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圖甲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簡圖,圖中“→”表示碳的流動方向.圖乙為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圖丙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生物C為分解者,能將產生的CO2傳遞給E利用
B、圖甲中若環(huán)境條件沒有改變,B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變化
C、圖乙中t1~t2與圖丙a~b時期種群都是衰退型
D、圖丙中b~c時期,種群的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
考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種群的特征
專題:
分析:分析甲圖:首先根據(jù)雙向箭頭可判斷出A是無機環(huán)境、E是生產者;其次判斷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個箭頭指向無機環(huán)境外,其他箭頭都指進來,因此C為分解者;其余均為消費者,即B、D和F均為消費者.
分析乙圖:圖乙為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對應于種群數(shù)量的S型增長曲線.
分析丙圖:圖丙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當λ>1,種群數(shù)量逐漸增多;當λ=1時,種群數(shù)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當λ<1時,種群數(shù)量逐漸減少.
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圖甲中生物C為分解者,能將產生的CO2傳遞給E(生產者)利用,A正確;
B、影響基因頻率改變的因素有不隨機交配、自然選擇、遺傳漂變和遷移等,圖甲中若環(huán)境條件沒有改變,B種群的基因頻率也可能會發(fā)生改變,B錯誤;
C、圖乙t1~t2時期,種群數(shù)量增長率逐漸增大,種群數(shù)量加快增長,因此該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圖丙a~b時期,λ<1,種群數(shù)量逐漸減少,因此該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C錯誤;
D、圖丙中b~c時期,種群數(shù)量先減少后增加,因此種群的出生率先小于死亡率,后又大于死亡率,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種群的特征、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特征;掌握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能分析乙圖各區(qū)段的含義;識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能準確判斷甲圖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名稱,再結合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方法或結果,不正確的是( 。
A、檢測還原糖時可用番茄汁代替蘋果汁做材料,用蘇丹Ⅳ代替蘇丹Ⅲ
B、用光鏡觀察質壁分離時,可看到細胞壁、細胞膜
C、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擴散最快的是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胡蘿卜素
D、用光鏡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時,可看到細胞壁、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種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該細胞不可能取自莖尖分生區(qū)和根尖成熟區(qū)
B、具有該細胞的生物的遺傳物質共有5種堿基
C、該細胞中只有⑤和⑨能產生ATP
D、該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能表現(xiàn)出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般情況下,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質B、水C、淀粉D、糖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與物種形成無關的是( 。
A、不可遺傳的變異
B、地理隔離
C、生殖隔離
D、多倍體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
B、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C、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等位基因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與性別的決定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過多時會出現(xiàn)抽搐
B、O元素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是所有生命系統(tǒng)中的核心元素
C、玉米和人體內所含有的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同一種元素在兩者體內的含量相差不大
D、隨著葉片細胞的衰老,葉片中各種元素的含量將逐漸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材料顯示了科學家對生物膜的研究情況,請據(jù)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  研究人員將哺乳動物(或人)的成熟紅細胞低滲處理造成溶血現(xiàn)象,使血紅蛋白和無機鹽等溶出細胞外,剩下的“空殼”稱為血影,并對其進行化學成分分析.
(1)對紅細胞低滲處理的方法是將紅細胞放入
 
(1分)中,一段時間后細胞將破裂;從以上處理可推知,血影即為純細胞膜材料,可用于研究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
(2)對細胞膜的成分進行鑒定.在制得的細胞膜樣液中加入
 
試劑,如果產生
 
反應,可以證明細胞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質.
(3)通過對血影研究以及其它方法測得多種膜的化學成分,結果如下表:
        物質種類
膜的類別
蛋白質(%)脂質(%)
(主要是磷脂)
糖類(%)
人紅細胞膜49438
小鼠肝細胞膜44524
變形蟲(細胞)膜54424
線粒體內膜76240
線粒體外膜52480
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構成細胞膜的化學成分主要是
 
;觀察組成細胞膜與細胞器膜的化學物質的種類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有可能造成兩者
 
上的差異.
材料二  用丙酮從細胞膜中提取脂質(主要是磷脂),然后將提取的脂質放在一個特殊的水槽中,將其制成單分子層,并測量其表面積,將測量結果與紅細胞表面積比較,發(fā)現(xiàn)這個單層分子的面積相當于紅細胞表面積的兩倍.如圖是磷脂分子的模式圖,一個磷脂分子由一個親水的極性頭部和兩個疏水的非極性尾部構成.
(4)根據(jù)材料二所給信息可以推測,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以
 
層的形式排列的;請根據(jù)細胞膜內外的水溶液環(huán)境和磷脂分子的特性,繪制簡單示意圖表示磷脂分子在細胞膜中的排列形式
 

材料三  細胞內水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細胞內水結冰而形成冰晶,常使植物受凍害,而遭受滅頂之災,因為冰晶對膜有破壞作用.
(5)細胞內結冰的水主要是
 
,根據(jù)材料三可推知,冬季
 
的比值相對較高的植物的抗寒能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理論學說,描述正確的是( 。
A、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認為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進化中遺傳與變異的本質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C、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D、中性進化理論認為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但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仍然具有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