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8654  438662  438668  438672  438678  438680  438684  438690  438692  438698  438704  438708  438710  438714  438720  438722  438728  438732  438734  438738  438740  438744  438746  438748  438749  438750  438752  438753  438754  438756  438758  438762  438764  438768  438770  438774  438780  438782  438788  438792  438794  438798  438804  438810  438812  438818  438822  438824  438830  438834  438840  438848  447090 

8.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原理內容]:人的社會性是指人是社會的產(chǎn)物;人的生產(chǎn)活動具有社會性;人的生活具有社會性。它揭示了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特殊本質,是人類特有的屬性;人的社會性制約著自然性。

[方法論]:反對人性自私論

[應用范圍]:①人性自私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違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不符合歷史和現(xiàn)實。②動物本能的自保性不是人的本質;個人正當利益不等于自私。③青年學生應該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擔負起歷史責任。

試題詳情

7、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集體主義

[原理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性質、目的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體主義對市場經(jīng)濟具有調節(jié)作用。

[方法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繼續(xù)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反對把二者對立起來。

[應用范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要求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職業(yè)道德,保證市場交易原則的貫徹。

試題詳情

6、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二者互相促進而共同發(fā)展。同時,二者也會發(fā)生矛盾。

[方法論]:要求我們正確處理二者關系,在實現(xiàn)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切實維護個人正當利益;在二者發(fā)生矛盾時,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反對割裂二者關系,將二者對立起來。

試題詳情

5、 堅持集體主義

[原理內容]:(1)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

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fā)展,倡導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方法論]: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應用范圍]:運用此原理說明公民履行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的義務是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堅持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尤其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與人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試題詳情

4、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凡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

[方法論]: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善于對事物作出科學的合理的價值評價。堅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作出正確的具體的價值選擇。按規(guī)律辦事,一切以人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反對違背規(guī)律,離開人類的根本利益去思考、處事。

[方法論運用]現(xiàn)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標準:(1)堅持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作為最高標準。(2)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重要標準。(3)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作為具體標準。

試題詳情

3、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原理內容]:(1)價值觀是人們在價值基礎上形成的如何斷定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2)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①價值觀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不同。②價值觀不同,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價值觀對人生選擇、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3)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不同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fā)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應用范圍]:①人是自然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科學的生態(tài)價值觀。②正確對待網(wǎng)絡。③按照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是正確的價值選擇。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chǎn)黨最根本的、最高的價值觀。⑤黨的基本路線是現(xiàn)階段衡量我國人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

試題詳情

2、價值觀與社會存在的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①社會存在決定價值觀,②價值觀能動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方法論]:一切從社會實際出發(fā)。

試題詳情

專 題 四:人 生 觀 和 價 值 觀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起著重大阻礙作用。

[方法論]:從客觀存在的社會實際情況出發(f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應用范圍]:①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決定了我國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等社會意識是以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為根本特征,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確立,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開拓進取精神大大加強。③“以德治國”。誠信是市場經(jīng)濟公平競爭的黃金規(guī)則,信用機制是市場經(jīng)濟有序發(fā)展的基礎。④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⑤堅持“八榮八恥”的榮辱觀。

試題詳情

21.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原理(根本觀點)

[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不論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  對]:反對形而上學。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反對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說明堅持唯物辯證法,就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避免或減少失誤,少走彎路,在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貢獻。

試題詳情

20、兩點論和重點論統(tǒng)一原理

[原理內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

[方法論]:要求我們應該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tǒng)一起來,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

[反  對]:反對離開兩點談重點的“一點論”和離開重點談兩點、主次不分的均衡論。

[應用范圍]:應用這一原理,說明在我國現(xiàn)階段,要堅持以公有制經(jīng)濟為主體;說明對待股份制,不能籠統(tǒng)地判定它的性質,國家和集體控股,股份制就有明顯的公有性質;說明國有企業(yè)從現(xiàn)狀上看,絕大多數(shù)向著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方向發(fā)展,但也確有少數(shù)企業(yè)面臨困境和問題;說明建國后特別是二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取得顯著成績,這是主流,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困難;說明實行“一國兩制”以后的中國,國家的主體是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國的國家性質仍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說明我國絕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這是主流,但是也確有極少數(shù)黨員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所以要加強廉政建設;說明青年的絕大多數(shù)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注:主次矛盾的關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系原理結合起來就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之中的重點)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