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8083  438091  438097  438101  438107  438109  438113  438119  438121  438127  438133  438137  438139  438143  438149  438151  438157  438161  438163  438167  438169  438173  438175  438177  438178  438179  438181  438182  438183  438185  438187  438191  438193  438197  438199  438203  438209  438211  438217  438221  438223  438227  438233  438239  438241  438247  438251  438253  438259  438263  438269  438277  447090 

下圖反映了不同地質時期某地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據此回答23-25題。

23.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熱條件的變化      B.地殼運動

C.植被類型的變化      D.巖漿活動

24.下列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與③階段類似的是( )

A.馬達加斯加島東西兩側

B.天山山脈南北兩側

C.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西兩側

D.安第斯山脈南段東西兩側

25.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主要體現(xiàn)了( )

A.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B.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C.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性     D.地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

解析:第23題,圖中地理要素變化過程可分解如下:①階段當?shù)貫槠降,植被為森林;②階段當?shù)氐貧ぢ∑鹕,使背風坡植被由森林變?yōu)椴菰;③階段地殼繼續(xù)升高,背風坡出現(xiàn)了沙漠。這一過程中,變化的是地勢和植被,而植被的變化又是地勢變化的結果,故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地殼運動。

第24題,馬達加斯加島東側迎風坡多雨,西側背風坡少雨;天山山脈北側為迎風坡,南側為背風坡;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側沒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為迎風坡,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東側為背風坡,形成巴塔哥尼亞沙漠。

第25題,地理環(huán)境中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也發(fā)生改變,說明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地理環(huán)境,即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答案:23.B 24.D 25.A

試題詳情

讀北半球森林帶分布上限與經緯度的關系圖,回答21-22題。

21.該森林帶是( )

A.常綠闊葉林帶       B.常綠硬葉林帶

C.落葉闊葉林帶       D.針葉林帶

解析:選D。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森林帶在低緯度地區(qū)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區(qū),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緯度大于60°的地區(qū),說明其是比較適應高緯生存環(huán)境的針葉林帶。

22.形成該森林帶自沿海向內陸分布高度逐漸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 )

A.熱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解析:選B。由圖可知,該森林帶在不同的經度地區(qū)分布的高度也有差異,大體是沿海地區(qū)的分布海拔較低,內陸地區(qū)的分布海拔較高,這是由于沿海地區(qū)水分條件較好所致。

試題詳情

讀圖,回答19-20題。

19.與自然帶②→③→④更替相似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⑥→⑤→④        D.①→⑤→④

20.下列各地自然帶形成過程中,受非地帶性因素影響較大的是( )

A.③、④兩地        B.①、④兩地

C.⑤、⑥兩地        D.①、⑥兩地

解析:第19題,圖中的②、③、④分別表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②→③→④自然帶更替體現(xiàn)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但這種分異主要是因降水量的差異而導致的。圖中的⑥→⑤→④,降水量也逐漸減少,自然帶分別是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這種分異與②→③→④自然帶更替相似。第20題,①地位于赤道附近,理論應該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但由于該地處于東非高原,海拔高,導致氣溫稍低,大氣對流也不顯著,降水少,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而發(fā)育成了熱帶草原氣候,形成熱帶草原帶;⑥地位于回歸線附近,由于它位于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又受暖流影響,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對應熱帶雨林帶,故這兩地都受非地帶性因素影響。

答案:19.C 20.D

試題詳情

18.我國南方季風區(qū)氣候高溫多雨,地表發(fā)育紅壤,其上生長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河流發(fā)育,外流河眾多,水循環(huán)活躍,這種自然特征體現(xiàn)了   ( )

A.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B.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C.我國南方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獨特性

D.自然景觀的非地帶性

解析:選A。南方自然特征體現(xiàn)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體現(xiàn)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試題詳情

(2010年射陽模擬)下圖是世界兩條大河水系分布簡圖;卮16-17題。

16.關于乙河流域地理特征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主要為盆地地形      B.主要為平原地形

C.煤炭資源豐富      D.天然氣儲量豐富

17.關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河的汛期出現(xiàn)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現(xiàn)在冬季

B.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乙河水流平緩,航運便利

C.甲乙河都有結冰期

D.甲河的流域面積比乙河大

解析:由河流水系特征和經緯度位置可知,甲是亞馬孫河,乙是剛果河。亞馬孫河主要流經平原地區(qū),水流平穩(wěn),航運便利,而剛果河主要流經盆地地形區(qū),與東部東非高原之間落差較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由于兩條河流都在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水量都很大,而且水位變化小,亞馬孫河流域面積要比剛果河大。

答案:16.A 17.D

試題詳情

下圖為我國一個小區(qū)域的平面圖及其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14-15題。

14.圖中河流的流向為  ( )

A.由北向南流        B.由南向北流

C.由東向西流         D.由西向東流

15.圖中河曲(河流彎曲狀況)發(fā)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轉偏向力        B.河谷地勢平坦

C.泥沙淤積         D.地質作用

解析:第14題,根據圖中AA′、BB′、CC′地形剖面圖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第15題,河流彎曲,說明河流側蝕作用強,該地地勢平坦。

答案:14.A 15.B

試題詳情

下圖為我國東南某區(qū)域圖,分析并回答12-13題。

12.圖示村落按形態(tài)而言屬于( )

A.多邊形聚落         B.帶狀聚落

C.環(huán)狀聚落          D.團狀聚落

13.圖中a、b、c、d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發(fā)展速度較快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12題,從圖中可知村落沿河流分布呈條帶狀。第13題,d處位于河流入?谔帲匦屋^為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城市的發(fā)展。

答案:12.B 13.D

試題詳情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10-11題。

10.導致圖中鐵路線彎曲的主導因素是( )

A.避開河谷         B.避開山脊

C.聯(lián)系居民點        D.避開斷層

11.圖中居民點的分布特點是   (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線分布、垩財鄬泳分布、芫勐涞囊(guī)模與地形有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0題,從等高線地形圖及圖例分布可判斷,鐵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區(qū),且沿線分布有大量居民點,故鐵路線彎曲主要是聯(lián)系更多居民點,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第11題,結合圖例及在圖中的分布特點可知,居民點不僅分布在鐵路沿線,而且河流沿岸地區(qū)也有分布,故可判斷其分布特點。

答案:10.C 11.A

試題詳情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了我國東部河流某河段的情況,并繪成該河段示意圖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圖乙和A、B兩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圖丙。據此回答8-9題。

8.甲圖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東南        B.由東流向西

C.水位A處低于B處      D.不能確定

9.關于甲乙圖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

A.F岸對應C岸,以侵蝕作用為主

B.E岸對應C岸,以堆積作用為主

C.F岸對應D岸,以堆積作用為主

D.E岸對應D岸,以侵蝕作用為主

解析:從圖丙可知B水文站水流量較穩(wěn)定,說明受到上游湖泊的調蓄作用,故AB段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北半球河流應是右岸沖刷,左岸堆積,E岸對應D岸。

答案:8.A 9.D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