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把皮球從地面以某一初速度豎直上拋,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皮球又落回拋出點,上升最大高度的一半處記為A點.以地面為零勢能面.設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與速率成正比,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皮球上升過程中的克服重力做功等于下降過程中重力做功
B.皮球上升過程中重力的沖量大于下降過程中重力的沖量
C.皮球上升過程與下降過程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相等
D.皮球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與動能相等的位置在A點下方

分析 對小球運動的全程應用動能定理及動量定理進行分析,根據(jù)圖象明確其下降的位移及時間,則可明確動量及重力做功等物理量的變化情況.

解答 解:A、小球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由于運動的高度相同,故重力做的功大小相同,故A正確;
B、小球往返運動先后通過同一位置過程中用動能定理,重力做功為零,阻力做負功,因此一定有vv′,因此上升過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下降過程的平均速度,上升時間小于下降時間,即上升過程重力沖量較小;故B錯誤;
C、右圖第一、第四象限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上升和下降過程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將縱坐標改為f,由于fv,因此第一、第四象限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仍相等,其物理意義為上升、下降過程阻力的沖量等大反向;故C正確;
D、設下降h1后離地面的高度為h2,下降h1過程克服阻力做功,因此mgh1Ek,而Ek=mgh2,因此h1h2,即該點在中點下方;故D正確;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B.

點評 本題采用了圖象法進行分析,由解答過程可以得出圖象法應用恰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注意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在邊長為l的等邊三角形區(qū)域內(nèi)有磁感應強度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一個邊長也為l的等邊三角形導線框abc,在t=0時恰與上述磁場區(qū)域的邊界重合.此后三角形線框以周期T繞其中心在紙面內(nèi)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則在其轉動的0~$\frac{T}{3}$時間內(nèi)(  )
A.感應電流的方向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平均感應電動勢為0
B.感應電流的方向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平均感應電動勢為$\frac{{\sqrt{3}B{l^2}}}{4T}$
C.感應電流的方向先順時針后逆時針,平均感應電動勢為0
D.感應電流的方向先逆時針后順時針,平均感應電動勢為$\frac{{\sqrt{3}B{l^2}}}{4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在一直電場線上有A、B兩點,已知將一個帶電荷量q=-5×10-4C的點電荷從A移到B點,它的電勢能增加了4×10-3J.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為8V,將+4×10-3C的點電荷從A移到B,電場力所做的功等于3.2×10-2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兩塊帶電的平行金屬板相距d,水平放置,兩板之間的電勢差為U,在兩板間與下極板相距0.25d處有一粒質(zhì)量為m的塵埃,這時塵埃處于靜止狀態(tài).
(1)這粒塵埃的帶電量大小是多少?
(2)若在某時刻兩板間的電壓突然變?yōu)?.6U,則塵埃運動到極板時的速度是多大?這一運動中塵埃的電勢能變化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B.宏觀物體的物質(zhì)波波長非常小.極易觀察到它的波動性
C.β衰變中產(chǎn)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D.愛因斯坦在對光電效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說
E.對于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chǎn)生光電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圓形管內(nèi)徑時的測量結果如圖甲所示,則該圓形鋼管的內(nèi)徑是4.045cm.如圖乙所示是某次用千分尺測量時的情況,讀數(shù)為0.70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備有下列器材:
A、待測干電池,電動勢約1.5V
B、電流表,量程3mA
C、電流表,量程0.6A
D、電壓表,量程3V
E、電壓表,量程1.5V
F、滑動變阻器,0~20Ω
G、滑動變阻器0~500Ω
H、開關、導線若干
①實驗中電流表選用C,電壓表選用E,滑動變阻器選用F.(填器材前面字母序號)
②一位同學測得的6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試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U-I圖線.
③根據(jù)圖線求出電池的電動勢E=1.45V,電池的內(nèi)電r=0.70Ω.(保留2位小數(shù))
組別123456
電流I/A0.120.200.3610.400.500.57
電壓U/V1.371.321.241.171.10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重錘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痕進行測量,即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上;
C.用天平測出重錘的質(zhì)量;
D.先釋放紙帶,然后接通電源,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紙帶上某些點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當?shù)牟襟E是BC(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橫線處)

(2)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的數(shù)值,如圖2所示,根據(jù)打出的紙帶,選取紙帶上的連續(xù)的五個點A、B、C、D、E,測出A、C兩點間的距離為s1,C、E兩點間的距離為s2,打點周期為T,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重錘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f}^{2}}{4}$.
(3)在上述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的過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阻力的大。粢阎?shù)刂亓铀俣裙J的較準確的值為g,并測得重錘的質(zhì)量為m.試用這些物理量和圖2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符號表示出重錘在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m[g-\frac{{({s_2}-{s_1}){f^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在離心機的光滑水平橫桿上穿有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2m和m的小球A和B,A、B間用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連接,彈簧的自然長度為L,當離心機以角速度ω轉動時,欲使A、B兩球仍能相對橫桿靜止而不碰到兩側擋板,已知兩板間的距離為3L,求轉速ω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