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分)NaClO具有強氧化性,其溶液可用于游泳池及環(huán)境消毒。

(1)已知:

①Cl2(g)+2NaOH(aq)=NaCl(aq)+NaClO(aq)+H2O(l) △H=-101.1kJ·mol-1

②3NaClO(aq)=2NaCl(aq)+NaClO3(aq) △H=-112.2kJ·mol-1

則3Cl2(g)+6NaOH(aq)=5NaCl(aq)+NaClO3(aq)+3H2O(l) △H=

(2)工業(yè)上可用石墨電極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制取次氯酸鈉溶液裝置如圖所示

①電源中,a電極名稱是

②用此裝置電解熱的氯化鈉溶液時會有部分氯酸鈉生成,若電解消耗了117g氯化鈉時,電路中共轉移的電子為8mol,則次氯酸鈉的產率為

(3)向次氯酸鈉溶液通入少量的CO2,只生成次氯酸鈉和碳酸氫鈉,則相同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NaClO、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

(4)向盛有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鈉溶液,會立即觀察到溶液變成藍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再向上述的藍色溶液中,繼續(xù)滴加Na2SO3溶液,又發(fā)現藍色溶液逐漸褪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對比上述兩組實驗所得結果,比較ClO― 、I2、SO42― 三種微粒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 。

(1)-415.5kJ·mol-1(2分) (2)①負極(1分)②50% (3分)

(3)pH(Na2CO3)>pH(NaClO)>pH(NaCO3) (2分) (4) 2I― + ClO― +2H+=I2 + Cl― +H2O (2分)

Na2SO3+I2+H2O=NaSO4+2HI(2分) ClO― 、I2、SO42― (2分)

【解析】

試題分析:(1)已知:①Cl2(g)+2NaOH(aq)=NaCl(aq)+NaClO(aq)+H2O(l) △H=-101.1kJ·mol-1,②3NaClO(aq)=2NaCl(aq)+NaClO3(aq) △H=-112.2kJ·mol-1,則根據蓋斯定律可知①×③+②得到3Cl2(g)+6NaOH(aq)=5NaCl(aq)+NaClO3(aq)+3H2O(l) △H=-415.5kJ·mol-1。

(2)①根據裝置圖可知與電源a相連的電極有收集氣體的導管,這說明該電極是陰極,溶液中的氫離子放電產生氫氣,通過導管來收集氫氣,所以a電極負極。

②117g氯化鈉的物質的量是2mol,如果完全恰好轉化為次氯酸鈉,則根據氯原子守恒可知次氯酸鈉的物質的量是2mol。設在反應中有xmol次氯酸和ymol氯酸鈉生成,則根據氯原子守恒可知x+y=2。根據電子得失守恒可知2x+6y=8,解得x==y(tǒng)=1,則次氯酸鈉的產率是。

(3)向次氯酸鈉溶液通入少量的CO2,只生成次氯酸鈉和碳酸氫鈉,則根據較強酸制備較弱酸可知酸性是碳酸強于次氯酸,次氯酸強于碳酸氫鈉。酸性越強,相應的酸根越易水解,溶液的堿性越強。則相同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NaClO、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為pH(Na2CO3)>pH(NaClO)>pH(NaCO3)。

(4)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則向盛有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鈉溶液時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碘,所以會立即觀察到溶液變成藍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I― + ClO― +2H+=I2 + Cl― +H2O。再向上述的藍色溶液中,繼續(xù)滴加Na2SO3溶液,又發(fā)現藍色溶液逐漸褪色,這說明生成的碘被亞氯酸鈉還原,所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3+I2+H2O=NaSO4+2HI。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則對比上述兩組實驗所得結果可知ClO― 、I2、SO42―三種微粒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ClO―、I2、SO42―。

考點:考查蓋斯定律應用、電化學原理、鹽類水解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4分)A、B、C、D、E、F、G七種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相等,B的基態(tài)原子有3個不同的能級且各能級中電子數相等,D的基態(tài)原子與B的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目相同,E的基態(tài)原子s能級的電子總數與p能級的電子數相等,F的基態(tài)原子的3d軌道電子數是4s電子數的4倍,G2+的3d軌道有9個電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F的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為 。

(2)B、C、D的原子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用元素符號回答)

(3)下列關于B2A2分子和A2D2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中都含有σ鍵和π鍵

b.B2A2分子的沸點明顯低于A2D2分子

c.都是含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非極性分子

d.互為等電子體,分子的空間構型都為直線形

e.中心原子都是sp雜化

(4)由B、E、F三種元素形成的一種具有超導性的晶體,晶胞如圖所示.B位于E和F原子緊密堆積所形成的空隙當中。與一個F原子距離最近的F原子的數目為 ,該晶體的化學式為 。

(5)向GSO4(aq)中逐滴加入過量氨水,會發(fā)生先產生藍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寫出沉淀消失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

(6)某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為:Fe+F2O3+3H2O = Fe(OH)2+2F(OH)2(注:F2O3和F(OH)2為上面F元素對應的化合物),寫出該電池放電時正極反應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靜安區(qū)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硝基苯中溶有少量CaCl2,適宜的提純方法是

A.過濾 B.蒸餾 C.分液 D.紙上層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制備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所示,有關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試劑添加的順序為硫酸一乙醇一乙酸

B.為增加產品乙酸乙酯的產量,應急速加熱至反應所需溫度

C.試管B中的試劑為飽和氫氧化鈉溶液

D.制取乙酸乙酯的反應類型是酯化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之一

B.燃料脫硫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都能減少酸雨的產生

C.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

D.淀粉、纖維素和蛋白質都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西省晉中市高三1月考前適應性訓練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的圖示與對應的傳述相符的是

A.圖1表示稀釋冰醋酸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曲線

B.圖2表示某一放熱反應,若使用催化劑E1、E2,△H都會發(fā)生改變

C.圖3曲線表示將氫氧化鈉滴加到醋酸溶液濃度的變化趨勢

D.圖4表示pH相同的鹽酸與醋酸分別加入水中后溶液pH的變化,其中曲線a對應的是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高三12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丙酮(CH3COCH3)在某溶劑里,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反應:取相同濃度的,分別在40℃和60℃時,測得其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代表40℃時曲線

B.升高溫度可縮短該反應達平衡的時間并能提高平衡轉化率

C.增大壓強可縮短該反應達平衡的時間并能提高平衡轉化率

D.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為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江蘇省鹽城市高二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1.室溫下,將1.000 mol·L-1鹽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溫度隨加入鹽酸體積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a點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

B.b點:c(NH4+)+c(NH3·H2O)=c(Cl-)

C.c點:c(Cl-)=c(NH4+)

D.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電離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廣安市高三“一診”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0.1 molFeCL3溶液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Fe3+離子數目為0.1 NA

B.1 mol的羥基與1 mol的氫氧根離子所含電子數均為10NA

C.常溫、常壓下,4.6 g NO2和N2O4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目為0.2NA

D.在高溫下,有1 mol Fe與足量的水蒸氣反應,轉移電子的數目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