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5.呼吸商(RQ)指單位時間內進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釋放二氧化碳量與吸收氧氣量的比值(RQ=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如圖1表示萌發(fā)小麥種子中發(fā)生的相關生理過程,A~E表示物質,①~④表示過程.圖2表示測定消毒過的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呼吸商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

(1)圖1中,催化過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細胞的細胞溶膠,物質E表示酒精.進行③過程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反應名稱電子傳遞鏈,產生大量ATP的生理過程是③.(填序號)
(2)圖2實驗裝置乙中,KOH溶液中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
(3)假設小麥種子只以糖類為呼吸底物,在25℃下經10min觀察墨滴的移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甲裝置中墨滴不動,乙裝置中墨滴左移,則10min內小麥種子中發(fā)生圖1中的①③④(填序號)過程;如發(fā)現(xiàn)甲裝置中墨滴右移,乙裝置中墨滴不動,則10min內小麥種子中發(fā)生圖1中的①②(填序號)過程.
(4)在25℃下10min內,如果甲裝置中墨滴左移30mm,乙裝置中墨滴左移200mm,則萌發(fā)小麥種子的呼吸商是0.85.
(5)為校正裝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氣體體積變化,還應設置一個對照裝置.對照裝置的大試管和小燒杯中應分別放入煮沸殺死的小麥種子、清水.
(6)若測定幼苗的呼吸商,還需對裝置進行遮光或黑暗處理處理,原因是避免因為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作用的氣體量的變化.

分析 1、分析圖2可知:A是丙酮酸,B是二氧化碳,C是還原氫,D是氧氣,E是酒精;①是呼吸作用第一階段,②是無氧呼吸第二階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階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
2、分析圖1,解題的關鍵是會分析有氧無氧呼吸的氣體變化.K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甲裝置測得是種子吸收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差值,乙裝置測的是種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體積,如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甲裝置中墨滴右移,乙裝置中墨滴不動,說明只進行無氧呼吸.呼吸商(RQ)指單位時間內進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釋放二氧化碳量與吸收氧氣量的比值(RQ=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對照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因此裝置的大試管和小燒杯中應分別放入煮熟殺死的種子.

解答 解:(1)過程①②分別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階段和無氧呼吸,所以酶存在于細胞溶膠,A是丙酮酸,B是二氧化碳,C是還原性氫,D是氧氣,E是酒精.進行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過程的場所是線粒體內膜,反應名稱電子傳遞鏈,產生大量ATP的生理過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
(2)KOH溶液中放置筒狀濾紙的目的是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積.
(3)甲裝置放置了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如發(fā)現(xiàn)墨滴不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正好與消耗的氧氣量相等,乙裝置放置了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所以圖2裝置中發(fā)生了有氧呼吸(圖1中的①③④.如發(fā)現(xiàn)甲裝置中墨滴右移,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氣的消耗量,乙裝置中墨滴不動,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發(fā)生了無氧呼吸(圖1中的①②).
(4)甲裝置中墨滴左移30mm,說明氧氣消耗量比二氧化碳產生量多30mm,乙裝置中墨滴左移200mm,說明氧氣消耗量為200.所以,二氧化碳為200-30=170mm,呼吸商為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170/200=0.85.
(5)形成對照,對照裝置的大試管和小燒杯中應分別放入煮沸殺死的小麥種子和清水.
(6)若測定幼苗的呼吸商,還需對裝置進行遮光或黑暗處理 處理,這是為了避免因為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作用的氣體量的變化.
故答案為:
(1)細胞溶膠   酒精    線粒體內膜     電子傳遞鏈    ③
(2)吸收二氧化碳    
(3)①③④①②
(4)0.85
(5)煮沸殺死的小麥種子、清水
(6)遮光或黑暗處理       避免因為幼苗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作用的氣體量的變化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呼吸的相關知識,對于細胞呼吸商的測定過程和原來的分析,正確解讀題圖是解題的關鍵,(4)是本題的難點,對于圖2裝置甲液滴移動的距離的分析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實驗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4個圖中,只能是由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決定的遺傳。▓D中深顏色表示患者)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必須對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花藥成熟前人工去雄    ②開花后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受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隔離      ⑥授粉后不套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是人體細胞中三種大分子有機物B、G、E的元素組成、基本單位及相互關系圖.下列關于此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e是核糖核苷酸,G是RNA
B.元素Y是N和P
C.b的種類約是20種,其種類取決于R基
D.B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因為其中含有千變萬化的遺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為吞噬細胞殺滅病菌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吞噬細胞對病菌的這種吞噬作用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密切關系,該過程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免疫.
(2)在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在吞噬病菌后,還能對其進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抗原決定簇),呈遞給T細胞和B細胞,使后者分化為效應B細胞(漿細胞)和記憶細胞.該病菌進入細胞內部時,則會被效應T細胞攻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為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組成,果蠅群體中偶爾會出現(xiàn) IV號染色體三體個體.此類型三體個體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則三體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次級精母細胞中 IV號染色體的數(shù)目可能有多少條?從染色體組成的角度分析,此種三體雄果蠅經減數(shù)分裂可產生多少種配子?( 。
A.1,2;2種B.1,2;4種C.1,2,4;2種D.1,2,4;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吞噬細胞對細菌抗原的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吞噬細胞非特異性吞噬細菌
B.加工處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遞給T淋巴細胞
C.溶酶體參與抗原的加工處理過程
D.抗原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只存在于體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若一個人的胸腺先天發(fā)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結果是( 。
A.體內沒有B細胞而僅僅有T細胞B.細胞免疫喪失,體液免疫減弱
C.只保留有非特異性免疫功能D.效應B細胞合成抗體能力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請回答下列問題:
加拉帕斯群島的13種地雀的祖先屬于同一物種,從南美洲大陸遷來后,逐漸分布到不同的島嶼上.由于各個島上的地雀種群被海洋隔開,這樣,不同的種群就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而一個種群的這種不同對另一個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響.因此,不同的種群就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由于各個島上的食物和棲息條件互不相同,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別.久而久之,這些種群的基因庫就會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步出現(xiàn)生殖隔離.原來屬于一個物種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物種.由此可見,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