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所示,將兩相同的木塊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間用一輕彈簧連接,兩側(cè)用細繩固定于墻壁.開始時a、b均靜止.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兩細繩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現(xiàn)將右側(cè)細繩剪斷,則剪斷瞬間( 。
A.Ffa大小不變B.Ffa方向改變C.Ffb仍然為零D.Ffa變?yōu)榱?/td>

分析 對初始狀態(tài)進行受力分析,剪斷細繩的瞬間,彈簧的彈力未發(fā)生變化,根據(jù)此時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 解:初始狀態(tài),a在水平方向上受繩子拉力、彈簧的彈力還有摩擦力處于平衡,b受彈簧的彈力和繩子的拉力處于平衡.右側(cè)細繩剪斷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a仍然受三個力作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變,而b受到向左的彈力,將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屬于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問題,關鍵抓住剪斷細繩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傾斜軌道AB的傾角為37°,CD、EF軌道水平,AB與CD通過光滑圓弧管道BC連接,CD右端與豎直光滑圓周軌道相連.小球可以從D進入該軌道,沿軌道內(nèi)側(cè)運動,從E滑出該軌道進入EF水平軌道.小球由靜止從A點釋放,已知AB長為5R,CD長為R,重力加速度為g,小球與斜軌AB及水平軌道CD、EF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5,sin37°=0.6,cos37°=0.8,圓弧管道BC入口B與出口C的高度差為1.8R.求:
(1)小球滑到斜面底端C時速度的大。
(2)小球剛到C時對軌道的作用力.
(3)要使小球在運動過程中不脫離軌道,豎直圓周軌道的半徑R’應該滿足什么條件?若R′=2.5R,小球最后所停位置距D(或E)多遠?
注:在運算中,根號中的數(shù)值無需算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一帶負電粒子以某速度進入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在電場力作用下形成圖中所示的運動軌跡.M和N是軌跡上的兩點,其中M點在軌跡的最右點.不計重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粒子在M點的速率最大
B.粒子所受電場力沿電場方向
C.粒子在電場中的電勢能先增加后減少
D.粒子在電場中的電勢能始終在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電磁波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關于電磁波及其應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飯煲是利用電磁波來加熱食物的電器
B.電磁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C.電磁波不會產(chǎn)生污染
D.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測定物體位置的無線電設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一電熱水壺的銘牌標有“220V,400W”字樣,則它持續(xù)正常工作30min的時間耗電0.2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物理學家通過艱苦的實驗來探究自然的物理規(guī)律,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并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
B.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并總結(jié)出了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
C.楞次發(fā)現(xiàn)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guī)律
D.洛倫茲發(fā)現(xiàn)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質(zhì)量為5kg,物體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大小為10N的拉力的用,則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g取10m/s2)(  )
A.10N,向右B.10N,向左C.30N,向右D.20N,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為萬用表歐姆擋的原理示意圖,其中電流表的滿偏電流為300μA,內(nèi)阻rg=100Ω,凋零電阻最大阻值R=50kΩ,串聯(lián)的固定電阻R0=50Ω,電池的電動勢為1.5V.用它測量電阻R,能準確測量的阻值范圍是( 。
A.30 kΩ~80kΩB.3 kΩ~8kΩC.300 kΩ~800kΩD.30 kΩ~800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傳送帶的水平部分長為L,傳動速率為v,在其它左端無初速度釋放一小木塊,若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從左端運動到右端的時間可能是( 。
A.$\frac{L}{v}$+$\frac{v}{2μg}$B.LvC.2LμgD.2L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