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下列各組的物質能夠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A.NaOH和FeCl3B.KOH 和H2SO4C.MgCl2和 NaN03D.H2SO4和Na2CO3

分析 根據(jù)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A、NaOH和FeCl3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KOH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鈉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MgCl2和Na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D、Na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為了人類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應該了解一些有關水的知識.請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可利用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方法凈化,其中凈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餾;除去水中難溶性固體雜質的操作是過濾,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可以通過加入活性炭來吸附水中有異味的物質.
(3)如圖是電解水實驗裝置.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D(填序號).
A.該實驗可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B.試管a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
C.試管a和試管b中收集的兩種氣體的質量比是2:1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強水的導電性
(4)用氯化鈉固體加水溶解,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6%的氯化鈉溶液的過程中,若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其他操作正確,則配制的氯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校興趣小組進行了“二氧化碳制備及其性質探究”的實驗.試根據(jù)以下實驗事實填空或簡答.
(1)甲同學向分別盛有白色碳酸鈉粉末、石灰石顆粒的兩支試管內加入適量稀鹽酸,仔細觀察、思考并記錄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試管內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靜的無色溶液.
②固體顆粒表面持續(xù)產生較多氣泡,固體顆粒漸漸變。
③反應過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試管底部,感覺微熱.
④反應過程中,用手握住盛固體顆粒的試管底部,無明顯發(fā)熱感.
⑤碳酸鈉與鹽酸反應,能迅速產生CO2,難以控制.
⑥石灰石與鹽酸反應,能持續(xù)、穩(wěn)定地產生CO2,便于控制.
你認為甲同學的上述記錄中,屬于描述現(xiàn)象的是①②③④,屬于實驗結論的是⑤⑥(填序號).
(2)乙同學取兩支小試管,分別倒入約3mL蒸餾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試管內的蒸餾水中通入一會兒CO2,再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各滴入相同滴數(shù)的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兩支試管內溶液顏色的變化.你認為乙同學在觀察溶液顏色變化過程中,還需要的操作是振蕩;其中另一支試管內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對比.
(3)丙同學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內持續(xù)通入二氧化碳,發(fā)現(xiàn)溶液先變渾濁后逐漸變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氫氧化鈉稀溶液的試管中持續(xù)通入二氧化碳,發(fā)現(xiàn)溶液由紅色逐漸變淺直至無色.
根據(jù)丙同學上述實驗現(xiàn)象,再結合“碳燃燒時,若氧氣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氣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實,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反應物的種類相同,但反應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2011年2月18日,中國志愿者王躍參加了俄羅斯航天局舉行的“火星-500”項目模擬“登上火星”.據(jù)了解火星大氣中“95%的是二氧化碳,剩余為少量的氮氣、氫氣,還找到了有液態(tài)水存在過的證據(jù)”.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火星上鋼鐵容易生銹B.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C.火星上溫室效應顯著D.火星與地球大氣成分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瘜W課外活動小組學生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鐵與水反應”的實驗,并利用產物進一步與CuO反應(圖中夾持及其他后續(xù)裝置均已略去).已知鐵與水在高溫下反應產生一種單質氣體和一種黑色的金屬氧化物,這種金屬氧化物與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是同一物質.堿石灰是一種固體干燥劑,其中含有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等物質.

(1)裝置C中右側導管為什么既不插試管底部,又不只進入試管一點點,其主要原因是排出C中空氣,并使氫氣和水蒸氣順利進入D.
(2)實驗過程中,最后點燃的是③(填標號).
①A處酒精燈  ②B處酒精噴燈  ③E處酒精燈
(3)裝置E中的現(xiàn)象是黑色固體逐漸變紅色,并出現(xiàn)水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200克質量分數(shù)為10%的KNO3溶液,欲將其質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可采用以下三種方法:
(1)蒸發(fā)溶劑,則需要蒸發(fā)100克水;
(2)增加溶質,則需要再增加25克KNO3
(3)加比原溶液更濃的溶液,則需要加質量分數(shù)為30%的KNO3溶液20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為了鑒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小剛和小凱同學分別設計了實驗方案.
(1)小剛同學的實驗方案是:用兩支試管各取出少量兩種溶液,分別向其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用小剛的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達到鑒別的目的,理由是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
(2)小凱同學用一種氣體就達到了鑒別的目的,他用的氣體是二氧化碳;鑒別的方法是用兩支試管各取出少量兩種溶液,分別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
(3)小莉同學用Na2CO3溶液也達到了目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用化學用語填空:
(1)亞鐵離子Fe2+;(2)2個氮氣分子2N2
(3)碳酸鈉中的陰離子CO32-;(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將10g碳酸鈣固體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冷卻后投入足量稀鹽酸中完全反應.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共生成4.4g二氧化碳B.煅燒越充分消耗鹽酸越少
C.煅燒后固體氧元素質量分數(shù)減少D.完全反應后得到溶液中無固體殘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