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鍵 | C-H | C=C | C-C | H-H |
鍵能 (kJ/mol) | 414 | 615 | 347 | 435 |
分析 (1)依據熱化學方程式和蓋斯定律計算,①-②得到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熱化學方程式;
(2)化學反應中,化學鍵斷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學鍵放出能量,根據方程式計算分別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計算反應熱并判斷吸熱還是放熱;
(3)利用壓強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求出3min末時容器內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根據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計算氮氣的物質的量變化量,在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標注物質聚集狀態(tài)和對應反應的焓變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解答 解:(1)①HCN(aq)+NaOH(aq)=NaCN (aq)+H2O(l)△H=-12.1kJ/mol
②HCl(aq)+NaOH(aq)=NaCl (aq)+H2O(l)△H=-55.6kJ/mol
蓋斯定律計算得到,①-②得到HCN在水溶液中電離的熱化學方程式:HCN(aq)=H+(aq)+CN-(aq)△H=+43.5kJ/mol,
故答案為:HCN(aq)=H+(aq)+CN-(aq)△H=+43.5kJ/mol;
(2)在反應CH3-CH3→CH2=CH2+H2中,斷裂6mol C-H鍵,1mol C-C鍵共吸收的能量為:6×414kJ+347kJ=2831kJ,
生成1molCH2=CH2和1molH2,共形成4molC-H鍵,1molC=C、1molH-H,共放出的能量為:4×414kJ+615kJ+435kJ=2706kJ,
吸收的能量多,放出的能量少,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吸收的熱量為:2831kJ-2706kJ=125,所以反應熱為+125kJ/mol,
故答案為:+125 kJ/mol;
(3)在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N2氣和3molH2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反應前的0.9倍,此時體系放熱a KJ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變化量(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1-x 3-3x 2x
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是反應前的0.9倍,即氣體物質的量關系,(1-x+3-3x+2x):(1+3)=0.9
x=0.2mol,
則1mol氮氣完全反應放熱5aKJ,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H=-5akJ/mol,
故答案為:N2(g)+3H2(g)=2NH3(g)△H=-5akJ/mol.
點評 本題考查反應熱的計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從鍵能的角度計算反應熱的方法,掌握基礎是解題關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 | |
B. | 元素的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 | |
C. | 元素原子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呈周期性變化 | |
D. | 元素的原子半徑呈周期性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 | B. |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 ||
C. | 可能是第二、三周期元素 | D. | A、B只能形成化合物B2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Zn和H2SO4的總能量大于ZnSO4和H2的總能量 | |
B. | 反應過程中能量關系可用如圖表示 | |
C. | 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則Zn為負極 | |
D. | 若將該反應設計成原電池,當有32.5g鋅溶解時,正極放出11.2 L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時,該反應一定不能發(fā)生 | |
B. | 化學鍵的鍵能越大,物質的能量越高 | |
C. | 一個反應的焓變因反應物的用量和反應條件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 | |
D. | 應用蓋斯定律,可計算某些難以直接測量的反應焓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HClO的酸性比H2SO4強 | |
B. | 鋁箔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熔化但不滴落 鋁箔表面氧化鋁熔點高于鋁 | |
C. | SiO2可以和堿溶液及酸溶液反應 SiO2屬于兩性氧化物 | |
D. | 將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