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分子可以構成物質,所以物質一定是由分子構成的

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蠟燭中一定含碳、氫元素

D.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空氣中有氧氣,所以鐵絲也能在空氣中燃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反應中,其中一種反應類型與另外三種不同的是(     )

A.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B.碳+氧氣→二氧化碳

C.水→氫氣+氧氣    D.氧化鈣+水→氫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氣體通過                              (     )

A.石灰水     B. 灼熱的碳層    C.水     D. 灼熱的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下圖所示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驗證:

當打開K,反應一段時間后:

①B處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物質是                B處的現(xiàn)象是:       ;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②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寫出C處發(fā)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

③A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④D處的現(xiàn)象:                                    ; 原因是:(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某種碳原子可用于測定文物的年代,該原子的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則該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

A.2                B.6              C.8            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兩種氣體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由此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D.該反應屬于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是課本中和某同學改進的“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裝置。

(1)圖Ⅰ是教材實驗,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據此現(xiàn)象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2)實驗中同學們聞到了刺激性氣味,于是大家對實驗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所示。

①其中C試管的作用是                                  。

②與改進前對比,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是                                    

(3)結合上述實驗,實驗室保存濃氨水等藥品時,應該注意事項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規(guī)定水質必須在感官性指標、化學指標、病理學指標等方面均達標方可成為生活飲用水.

①感官性指標中有一項要求為:不得含有肉眼可見物,水應澄清透明.為達到此要求,凈化水時,可以通過加入絮凝劑凝聚、沉降,然后通過 (填操作名稱)而實現(xiàn)(見如圖).圖中還缺少的一種儀器是  ,其作用是  .請寫出該操作的一個注意事項:  

②化學指標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兩項.日常生活中如何區(qū)分硬水與軟水?請簡述實驗步驟與現(xiàn)象: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會帶來許多麻煩,家庭生活中常用來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③病理學指標中對細菌的含量有嚴格的限制.要殺滅細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劑,也可以通過  操作,既殺滅細菌,又能得到幾乎純凈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物質的性質決定其保存方法。固體氫氧化鈉具有以下性質: ①白色固體  ②有腐蝕性  ③易吸收水份  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由此可知,氫氧化鈉必須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