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zhuǎn)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可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chǎn)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其公式如下: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能量)+氧氣.
解答 解:(1)由圖可知,甲組裝置遮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乙組具備光合作用的條件,丙組裝置裝置里面是氫氧化鈉溶液缺少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將甲、乙、丙中的葉片分別經(jīng)酒精脫色、滴加碘液處理后發(fā)現(xiàn):甲中的葉片不變藍,乙中的葉片變藍,這說明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丙由于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葉片不變藍,該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chǎn)物是有機物和氧氣.當氣孔張開時,外界的二氧化碳通過氣孔進入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經(jīng)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
(3)圖中0點到6點,由于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6點到18點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因此二氧化碳的體積百分數(shù)呈下降趨勢.18點到早晨6點無光,溫度低,植物幾乎只進行微弱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少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體積百分數(shù)呈上升趨勢.因此,乙組具備光合作用的條件,符合0時到24時之間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
(4)8時到18時的曲線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因此二氧化碳的體積百分數(shù)呈下降趨勢.
故答案為:(1)不變藍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氣孔;r
(3)乙;
(4)光合.
點評 探究實驗設(shè)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對照原則”和“控制單一變量原則”.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濟南市七年級上周清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一種簡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 引起食物腐敗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 對食物加熱的目的是殺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 加清水主要是為了阻止空氣中微生物的進入
D. 該保存方法和冰箱貯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內(nèi)蒙古八年級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zhì)循環(huán).這里的“物質(zhì)循環(huán)”是指( )
A.動物能將無機物轉(zhuǎn)化為有機物
B.動物能將有機物轉(zhuǎn)化為無機物回到自然界中
C.動物能為植物提供糞便,促進植物生長
D.動物能抑制植物的生長,保護自然界中生物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實驗可證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 |
B. | 要想讓唾液發(fā)揮作用,溫度應保持在37℃左右 | |
C. | 試管內(nèi)的混合液,如加碘變藍,則證明管內(nèi)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 |
D. | 該實驗必須要設(shè)置一個對照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提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效率 | |
B. | 可培育抗病毒的植物新品種 | |
C. | 可有目的地改變母體的某些性狀 | |
D. | 從生殖類型看屬于有性生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苔蘚植物只有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 | |
B. | 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guān)系 | |
C. | 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動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單細胞藻類 | |
D. | 米勒實驗證明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從無機物到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是完全可能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