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升國旗的旗桿頂上有一個滑輪,升旗時往下拉動繩子,國旗就會上升。對這個滑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是一個動滑輪,可省力

B. 這是一個動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

C. 這是一個定滑輪,可省力

D. 這是一個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同

D 【解析】因為滑輪的輪軸固定在旗桿上,所以該滑輪是個定滑輪,使用定滑輪的優(yōu)點是可以改變拉力的方向,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年吉林省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物理模擬六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畫中的人出現(xiàn)了錯誤的判斷。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確說明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的是( )

A. B. C. D.

B 【解析】試題分析:人看到池底變淺是由于從池底發(fā)出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變淺了,故選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8春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7章7.2 彈力 力的測量課時訓練題 題型:單選題

列關于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存在彈力作用

B. 只有受彈簧作用的物體才受到彈力作用

C. 只有相互接觸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間才存在彈力作用

D. 彈簧的彈力總是跟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C 【解析】發(fā)生了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相互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對于彈簧來說,只有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彈力才與伸長量成正比,故C正確。 故本題答案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習題:第一節(jié)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 題型:填空題

回聲

現(xiàn)  象: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___回來,這種現(xiàn)象是聲音的反射,通常稱為回音(或回聲).

反射 【解析】回聲是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有一部分聲能被反射回來這種反射回來的聲叫“回聲”.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而形成的. 故答案為: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第12章簡單機械第2節(jié)滑輪同步訓練題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1N,拉力F為5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shù)為( 。

A. G為4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B. 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10N

C. G為10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D. G為9N,彈簧秤讀數(shù)為5N

D 【解析】此時彈簧秤與拉力F共同承擔重物和滑輪的重力,因拉力F為5N,所以彈簧秤讀數(shù)也為5N;,所以G=9N,故選項D正確; 故選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習題:第四節(jié) 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題型:綜合題

表一記錄的是小剛同學40 m跑的有關數(shù)據(jù),請做有關計算:(保留2位小數(shù))

表一

(1)前6.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2)后20 m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為___m/s.

(4)這個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___.一位同學跑25 m與50 m的短跑平均速度測定記錄如表二所示,計時器用的是手表,有兩格計時時刻數(shù)值已經(jīng)模糊不清,請你補上并計算平均速度_______.

表二

4.84 6.25 5.19 v= 見解析所示 【解析】(1)前6.2 s內(nèi)的路程為30m,所以平均速度為: (2)后20 m內(nèi)用時為4.5s,平均速度為: (3)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4)這個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 根據(jù)跑步時間可知,結(jié)束時間分別為: 25m路程時:08:10:30+4s=08:10:34,平均速度為: 50m路程時:08:12:10+7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習題:第四節(jié) 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一個水滴下落過程的示意圖,水滴通過AB和BC所用時間均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是_____cm,則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20.0 1 【解析】如圖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是20.0cm; 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物理第七單元運動和力測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實驗中不需要控制小車每次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相同

B. 小車最終會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 如果小車到達水平面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 小車停止運動時慣性也隨之消失

C 【解析】A.實驗時應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因此實驗時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故A錯誤。 B.小車最終停下來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B錯誤。 C.如果小車到達水平面時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校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 D.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是一切物體固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2章 簡單機械 第3節(jié) 機械效率 同步訓練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機械做的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B. 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C. 機械效率越高越省力

D. 機械的功率越大,機械效率越高

A 【解析】A、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大,說明機械效率越高。故A正確; B、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總功不確定,因此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不一定高。故B錯誤; C、機械省力與否與機械效率沒有關系。故C錯誤; D、功率是做功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功率和機械效率沒有關系。故D錯誤。 故選: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