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A.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是因為CuSO4遇H2O轉化為CuSO4•5H2O
B.警用緝毒犬能根據氣味發(fā)現毒品,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
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10mL,是因為混合過程中分子變小了
D.不同種酸的化學性質有所不同,與酸電離生成的陰離子不同有關

分析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是因為CuSO4遇H2O反應生成藍色的CuSO4•5H2O,故選項解釋正確.
B、警用緝毒犬能根據氣味發(fā)現毒品,是因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訓練有素的緝毒犬聞到毒品的氣味,故選項解釋正確.
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1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錯誤.
D、不同種酸的化學性質有所不同,與酸電離生成的陰離子不同有關,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象,其中錯誤的是( 。
A.熱脹冷縮,說明分子的大小隨溫度升降而改孌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mL,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D.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設計實驗驗證】為驗證NaOH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確實發(fā)生了反應,某同學設計了甲乙丙三組實驗.

(1)甲組實驗中,試管內的現象是無明顯現象.
(2)乙組實驗無明顯現象.設置乙組實驗的目的是證明氫氧化鈉不會與氯化鈣反應.
(3)實驗丙的現象是:開始無現象,加入C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試解釋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區(qū)別下列各組物質,選擇的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A.CO2和CO:聞氣味
B.黃銅片和銅片:相互刻畫
C.濃鹽酸和濃硫酸:分別用玻璃棒蘸取點在濾紙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別加入Na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1)空氣通過進風口與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O2+C$\frac{\underline{\;點燃\;}}{\;}$CO2
(2)由(1)中產生的氣體與熾熱的焦炭會繼續(xù)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
(3)生成生鐵的主要反應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該反應中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B(填序號).
A.Fe2O3   B.CO   C.Fe   D.CO2
(4)高爐氣體的主要成分為N2、CO、CO2,如果將高爐氣體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甲圖所示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及藥品.

(1)為獲得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C.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燃燒匙中的紅磷足量
C.點燃紅磷后緩慢將燃燒匙插入瓶中,塞緊瓶塞
D.紅磷熄滅,廣口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2)小明同學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紅磷,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水來做此實驗.小明操作正確,但是測得的數據小于用紅磷測得的數據,其原因是木炭燃燒除生成二氧化碳外還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3)市售“暖寶寶”中發(fā)熱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炭粉、水和食鹽等,反應原理可以簡化為鐵生銹,小明用配制的發(fā)熱劑按圖乙裝置實驗,他不是將足量的發(fā)熱劑堆在瓶底,而是將其涂抹在廣口瓶內壁的四周,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加快緩慢氧化.
(4)在上述三個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與另外兩個實驗的測量結果相比,第三個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廣口瓶中氧氣消耗得更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NaHCO3在270℃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熱不分解.現有某工廠生產出的一批
NaHCO3產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測定該產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設計了下列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樣品$\stackrel{稀硫酸}{→}$測定生成CO2的質量.
(1)本實驗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C中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為稀鹽酸,在其他操作正確的情況下,不能(填“能”或”不能“)準確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方案二:樣品$\stackrel{加熱}{→}$測定剩余固體質量.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一只潔凈的坩禍,稱得質最為21.2克.冉向其中加入樣品,稱得總質量為41.2克;
②加熱盛有樣品的坩堝;
③將坩堝充分冷卻,稱量坩堝和剩余固體的質量;
④多次重復步驟②和③至恒重,稱得坩堝和剩余固體的總質量為35.0克.
(3)實驗時需要重復“加熱、冷卻、稱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使碳酸氫鈉完全反應.
(4)根據題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已知: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雙吸劑”是一種常見袋裝食品的保鮮劑,能吸收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某食品袋中發(fā)現一包“雙吸劑”,其標簽如圖所示.同學們對這包久置的“雙吸劑”固體樣品很好奇,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久置“雙吸劑”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鐵與氯化鐵溶液在常溫下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亞鐵.Fe+2FeCl3═3FeCl2
②堿性的Na2CO3溶液可以和中性的CaCl2溶液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作出猜想】久置固體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實驗探究1】下表是小明設計的實驗方案和記錄的實驗報告,請你補充完整: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固體放于試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導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試管中固體逐漸減少,有大量無色氣體產生,得到淺綠色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樣品中一定含有Fe和CaCO3,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樣品放入試管中,加水溶解,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試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層清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樣品中含有氧化鈣或氫氧化鈣或二者都有
【實驗質疑】
小組同學通過討論認為實驗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Fe2O3的結論,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為進一步確定這包久置的“雙吸劑”固體的成分進行如下定量試驗.
【實驗探究2】取3g樣品研碎,并用磁鐵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體2.6g,按照如圖流程進行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

(1)操作二、操作三名稱是過濾;
(2)固體Ⅰ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填物質化學式,下同);
(3)燒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鈉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4)依據實驗探究1,2中現象的分析及數據計算判斷,這包久置“雙吸劑”固體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實驗反思】
下列對實驗探究1、2的反思,不正確的是D(填字母序號).
A.對物質成分的探究有時需要定性與定量實驗的結合
B.實驗探究2燒杯C中的溶質為Na2CO3和NaOH
C.實驗探究1、2中都有氣體產生,但生成的氣體成分不同
D.在原樣品中加入足量鹽酸有4個反應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讀液體體積
B.
稱量固體質量
C.
過濾
D.
稀釋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