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亡吳國,西施陷惡名。院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唐?崔道融《西施灘》)
“吳王事事堪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唐?陸龜蒙《吳宮懷古》)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李白《烏棲曲》)
上述材料是詩文作者對春秋時期吳國滅亡原因的一些看法,讀后請回答:
(1)羅隱和崔道融的詩中對吳國滅亡原因是怎樣評價的?
(2)陸龜蒙詩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如何?
(3)上述作者對吳亡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確?
(4)李白的《烏棲曲》旨在借古諷今。請思考,李白有可能以此來諷喻什么?
10.“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唐?羅隱《西施》)
9.元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相似之處是 ( )
①都是少數民族統(tǒng)一全國的政權 ②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③以行省作為地方行政機構 ④實行較為開明的對外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宋以后地方勢力割據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B.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7.中國古代出現地方勢力割據的根本原因是 ( )
A.分封制導致權力分散 B.王朝更迭過于頻繁
C.地方勢力權力過大 D.封建地主經濟的分散性
6.史學界之所以肯定武則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有才能的人
C.她統(tǒng)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D.她替多病的高宗處理政事
中國古代史上經常出現地方勢力割據現象,自宋朝以后這一現象基本消失,但到近代再度出現軍閥割據。據此回答7~8題。
5.兩漢魏晉時代的察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共同點是 ( )
A.導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權地位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鄉(xiāng)舉里選
C.選官不重門第與出身 D.直接導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4.一位古代詩人在詠史詩中寫道:“亭長何曾識帝王,入關便解約三章。只消一勺清涼水,冷卻秦鍋百沸湯”從詩中可看出作者 ( )
A.肯定劉邦推翻秦朝的功績 B.指出劉邦約法三章的目的
C.認識到劉邦得民心的原因 D.分析楚漢戰(zhàn)爭的性質
3.韓非子主張君主專制,黃宗羲則抨擊君主專制。這些主張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都是( )
A.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 B.歷史的進步
C.阻礙歷史的進步 D.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
2.下列措施起到了限制地方割據勢力作用的有 ( )
①漢武帝頒布“椎恩令” ②唐玄宗在邊境地區(qū)設置軍鎮(zhèn)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明太祖廢行省設三司 ⑤清政府設將軍和辦事大臣轄區(q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