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E=$\frac{F}{q}$是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的定義式,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場強由電場本身決定,與F和q無關
B.由φ=$\frac{{E}_{P}}{q}$可知,電場中某點的電勢φ與q成反比
C.由Uab=E•d可知勻強電場中任意兩點a、b間距離越大,則兩點間電勢差也一定越大
D.E=$\frac{kQ}{{r}^{2}}$是真空中點電荷場強的計算式,E與Q成正比,與r的平方成反比,其中Q為場源電荷

分析 所謂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的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義的基本特點是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zhì)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它不隨定義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變.由Uab=E•d中d是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方向的兩點a、b間距離;

解答 解:A、E=$\frac{F}{q}$是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的定義式,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場強由電場本身決定,與F和q無關.故A正確;
B、φ=$\frac{{E}_{p}}{q}$是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的定義式,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電勢由電場本身決定,與F和q無關.故B錯誤;
C、由Uab=E•d可知勻強電場中沿電場線方向的兩點a、b間距離越大,則兩點間電勢差也一定越大.并不是任意兩點間距離大,電勢差就大;故C錯誤;
D、E=$\frac{KQ}{{r}^{2}}$是真空中點電荷場強的計算式,E與Q成正比,與r的平方成反比.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理解比值定義法的特點: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zhì)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它不隨定義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氣筒打氣需外力做功,是因為分子間的斥力作用
B.溫度升高,布朗運動顯著,說明懸浮顆粒的分子運動劇烈
C.相同質(zhì)量的0℃水的分子勢能比0℃冰的分子勢能大
D.若把氫氣和氧氣看作理想氣體,則具有相同體積、相同質(zhì)量和相同溫度的氫氣和氧氣具有相等的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地面上靜止的物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運動了一段時間后.撒去拉力,物體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落回地面,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在撒去拉力時速度大小與落地速度大小之比為1:2,物體所受拉力與其重力之比為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一輛汽車正以20m/s的速度行駛,因發(fā)生緊急情況關閉油門剎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4m/s2,問:
(1)剎車6s內(nèi)滑行的距離
(2)從開始剎車到汽車位移為32m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
(3)停止前1.5s內(nèi)汽車滑行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一勻強電場的電場場強為50N/C,在同一條電場線上有A、B兩點,把質(zhì)量為2×10-9kg,帶電量為-3×lO-9C的微粒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了1.5×10-7J的正功,則A,B兩點間的電勢著UAB=-50V;A、B兩點間距離為d=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向東的力F1單獨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加速度為a1;向北的力F2單獨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產(chǎn)生的加速度為a2.則F1和F2同時作用在該物體上,產(chǎn)生的加速度( 。
A.大小為a1-a2B.大小為$\sqrt{{{a}_{1}}^{2}+{{a}_{2}}^{2}}$
C.方向為東偏北arctan $\frac{a_2}{a_1}$D.方向為與較大的力同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由同種材料制成的物體A和B放在足夠長的木板上,A、B及木板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物體A和B的質(zhì)量關系為mA<mB.現(xiàn)對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拉動木板,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慣性較小,A、B間的距離將增大
B.若木板粗糙,由于A的慣性較小,A、B間的距離將減小
C.若木板粗糙,A、B間的距離一定保持不變
D.若木板粗糙,A、B間距離可能不變也可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若兩顆人造衛(wèi)星a和b均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單,且a、b在運動過程中僅受地球萬有引力的作用,a、b繞地球運動的線速度大小分別為v1、v2,周期分別為T1、T2,則(  )
A.$\frac{{v}_{1}}{{v}_{2}}=(\frac{{T}_{2}}{{T}_{1}})^{\frac{1}{3}}$B.$\frac{{v}_{1}}{{v}_{2}}$=$\frac{{T}_{2}}{{T}_{1}}$
C.$\frac{{v}_{1}}{{v}_{2}}$=($\frac{{T}_{1}}{{T}_{2}}$)${\;}^{\frac{1}{3}}$D.$\frac{{v}_{1}}{{v}_{2}}$=($\frac{{T}_{2}}{{T}_{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滑雪運動可抽象為物體在斜坡上的平拋運動.如圖所示,設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雪運動員,從斜坡頂端O處,以初速度v0水平滑出,在運動過程中恰好通過P點,OP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7°,則滑雪運動員到達P點時的動能與滑出時的動能比值為(不計空氣阻力,sin37°=0.6,cos37°=0.8)( 。
A.$\frac{4}{3}$B.$\frac{3}{4}$C.$\frac{13}{4}$D.$\frac{4}{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