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它具有動能,滑行一段后木塊停止運動,這段運動過程中,摩擦力對木塊做了功,將木塊的動能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能.

分析 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后停止運動,克服摩擦力做功,動能轉(zhuǎn)化內(nèi)能.

解答 解: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后停止運動,動能減小,摩擦力對木塊做負功,木塊和水平面由于摩擦而發(fā)熱,將木塊的動能轉(zhuǎn)化內(nèi)能.
故答案為:動能;內(nèi)能.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能量轉(zhuǎn)化及其判斷,要熟練掌握相關(guān)基礎(chǔ)知識.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我國自由式滑雪運動員李妮娜榮獲亞軍.如圖所示,李妮娜從四分之一圓弧半徑為r的雪道上A處自靜止開給下滑,經(jīng)B處后沿水平雪道滑至C處停止.已知李妮娜與滑雪板的總質(zhì)量m=80kg,圓弧軌道半徑r=10m,用測速儀測得雪撬在B處的速度值v=10m/s,滑雪板與水平雪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為0.5,不計空氣阻力和連接處能量損失,運動過程中李妮娜與滑雪板可視為質(zhì)點.問:
(1)從A到C過程中,李妮娜與滑雪板所受重力做了多少功;
(2)到B點時,李妮娜與滑雪板對C點雪道的壓力是多少;
(3)最終李妮娜停在C點離B點的距離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已知氫原子處于基態(tài)時的能量為E1(E1<0),氫原子處于n能級時能量為$\frac{{E}_{1}}{{n}^{2}}$,現(xiàn)有大量處于n=3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則這些氫原子可以發(fā)出3種不同頻率的光;用這些光照射某種金屬,若其中最小頻率的光子恰能使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yīng),已知普朗克常量為h,則該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yīng)的截止頻率為$-\frac{5{E}_{1}}{3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足夠長的傳送帶以v運輸傳動,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A由靜止輕放于傳送帶上,若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素為μ,如圖所示,當物塊與傳送帶相對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傳送帶因為運輸物體多消耗的電能為$\frac{1}{2}$mv2
B.摩擦力對物塊和傳送帶做功代數(shù)和為零
C.摩擦力對物塊做的正功為$\frac{1}{2}$mv2
D.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為$\frac{1}{2}$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A、B兩車在同一直線上向右勻速運動,B車在A車前,A車的速度大小為v1=8m/s,B車的速度大小為v2=20m/s,如A、B兩車在同一直線上向右勻速運動,B車在A車前,A車的速度大小為v1=8m/s,B車的速度大小為V2=20m/s,如圖所示.當A、B兩車相距x0=28m時,B車因前方突發(fā)情況緊急剎車(已知剎車過程的運動可視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m/s2,從此時開始計時,求:
(1)A車追上B車之前,兩者相距的最大距離;
(2)A車追上B車所用的時間;
(3)從安全行駛的角度考慮,為避免兩車相撞,在題設(shè)條件下,A車在B車剎車的同時也應(yīng)剎車的最小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從離桌面高H處由靜止下落,桌面離地面高為h,如圖所示.如果以桌面為參考平面,那么小物塊落地時重力勢能為-mgh,整個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mg(H+h),重力勢能的變化量為-mg(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將一個10N的力分解為兩個分力F1,F(xiàn)2,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F1=10N,F(xiàn)2=10NB.F1=10N,F(xiàn)2=30NC.F1=3N,F(xiàn)2=5ND.F1=20N,F(xiàn)2=4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把質(zhì)量是0.2kg的小球放在豎立的彈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圖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彈簧把球彈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圖丙)途中經(jīng)過位置B時彈簧正好處于自由狀態(tài)(圖乙).已知B、A的高度差為0.1m,C、B的高度差為0.2m,彈簧的質(zhì)量和空氣阻力均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10m/s2,則有( 。
A.小球從A上升至B的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一直減小,小球的動能一直增加
B.小球從B上升到C的過程中,小球的動能一直減小,重力勢能一直增加
C.小球在位置A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1.2J
D.小球從位置A上升至C的過程中,小球的最大動能為0.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PQ是斜槽,QR是水平槽,斜槽與水平槽之間平滑連接.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fù)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位置,讓A球仍從原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fù)這種操作10次.在記錄紙上,最終確定D、E和F為三個落點的平均位置.圖中O點時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豎直投影點.
(1)除了圖中器材外,實驗室還備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實驗還需要用到的器材有ACE.
A.天平    B.秒表    C.毫米刻度尺    D.打點計時器(及電源和紙帶)  
E.圓規(guī)    F.彈簧測力計    G.游標卡尺
(2)測得OD=15.2cm,OE=25.2cm,OF=40.0cm,已知本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相當好地驗證了動量守恒定律,則入射小球與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m1與m2之比為4.0.(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