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細胞產生后立即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B.機體內所有的細胞都處于細胞周期中
C.細胞分裂間期為細胞分裂期提供物質基礎
D.抑制DNA的復制,細胞將停留在分裂期

分析 1、細胞周期是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所經(jīng)歷的全過程.只有連續(xù)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
2、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
(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
(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
(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解答 解:A、成熟的生殖細胞已經(jīng)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沒有細胞周期,A錯誤;
B、只有連續(xù)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B錯誤;
C、細胞分裂間期為細胞分裂期提供物質基礎,C正確;
D、抑制DNA的復制,細胞將停留在分裂間期,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周期、細胞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周期的概念,明確連續(xù)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下列是有關細胞有絲分裂的曲線圖及分裂圖,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1)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從e開始到j結束.
(2)圖A中的ac段對應圖B中的BC段,其染色體的特點是每條染色體都含兩條染色單體.
(3)細胞分裂圖甲、乙、丙、丁中的乙、丙對應圖B中的BC段.
(4)動物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圖甲、乙、丙、丁的乙、丁對應的時期.
(5)在圖C中細胞分裂的a時期細胞中的mRNA主要用于指導合成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質(DNA聚合酶).試解釋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中mRNA含量較低的最可能原因:分裂期細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中,不能解旋、轉錄形成m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光合作用過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A階段叫做光反應,是在葉綠體中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的.
(2)如果突然停止光照,而CO2充足,則C3的量將上升.
(3)參與C3還原成葡萄糖的物質有①還原態(tài)氫(或[H])、②三磷酸腺苷(或ATP).(要求寫全物質名稱及其編號才給分)
(4)請寫②→③的化學反應式ATP$\stackrel{酶}{→}$ADP+Pi+能量.
(5)請根據(jù)上圖分析,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兩個重要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強度和CO2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培養(yǎng)液和培養(yǎng)用具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滅菌處理
B.從瓶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需對培養(yǎng)瓶進行振蕩
C.為了準確進行酵母菌活菌計數(shù),可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
D.鏡檢時,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shù)區(qū),再轉換高倍鏡觀察并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可以稱為種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鯽魚新增加的個體數(shù)B.一個池塘單位體積內的鯉魚數(shù)量
C.一片森林中單位面積內的喬木數(shù)量D.池塘中的鯽魚和水庫里的鯽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宜昌市高二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選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是因為噬菌體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S,P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B.用35S和32P的人工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T2噬菌體,然后,用35S和32P標記的T2噬菌體分別感染末被標記的大腸桿菌

C.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中保溫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否則上清液的放射性都會較高

D.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中沉淀物的放射性較高的原因可能攪拌離心不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為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流程圖,其中甲和乙分別表示兩種二倍體植物細胞,其基因型分別是AA和BB.據(jù)圖分析回答.
(1)經(jīng)過①過程得到的是原生質體,此過程中用到的試劑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2)將若干a和b等量混合后轉移到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再經(jīng)過②和③,得到的c細胞可能的類型有AABB、AAAA、BBBB、AA、BB.(用基因型表示)
(3)植物體細胞融合成功的標志是形成新的細胞壁,其產生與細胞內高爾基體(細胞器)有關.
(4)④和⑤過程分別是脫分化和再分化,獲得的雜種植物有四個染色體組.
(5)植物體細胞雜交與自然狀況下的雜交育種相比,前者的主要意義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為取自兩人成人細胞圖解,通過檢測兩人的基因組成發(fā)現(xiàn)甲為AaB,乙為AABb,以下分析出現(xiàn)甲基因數(shù)量的原因,合理的是(  )
①可能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導致了對應的遺傳信息的丟失;②可能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B或b基因對應的染色體丟失了;③可能發(fā)生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④甲一定是男性,B、b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⑤甲可能為男性,B、b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體上.
A.②③⑤B.③⑤C.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平板劃線法容易獲得單菌落和計數(shù)活菌數(shù)目
B.土壤浸出液接種于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上可篩選出能分解尿素的細菌
C.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生芽時,培養(yǎng)基通常應含較多的α-萘乙酸等生長素類調節(jié)劑
D.在探究生物體維持pH穩(wěn)定的機制實驗中,用緩沖液和自來水作為對照,鹽酸的濃度屬于無關變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