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C.分子能夠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D.物質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是因為粒子大小發(fā)生變化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其構成微粒保持;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微粒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隔;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錯誤;
B、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故正確;
C、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能夠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原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故錯誤;
D、物質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是因為粒子間隙發(fā)生了變化,故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物質的微觀構成粒子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實驗盒中有7種沒有標簽的溶液,老師讓化學實驗小組同學鑒別這些溶液.
(1)調查研究:①實驗盒中記錄單上登記的7種溶液是:KMnO4、Na2CO3、CuSO4、NaCl、Ca(OH)2  NaOH和稀鹽酸,其中有顏色的是KMnO4、CuSO4溶液.
②查閱資料: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得到鹽酸.③研究方式:從5種無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種為一組進行鑒別. 這樣的組合共有一組.
(2)提出假設:同學們從5種無色溶液中取出4種,貼上A、B、C、D標簽,并且假設這一組溶液可能是Na2CO3、NaCl、Ca(OH)2和稀鹽酸.
(3)實驗探究:同學們按以下步驟進行鑒別.
第一步: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鹽酸,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下:
溶液BCD
加入鹽酸后的現(xiàn)象無明顯變化無明顯變化有氣泡產生無明顯變化
實驗結論:C是Na2CO3溶液.
第二步:依據(jù)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夾持固定裝置已略去.從長頸漏斗加入鹽酸,可以觀察到C溶液中有氣泡產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無明顯變化.實驗解釋:A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發(fā)皿,加熱,聞到有刺激性氣味,停止加熱.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發(fā)皿,加熱,有白色固體析出,停止加熱.實驗結論:B是稀鹽酸,D是NaCl溶液.
經(jīng)過上述三步實驗,同學們認為第5種無色溶液是NaOH溶液.
(4)實驗反思:老師引導同學們討論了上述實驗探究過程,進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師指出:實驗結論仍有不確定性.不能確定的是NaCl和NaOH
溶液;其鑒別方法是取1支試管,加入少量的D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變紅,則D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第5種溶液為氯化鈉溶液;若溶液無明顯變化,則D溶液為氯化鈉溶液,第5種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
②老師提示:鑒別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試劑,就可以簡便地鑒別出A、B溶液.請完成右邊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編號儀器的名稱:①酒精燈,②錐形瓶.
(2)實驗室可以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B.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aCO3+2HCl═CaCl2+H2O+CO2↑,欲收集該氣體,應選擇的裝置是E(填序號).若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以下是我們溫州的部分文化遺產,其制作過程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溫州剪紙B.平陽木偶雕刻C.泰順米酒D.樂清黃楊木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小明學習了中國化學家侯德榜發(fā)明的候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發(fā)現(xiàn)最終產物是Na2CO3.他對制“堿法”的名稱產生了疑問,帶著疑問去查找資料發(fā)現(xiàn):Na2CO3屬于鹽類(填酸、堿、鹽),俗名純堿或蘇打,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水溶液顯堿性.他又對Na2CO3水溶液顯堿性的原因產生了興趣.
【提出問題】Na2CO3溶液顯堿性的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①NaCl、CaCl2溶液顯中性,Cl-對溶液的酸堿性沒有影響.
②Na2CO3在水中全部電離生成Na+和CO32-
【提出猜想】猜想一:Na+與水作用,使溶液顯堿性.
猜想二:水分子單獨起作用,使溶液顯堿性.
猜想三:CO32-與水作用,使溶液顯堿性.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將一定量的NaCl溶于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不顯紅色猜想一不成立
向一定量的蒸餾水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不顯紅色猜想二不成立
將一定量的Na2CO3溶于水,滴入2滴酚酞,再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CaCl2溶液先顯紅色,加入CaCl2后紅色消失,出現(xiàn)白色沉淀猜想三成立
【討論與交流】小明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大家肯定了他的結論:Na2CO3溶液顯堿性是因為在溶液中生成了新的微粒.請你寫出可能產生的微粒OH-、HCO3-(至少填兩種).他們在交流中還發(fā)現(xiàn)強堿與強酸反應生成的鹽溶液顯中性,強酸與弱堿反應生成的鹽溶液顯酸性,強堿與弱弱酸反應生成的鹽溶液顯堿性.Na2CO3溶液可以看成是強堿與弱弱酸反應生成的鹽溶液,所以顯堿笥.由此可推出NH4Cl溶液顯酸性,KNO3溶液顯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強和小明兩位同學在實驗室用下列裝置制取幾種氣體.

(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是長頸漏斗,b是水槽.
(2)小強想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的發(fā)生裝置是A(填裝置序號),而小明認為該裝置有一個小問題,請你幫助他:問題是:試管口沒有塞一團棉花;
改正為: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實驗室用該方法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在裝入藥品前,應先進行的一項操作是:檢查裝置氣密性;
(4)小明要制取少量CO2,其反應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他制取該氣體的收集裝置是D(填裝置序號),選用該裝置的理由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5)C裝置中a的作用是便于添加液體藥品.為了防止生成的氣體從儀器a中逸出,必須使液體浸沒長頸漏斗末端.
(6)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寫出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加碘鹽B.汽水C.澄清石灰水D.氮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膽礬是藍色晶體B.硫酸能與鐵銹反應
C.硫酸鉀易溶于水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同學為探究“Na2CO3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設計并進行了3次重復實驗,結果如下表:
試劑1試劑2混合前溫度/℃混合后溫度/℃
35毫升稀鹽酸25毫升Na2CO3溶液20.0第1次24.2
第2次24.0
第3次24.4
請你幫助填寫相關內容:
(1)寫出該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該實驗中所用的儀器除燒杯、量筒、玻璃棒、保溫瓶外,還必須用到的一種儀器是:溫度計
(3)由上表數(shù)據(jù)可知:Na2CO3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是放熱(選填:“放熱“或“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