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該圖表示正常人一天內體溫變化,則說明人的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波動 | |
B. | 若健康人A點前從未接觸過某病菌,該圖A、C兩點表示該病菌先后兩次侵入此人體后引起的抗體濃度的變化,則AB、CD段產生抗體的漿細胞都來自兩種細胞的分化 | |
C. | 若該圖表示正常人進食后血糖濃度變化,則AB段血液中胰島素含量上升,肝臟在BD段起了重要作用 | |
D. | 若該圖表示在溫度交替變化的環(huán)境中健康人的皮膚血流量變化,則AB段感受刺激的是溫覺感受器,此時血液中明顯增多的激素是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 |
分析 1、炎熱環(huán)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2、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
(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3、胰島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為兩個方面: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成非糖類物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
解答 解:A、人屬于恒溫動物,體溫通過調節(jié)維持穩(wěn)定,A錯誤;
B、AB為第一次接觸該抗原,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CD段為二次免疫,B細胞和記憶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B錯誤;
C、進食后血糖濃度上升,則胰島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濃度,CD段血糖濃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升高血糖濃度,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過促進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來調節(jié)血糖濃度,C正確;
D、AB血液流量增加,加強散熱,表明這時環(huán)境溫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溫覺感受器,通過調節(jié),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體溫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血糖調節(jié)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H、O、N、P等元素 | B. | 5種含氮堿基 | C. | 4種核苷酸 | D. | 8種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甲、乙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對數依次為2、2 | |
B. | 若丁是乙分裂而來,則丁一定不是卵細胞 | |
C. | 若乙的基因組成為AAaaBBbb,則丁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B | |
D. | 若圖中所示細胞分裂具有連續(xù)性,則順序依次為甲→乙→丙→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D對應的時間段,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 | |
B. | D點所對應時刻之后,單個細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體 | |
C. | EF所對應的時間段,DNA含量的變化是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 |
D. | FG段染色體與DNA數之比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能量在此食物鏈中的傳遞效率一定在10%~20%之間 | |
B. | 與自然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比較,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 | |
C. | 羊排泄的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 | |
D. | 為了提高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利用率,羊的種群密度越大越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