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7)< (8)= (9)II (10)50
47.(1)鈣 (2)堿性 (3)吸附 (4)鹽 (5)75%或0.75或3/4 (6)>
27. A 28.B 29.A 30.C 31.A 32.B 33.B 34.D 35.D 36.A 37.B 38.C 39.C 40.D 41.B 42.A 43.C 44.C 45.D 46.D
54.工業(yè)上可以用食鹽和石灰石為原料制取純堿(Na2CO3),生產(chǎn)的關鍵是在沉淀池中讓 NaCl、NH3、CO2和H2O盡可能多地轉(zhuǎn)化成NaHCO3(固體沉淀物)和NH4Cl(溶液)。主要生產(chǎn)流程如下:
(已知2NH4CI+Ca(OH)2CaCl2+2NH3 ↑+2H2O)
① “煅燒爐”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1) 。
② 若在化學實驗室里分離“設備(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稱是 (12) 。
③ 在“設備(Ⅱ)”中固體A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3) 。
該反應屬于 (14) 反應(填寫基本反應類型)。
④ 對“設備(Ⅱ)”中的母液處理后,除水以外可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物質(zhì)有
(15) (填寫化學式)。
⑤ 請寫出一個該生產(chǎn)流程的優(yōu)點: (16) !
理化試卷答案及評分標準
化學部分
53.為了探究氧化銅與碳反應生成的氣體產(chǎn)物,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取一定量
氧化銅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氣的高溫條件下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得出結論,生成的氣體產(chǎn)物一定是CO2。
① 甲同學加熱混合粉末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黑色粉末 (5) 。
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6) 。
③ 檢驗氣體產(chǎn)物是CO2的另一種方法是: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變
(7) 色。
④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不能證明反應的氣體產(chǎn)物只有CO2,乙同學推測氣體產(chǎn)
物中可能還有CO。請你從下列A、B、C中選擇實驗裝置,用于驗證乙同學的推測。將所選裝置的編號填入方框,并在方括號內(nèi)寫出相應裝置內(nèi)盛放的化學試劑。
52.為了得到3.3mol氫氣,實驗室取用1000 mL某濃度鹽酸(密度為1.1g/mL)與足量的
鋅粒完全反應。
① 鹽酸含HCl的物質(zhì)的量是多少?(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列式計算)
② 上述鹽酸中H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4) 。(保留l位小數(shù))
請根據(jù)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作答。
51.固體A中可能含有Na2SO4、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如下實驗,
觀察、記錄現(xiàn)象,并逐步推出結論。請完成下表:
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
結論 |
①
將少許A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B。 |
A中一定沒有 (1) |
②
在B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A中一定有 (2) |
③
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沉淀部分溶解。 |
|
④
另取少許A進行焰色反應,透過藍色鈷玻璃片, 觀察到火 焰呈 (3) 色。 |
A中還有KNO3 |
50.① 荷蘭科學家啟普(Kipp)發(fā)明的氣體發(fā)生器如圖(甲、乙),其中正在產(chǎn)生氣體的
是 (14) (填寫“甲”或“乙”)。
② 圖丙是一種簡易啟普發(fā)生器。
請寫出:
I.儀器a和c的名稱:
a (15) ,c (16) 。
II.實驗室用丙可制取CO2氣體,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是 (17) 。
Ⅲ.若收集了一定量氣體后夾緊b,c內(nèi)反應物固體與液體無法分開,可能有哪些原因?
(18) 。
49.將一定質(zhì)量的濃鹽酸盛于燒杯中,敞口放置在實驗室安全之處。
① 濃鹽酸的質(zhì)量和放置天數(shù)關系的曲線(見右圖)正確
的是 (11) (填寫“甲”或“乙“)!
② 隨著放置天數(shù)的增加,濃鹽酸的質(zhì)量發(fā)生變化的主要
原因是________ (12)_____ ______。
③ 把濃鹽酸稀釋后可用于去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主要
成分為Fe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3) 。
48.右圖表示A、B兩種物質(zhì)溶解度(s)隨溫度(r)的變化,請回答:
① 在t1℃時,S(A) (7) S(B);在t2℃時,S(A) (8) S(B)
(以上兩空均填寫“>”、“<”或“=”)。
② 從B的飽和溶液中提取B,應采用的方法是 (9) (填寫編號)。
I.冷卻結晶 II.蒸發(fā)溶劑 III.過濾
③ t3℃時,要完全溶解40gA得到飽和溶液,需要水 (10) g。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