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可能發(fā)生下列兩個反應: ⑴CO2+2NaOH=Na2CO3+H2O ⑵CO2+Na2CO3+H2O=2NaHCO3 現(xiàn)將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往500ml的某氫氧化鈉溶液中.充分反應后. 將溶液在低溫下蒸發(fā). 得到不含結晶水的白色固體A . 取三份質量不同的A 樣品分別與50ml相同深度的鹽酸反應.得到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與固體A 的質量關系如下表所示: ⑴通過計算確認第幾組A在反應后有剩余? ⑵通過計算確認A 的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分數(shù)? (CO2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氫氧化鈉固體中可能混有碳酸鈉,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取樣溶于水進行檢驗.
①甲用稀鹽酸檢驗.滴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寫出涉及該現(xiàn)象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②乙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若混有碳酸鈉,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③丙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老師認為該方法不妥,理由是________.
Ⅱ.甲、乙、丙三位同學繼續(xù)探究氫氧化鈉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①甲、乙取10g樣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過濾、洗滌、干燥、稱得固體質量為1.97g.
請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________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BaCl2═BaCO3↓+2NaCl,已知Na2CO3 和B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06、197)
②丙設計了如圖所示方案來測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通過測量排出水的體積,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密度可換算為二氧化碳的質量,得出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95%.
【反思與評價】:丙同學得到的結果與甲、乙不同.通過交流認為丙的設計方案存在缺陷,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也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
(1)如圖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8
B.氧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C.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氧原子與氧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2)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性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實驗室里,幾位同學在制取二氧化碳.
①小剛同學用濃度為15%的稀鹽酸與塊狀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學用濃度為8%的稀鹽酸與塊狀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現(xiàn)小剛同學收集到相同體積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學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結論是                                            
②小平同學用加熱碳酸氫鈉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小明將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混合,發(fā)現(xiàn)無明顯現(xiàn)象.一段時間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兩種溶液進行混合,結果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請你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難溶于水)
(5)一氧化碳和氫氣雖然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如還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卻不是新能源的發(fā)展方向,從安全和環(huán)保的角度來看,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稱取5g石灰石(雜質不參加反應)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將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氣體全部被吸收),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中物質的質量增加了1.76g.試計算石灰石中含有雜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是實驗室常用的干燥劑.某研究性
學習小組對在空氣中長期露置已變質的堿石灰樣品進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探究
[提出問題]堿石灰樣品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猜  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03,作出此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Ca(OH)2,作出此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用簡潔的文字表述).
[設計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解釋或結論
①取適量樣品置于試管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觀察并用手觸摸試管外壁
形成濁液
試管外壁發(fā)熱

則樣品中CaO 和______
至少有一種
②將①的濁液過濾,向所得的濾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至過量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樣品中含有的物質是______
③將②的濁液過濾,向所得的濾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    溶液______由步驟①可知:最后濾液一定顯堿性,
因此無法檢驗樣品中的Ca(OH)2
[提示]Na2C03和 Ca(OH)2溶于水均無明顯熱量變化.
[交流與討論]
(1)小鵬同學提出:“步驟①中形成濁液,說明樣品中含有碳酸鈣”,你認為他的觀點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2)小虎同學認為本實驗設計中,堿石灰樣品中是否有CaC03是無法證明的.于是他和小蘭,小娟認真探究,設計出了判斷是否有CaC03的實驗方案:他(她)們取幾大塊已變質的堿石灰樣品,從表面刮取一定量的固體,進行______(操作方法),再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樣品中有碳酸鈣(提示:碳酸鈉高溫不分解).
Ⅱ.定量探究
[提出問題]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的最大值是多少呢?小娟同學設計了以下方案:

則樣品中Na2C03的質量分數(shù)的最大值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交流與反思]
小蘭同學認為小娟同學得到的計算結果不準確.因為稀鹽酸有揮發(fā)性,可能導致測得的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大.由于揮發(fā)量不大,可以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也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
(1)如圖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氧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8
B.氧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C.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氧原子與氧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2)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性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實驗室里,幾位同學在制取二氧化碳.
①小剛同學用濃度為15%的稀鹽酸與塊狀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學用濃度為8%的稀鹽酸與塊狀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現(xiàn)小剛同學收集到相同體積二氧化碳的速度比小同學快,由此你能得到的結論是                                            
②小平同學用加熱碳酸氫鈉的方法也能制得CO2,已知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小明將氫氧化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混合,發(fā)現(xiàn)無明顯現(xiàn)象.一段時間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兩種溶液進行混合,結果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請你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可能的原因.(提示:BaCO3是白色、難溶于水)
(5)一氧化碳和氫氣雖然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如還原性、可燃性等,但一氧化碳卻不是新能源的發(fā)展方向,從安全和環(huán)保的角度來看,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稱取5g石灰石(雜質不參加反應)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將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通入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氣體全部被吸收),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中物質的質量增加了1.76g.試計算石灰石中含有雜質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課上,老師展示兩瓶無標簽的溶液,說:“它們分別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請同學們設計不同的區(qū)別方案,并進行實驗”.
[交流與討論]
幾分鐘后,我們設計了多種方案.
(1)我可以用二種不同的試劑來區(qū)別:______、______.
(2)交流實驗方案時,小江同學設計的“用二氧化碳氣體做試劑”引起了一場爭論.
正方觀點:可以區(qū)別;
反方觀點:無法區(qū)別.
我贊同______(填“正方”或“反方”)的觀點,其理由是______.
[設計實驗]
(3)驗證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是否發(fā)生了反應,也可以從生成物的角度去探究,小濤利用提供的試劑(CaCl2溶液、鹽酸、CaCO3固體、酚酞)對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是否發(fā)生了反應展開探究.他從提供的試劑中選取一種試劑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原試液確已變質.取少量試液于試管中.滴入______,觀察到______
[反思與評價]
(4)通過探究,讓我明白:氫氧化鈉溶液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質,故應______保存.
(5)通過探究,使用氫氧化鈉和鹽酸要注意安全,讓我知道它們都具有______性.
(6)探究小結時,小揚同學還提出:“堿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鹽和水”,我還能寫出二氧化碳與另一種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