使許多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生自己“看”出來,“記”下來,然后“講”出來。

如講到西漢歷史時,當時考古學家正在挖掘泗陽三莊漢墓。由于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我便組織學生前往。學生看到一件件出土的文物,那層層設計的墓室,都深深地烙在腦海中。特別是用奴婢陪葬,學生更加體會到西漢的階級差別。愛憎分明不用細說,貧富差異帶來的安葬之別更加歷歷在目。那時代的縮影可以說在參觀與聆聽中得以體驗。

以上就是我?guī)c不成熟的見解。當然,這五種方法不能代表全部,還可以通過模擬歷史法庭,采訪調查歷史見證人,積累交流歷史卡片,漫步歷史影視等方法,同樣可達到效果。在此不加多說?傊,激活歷史課堂方法得用心去體會,讓實踐來驗證。這也是新課改下教師勝任此行的不二法門。零零碎碎說了許多,如有不到之處,敬請同行多加指教。

 

試題詳情

對《中國古代史》一處教材敘述和一個問題的質疑

 

理學屬于文學的范疇嗎?

《中國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6月第1版),是一本反映了史學最新研究成果(如“九五”斷代工程),編排體系科學合理的教材。但百密一疏,也有一些紕漏。教材P118敘述五代、遼、宋、夏、金、元的文化時,有這樣一句判斷“理學的產(chǎn)生、宋詞和元曲的繁榮、世俗文學的出現(xiàn),是這一時期文學發(fā)展的特點!憋@然編者是將理學與宋詞和元曲、世俗文學歸為了同一范疇――文學。從概念上講理學屬于哲學的范疇,所以理學的產(chǎn)生應屬于該時期哲學、思想的突出特點。雖然宋代文人大都有在詩中講“理”傳道的習慣,但畢竟理學與文學是屬性不同的兩類事物。教材P119又將理學和文學分別放在兩個子目中來介紹,是否表明編者在這個問題上認識的矛盾?

秦始皇吃過葡萄嗎?

這是一位老師在上《兩漢時期邊疆各族的發(fā)展和民族關系》公開課時提出的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問題。問題一提出就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秦始皇沒有吃過葡萄,理由是內(nèi)地種植葡萄是在張騫通西域后,比張騫通西域早300多年的秦始皇不可能坐“時光隧道”跑到300年后來吃葡萄。老師肯定了學生的觀點。筆者認為這個結論不妥,因為它建立在兩個不成立的假設的基礎上:①沒有種植葡萄就吃不上;②秦漢之前內(nèi)地與西域沒有聯(lián)系,西域的物產(chǎn)輸送不到內(nèi)地。第一個假設不用說了,這是個生活常識問題。第二個假設呢?也不符合史實,實際上先秦時期內(nèi)地與西域就已經(jīng)開始了比較固定的、密切的交往,那就是震爍古今為后來的“絲綢之路”奠定一定基礎的玉石入關之路。商朝時,和田玉就已從遙遠的新疆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商朝都城河南安陽。西周時代,和田美玉更是大量進入內(nèi)地,成為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史書記載周穆王還曾進行過一次范圍極廣的“西狩”活動,來到今天新疆的天池時還拜會了那里少數(shù)民族的部落首領西王母?梢妰(nèi)地與西域之間的聯(lián)系早已有之。而新疆葡萄種植的歷史也非常的悠久,考古發(fā)現(xiàn)吐魯番至遲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已種植葡萄了。由此可知,珍貴的西域特產(chǎn)--葡萄完全有可能作為貢奉之物通過玉石之路進入內(nèi)地,那千古一帝秦始皇應該有條件吃上甘美的葡萄。

 

試題詳情

對歷史活動課教學的探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 中也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歷史課程標準還在“內(nèi)容標準”部分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建議中都提出了2~3個活動建議,并在“實施建議” 中附有9個教學活動案例。

歷史活動課作為學科活動課,旨在教學活動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體驗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生主體活動。這一課型是以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以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實踐,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并在活動中不斷建構歷史知識和能力。

那么,如何選擇歷史活動課的主題?又怎樣組織歷史活動課?在此結合我區(qū)朝陽中學的一節(jié)活動課談談自己的想法。

試題詳情

高一學生歷史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教育學家說:“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有的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中學生閱讀后的記憶率要比聽講后的記憶率高出1.66倍。實驗證明,靠聽覺獲得的知識3天后可保留15%,而靠視覺獲得的知識3天后可保留35%。因此對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而高一是“承前啟后”的轉折點,培養(yǎng)與訓練他們的課堂閱讀能力尤其顯得重要。

長期以來,許多歷史課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沿襲幾十年一貫制的“講――聽――背”直線型教學格局。課堂上教師唱獨角,“黑板、粉筆加嘴皮”,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學生越走越?jīng)]勁,完全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一些學生感到歷史課枯燥無味,產(chǎn)生“厭史”情緒。大多數(shù)學生則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記得快,忘得更快,教學目標流于形式。初中階段學生年齡小基礎知識薄弱,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能力有限,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一定制約。教師一般側重“精講多練”。

進入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三年歷史學習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積累,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他們思想活躍,喜歡追根溯源,這一時期正是歷史學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訓練閱讀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師應抓住契機,有意識有計劃按步驟地利用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習慣,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這不僅能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成績提高,而且會終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的經(jīng)驗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試題詳情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評估的思考

 

自從新世紀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逐漸開展以來,素質教育的推進也更加深入。各地關于課程改革的做法形形色色,可謂千姿百態(tài)?各盡其能,改革帶給我們不少希望和信心。初中歷史教學也隨之出現(xiàn)了許多新動作,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提高國民素質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觀望初中歷史教育的現(xiàn)狀,卻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課改前還是課改推廣以來,初中的歷史教學之于素質教育而言,固然有其不可抹殺的功勞及成就,但更多的時候只是在為應試教育作“修飾”,或被披上了素質教育的面紗,充當著為應試教育粉飾太平及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貼金的角色。這在目前我國的課程改革新曲中是極不和諧的音符,而現(xiàn)存一些亟待改進的對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評估的做法便是導致這種不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