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植株置于密閉的玻璃罩內,假設玻璃罩內植物的生理狀態(tài)、所處的環(huán)境因素都與自然環(huán)境中相同。用CO2濃度測量儀測玻璃罩內CO2濃度的變化,繪制成如圖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若D點和H點的溫度相等,則D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H點的光合作用速率
B.D點前和H點后的光合作用,所需ATP和[H]可以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C.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氣孔關閉,葉片對CO2的吸收減少
D.0點~24點,H點對應時刻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有機物的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興趣小組利用菠菜葉肉細胞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分離色素的方法是紙層析法
B. 研磨時未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會使色帶顏色變深
C. 分離色素的原理是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液度不同
D. 如圖四條色帶顏色標注有錯誤的是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中,圖甲表示有絲分裂不同時期核DNA含量(C)和細胞數(shù)目的變化關系;圖乙、圖丙分別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某一時期的模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圖甲細胞核內DNA含量為2C~4C之間的細胞正進行DNA復制
B.圖乙對應圖甲中細胞核內DNA含量為2C的細胞,中心體、線粒體參與細胞分裂
C.圖乙細胞核DNA:染色體=2:1,圖丙細胞含0條姐妹染色單體
D.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圖甲中細胞核內DNA含量為4C的細胞數(shù)目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物學實驗需要使用某些試劑處理,對有關實驗進行如下歸納,其中正確的是( )
實驗 | 內容 | 試劑 | 處理目的 |
① | 觀察花生子葉細胞的脂肪顆粒 | 體積分數(shù)50%酒精溶液 | 脂肪顆粒相互分散,便于觀察 |
② |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質量分數(shù)8%鹽酸 | 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 |
③ |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 | 生理鹽水 | 維持細胞活性 |
④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 質量分數(shù)10% NaOH溶液 | 堿性環(huán)境,便于酵母菌細胞呼吸 |
⑤ | 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 質量分數(shù)15%鹽酸、體積分數(shù)95%酒精 | 洗去多余醋酸洋紅溶液,便于觀察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化、全能性、衰老、凋亡和癌變敘述,正確的有 ( )
①細胞的分化、衰老和癌變對于生物體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②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中的細胞功能趨向全面化,提高細胞代謝的效率
③人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細胞壞死的結果
④細胞衰老表現(xiàn)為細胞核體積變小、色素含量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⑤細胞凋亡受遺傳物質的嚴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過程中存在基因表達
⑥細胞癌變主要是因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⑦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分裂周期長
⑧生殖細胞分化程度很低,全能性很強
⑨若某細胞中存在胰島素的基因,證明該細胞已分化
⑩對于所有生物而言,細胞衰老或死亡不等于個體衰老或死亡
A.一項 B.兩項 C.三項 D.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植物花色遺傳受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當不存在顯性基因時,花色為白色,當存在顯性基因時,隨顯性基因數(shù)量的增加,花色紅色逐漸加深�,F(xiàn)用兩株純合親本植株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有白花植株和4種紅花植株,按紅色由深至淺再到白的順序統(tǒng)計出5種類型植株數(shù)量比例為1:4:6:4: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植物的花色遺傳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親本的基因型一定為AABB和aabb
C.F2中AAbb和aaBB個體的表現(xiàn)型與F1 相同
D.用F1作為材料進行測交實驗,測交后代有4種表現(xiàn)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溫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02(mg/h) | 1.OO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OO |
黑暗下釋放C02(mg/h) | O.50 | O.75 | 1.OO | 1.50 | 2.25 | 3.OO | 3.50Zx |
下列對該表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 )
A.晝夜不停地光照,溫度在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B.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20℃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C.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0℃
D.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在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10℃時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果蠅(2N=8)體內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某比值H(H=染色體數(shù)/核DNA含量)的變化曲線,F時細胞分裂剛好結束。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EF段細胞內可能有8對同源染色體
B.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可發(fā)生在CD段
C.BC段細胞內發(fā)生需要模板的半保留復制
D.CD段時,H與染色體數(shù)/DNA含量的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甲種遺傳病(基因為D、d)和乙種遺傳病(基因為E、e)的家系圖,其中控制一種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另一種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為1%,且D基因含有2000個堿基,其中有胸腺嘧啶300個。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甲、乙兩病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B.II-6的基因型是DDXeY或DdXeY
C.III-7為甲病患者的概率是1/33
D.D基因連續(xù)復制2次需消耗鳥嘌呤脫氧核苷酸28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河南省鶴壁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并且此種遺傳病在人群中的患病概率是1/10000,II—4與該家庭無親緣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此種遺傳病可能是伴X顯性遺傳病
B.如果I—1和I一2均攜帶致病基因,II一2是攜帶者的概率為1/2
C.如果I 一1和I一2的后代患病概率為1/4,則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D.若II—2攜帶致病基因,則II—3與II—4的后代S患病的概率為1/3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