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外來物種引入一定會危害生物多樣性 |
B、新物種的誕生僅豐富了物種多樣性 |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與自然選擇有關 |
D、建立動物園、植物園等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滴加吡羅紅染液 |
B、將涂片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處理后,接著用染色劑染色 |
C、觀察時應選擇染色均勻,色澤較淺的區(qū)域 |
D、先用低倍鏡找到清晰的細胞后,直接換上高倍鏡觀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b(c-18)+18a |
B、bc |
C、b(c-18)-18a |
D、b(c+18)-18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高等植物細胞間依靠胞間連絲交換某些物質(zhì) |
B、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jié)合 |
C、興奮在神經(jīng)元間的傳遞 |
D、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diào)節(ji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鹽水中的氯離子有殺菌的作用 |
B、高濃度鹽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細菌生長 |
C、細菌由于脫水而死亡 |
D、鈉離子有殺菌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是能量流動的渠道 |
B、食物鏈中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 |
C、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
D、食物鏈越短,可供養(yǎng)的消費者越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克里克提出了傳統(tǒng)的中心法則 |
B、摩爾根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C、孟德爾發(fā)現(xiàn)了以減數(shù)分裂為基礎的遺傳定律 |
D、格里菲思的實驗證明DNA是轉(zhuǎn)化因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基因突變的方向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 |
B、進化改變的是個體而不是群體 |
C、不同種群間只要存在隔離就一定是兩個物種 |
D、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圖一曲線1中,a點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數(shù)量不足 |
B、圖二曲線,酶量減少后,圖示反應速率可用曲線6表示 |
C、分別在圖二中取b、c點的速率值,對應圖一中的曲線3和4 |
D、減小pH,重復該實驗,圖二曲線2應變成曲線6,增大pH,應變成曲線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