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鍵 | H-H | C-H | C-C | C=C |
鍵能(kJ•mol-1) | 436 | 413 | 348 | 612 |
分析 (1)a.依據(jù)圖象中反應物和生成物能量的大小比較判斷;
b.催化劑改變速率不改變平衡,但催化劑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是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
c.E1表示正反應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應的活化能;
d.有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提高丙烷的轉化率;
(2)據(jù)方程式書寫平衡常數(shù),用生成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shù)次冪的乘積除以各反應物濃度的化學計量數(shù)次冪的乘積所得的比值,據(jù)此書寫;升高溫度向吸熱方向進行,據(jù)(1)分析得,正反應為吸熱方向,故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平衡常數(shù)增大;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故乙烯的量增加,但丙烷增加的比例更大,則少量丙烷,則$\frac{c(C{H}_{2}=CHC{H}_{3})}{c(C{H}_{3}C{H}_{2}C{H}_{3})}$ 減;
(3)此反應是氣體體積和增加的反應,隨著稀有氣體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反應體系各氣體的分壓,相當于減壓,從而促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提高了丙烷脫氫的轉化率,據(jù)此進行分析;
(4)①丙酸根離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氫氧根離子,溶液顯堿性;
②常溫下,若丙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CH3CH2COOH+NH3•H2O=CH3CH2COONH4+H2O,CH3CH2COO-+H2O?CH3CH2COOH+OH-,NH4++H2O?NH3•H2O+H+,溶液呈中性,故c(H+)=c(OH-)=c(CH3CH2COOH)=c(NH3•H2O)=1.0×10-7mol/L,Ka(CH3CH2COOH)=c(CH3CH2COO-)c(H+)=1.3×10-5,Kb(NH3•H2O)=c(NH4+)c(OH-)=1.8×10-5,故$\frac{c(C{H}_{3}C{H}_{2}CO{O}^{-})}{c(N{H}_{3}•{H}_{2}O)}$=$\frac{c(C{H}_{3}C{H}_{2}CO{O}^{-})c({H}^{+})}{c(N{H}_{3}•{H}_{2}O)c({H}^{+})}$=$\frac{1.3×1{0}^{-5}}{1.0×1{0}^{-7}×1.0×1{0}^{-7}}$=1.3×109,據(jù)此進行分析;
(5)化學反應中,化學鍵斷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學鍵放出能量,并根據(jù)方程式計算分別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計算反應熱并判斷吸熱還是放熱.
解答 解:(1)a.圖象中反應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反應是吸熱反應,故a正確;
b.催化劑不能改變該反應的焓變,只能改變反應速率,故b錯誤;
c.E1表示正反應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應的活化能,故c正確;
d.有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提高丙烷的轉化率,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
(2)CH3CH2CH3(g)→CH2=CH2(g)+H2(g),故K=$\frac{c(C{H}_{2}=C{H}_{2})c({H}_{2})}{c(C{H}_{3}C{H}_{2}C{H}_{3})}$;升高溫度向吸熱方向進行,據(jù)(1)分析得,正反應為吸熱方向,故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平衡常數(shù)增大;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故乙烯的量增加,但丙烷增加的比例更大,則少量丙烷,則$\frac{c(C{H}_{2}=CHC{H}_{3})}{c(C{H}_{3}C{H}_{2}C{H}_{3})}$ 減小;
故答案為:K=$\frac{c(C{H}_{2}=C{H}_{2})c({H}_{2})}{c(C{H}_{3}C{H}_{2}C{H}_{3})}$;增大;減。
(3)則隨著稀有氣體與丙烷比例的增加,丙烷轉化率逐漸增大的原因是:此反應是氣體體積和增加的反應,隨著稀有氣體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反應體系各氣體的分壓,相當于減壓,從而促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提高了丙烷脫氫的轉化率,
故答案為:此反應是氣體體積和增加的反應,隨著稀有氣體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反應體系各氣體的分壓,相當于減壓,從而促進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提高了丙烷脫氫的轉化率;
(4)①丙酸根離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氫氧根離子,溶液顯堿性,其水解離子方程式為:CH3CH2COO-+H2O?CH3COOH+OH-;
故答案為:CH3CH2COO-+H2O?CH3COOH+OH-;
②常溫下,若丙酸與氨水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CH3CH2COOH+NH3•H2O=CH3CH2COONH4+H2O,CH3CH2COO-+H2O?CH3CH2COOH+OH-,NH4++H2O?NH3•H2O+H+,溶液呈中性,故c(H+)=c(OH-)=c(CH3CH2COOH)=c(NH3•H2O)=1.0×10-7mol/L,Ka(CH3CH2COOH)=c(CH3CH2COO-)c(H+)=1.3×10-5,Kb(NH3•H2O)=c(NH4+)c(OH-)=1.8×10-5,故$\frac{c(C{H}_{3}C{H}_{2}CO{O}^{-})}{c(N{H}_{3}•{H}_{2}O)}$=$\frac{c(C{H}_{3}C{H}_{2}CO{O}^{-})c({H}^{+})}{c(N{H}_{3}•{H}_{2}O)c({H}^{+})}$=$\frac{1.3×1{0}^{-5}}{1.0×1{0}^{-7}×1.0×1{0}^{-7}}$=1.3×109,
故答案為:1.3×109;
(5)CH3CH2CH3(g)?CH2=CHCH3(g)+H2(g)△H=8×413kJ/mol+2×348kJ/mol-6×413kJ/mol-612kJ/mol-348kJ/mol-436kJ/mol=+126kJ/mol,故熱化學方程式為CH3CH2CH3(g)?CH2=CHCH3(g)+H2(g)△H=+126kJ/mol,
故答案為:CH3CH2CH3(g)?CH2=CHCH3(g)+H2(g)△H=+126kJ/mol.
點評 本題考查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平衡常數(shù)計算,弱酸根的水解等,并要求學生對圖象的分析能力,本題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①中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 |
B. | 反應②中若生成液態(tài)鋁則反應熱應大于△H2 | |
C. | 反應③中1molAlCl3(g)生成時,需要吸收174.9kJ的熱量 | |
D. | 該生產(chǎn)工藝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只有Al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0~4min的平均速率v(Cl2)=0.05mol/(L•min ) | |
B. | 10min時改變的條件是分離出一定量的PCl5 | |
C. | 起始時向該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Cl2,保持溫度為T,反應達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大于1.6akJ | |
D. | 溫度為T,起始時向該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10mol PCl3和0.10molCl2,反應達到平衡前,v(正)>v(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Z>Y>X | B. | 穩(wěn)定性:A>C | ||
C. | 反應②和③均為吸熱反應 | D. | X、Y、Z可以形成離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證明還原性:I->Fe2+ | 向FeI2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再加入CCl4,振蕩 |
B | 制備Fe(OH)3膠體 | 向飽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斷攪拌 |
C | 分離苯和四氯化碳 | 用分液漏斗進行分液 |
D | 制取NH3 | 直接加熱NH4Cl固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的氫化物比b的氫化物穩(wěn)定 | |
B. | d與c不能形成化合物 | |
C. | a、b、c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的關系是c>b>a | |
D. | 原子半徑的大小順序是a>b>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糖類和蛋白質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 B. | 苯和聚乙烯均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 ||
C. | C5H11Cl有6種同分異構體 | D. | 石油分餾、煤干餾都可得到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熔沸點:S<NaCl<SiO2 | |
B. | 酸性:HNO2<HNO3;H3PO4<H2SO4 | |
C. | 鍵角:H2O中H-O-H<NH3中H-N-H<CH4中H-C-H | |
D. | 鍵長:C-H<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