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甲同學(xué)觀察并記錄了乙同學(xué)騎自行車沿一直道的運動情況,自行車在第1s內(nèi)通過2m,第2s內(nèi)通過4m,第3s內(nèi)通過6m,第4s內(nèi)通過8m,對自行車在這4s內(nèi)的運動作出以下判斷:①自行車的平均速度為5m/s;②可能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③可能是初速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④若為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4m/s2.正確的是( 。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分析 根據(jù)自行車的位移和時間,結(jié)合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求出自行車的平均速度,若為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結(jié)合位移時間公式求出初速度,判斷初速度是否為零.

解答 解:4s內(nèi)自行車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x}{t}=\frac{2+4+6+8}{4}m/s=5m/s$,故①正確.
若自行車的運動為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x=aT2得,加速度a=$\frac{△x}{{T}^{2}}=\frac{2}{1}=2m/{s}^{2}$,故④錯誤.
根據(jù)${x}_{1}={v}_{0}t+\frac{1}{2}a{t}^{2}$得,${v}_{0}=\frac{{x}_{1}-\frac{1}{2}a{{t}_{\;}}^{2}}{t}=\frac{2-\frac{1}{2}×2×1}{1}m/s=1m/s$,即初速度不為零,故③正確,②錯誤.
故選:A.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xué)公式和推論,并能靈活運用,有時運用推論求解會使問題更加簡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兩個分子間距離由r0逐漸減小時,分子勢能會發(fā)生下列哪種變化( 。
A.不斷增加B.不斷減少C.先增加后減少D.先減少后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波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實物粒子具有粒子性,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能表現(xiàn)出波動性
B.由物質(zhì)波公式λ=$\frac{h}{p}$可知,相同速度的電子和質(zhì)子所對應(yīng)的德布羅意波長關(guān)系為λ電子<λ質(zhì)子
C.電子的衍射證實了物質(zhì)波的假說是正確的是
D.物質(zhì)波是一種概率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一輛汽車在十字路口等待綠燈,當綠燈亮?xí)r汽車以a=2m/s2的加速度開始行駛,這時在汽車前方7m遠處有一輛自行車以v0=6m/s的速度勻速行駛,試問:
(1)汽車從路口開動后,在追上自行車之前經(jīng)過多長時間兩車相距最遠?最遠距離是多大?
(2)當汽車追上自行車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將一小球豎直向上拋出,設(shè)空氣阻力大小不變.在上升段的加速度為a1,下落段的加速度為a2,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上升階段加速度方向向上,下落階段加速度方向向下,且a1<a2
B.上升階段加速度方向向上,下落階段加速度方向向上,且a1>a2
C.加速度方向始終向上,a1<a2
D.加速度方向始終向下,a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信陽市城區(qū)出租車收費標準為1.4元/公里,這里的“公里”指的是位移
B.在國際單位制中質(zhì)量的單位是克
C.速度變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D.勻速圓周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某飛機起飛的速度為50m/s,在跑道上加速時的加速度為4m/s2,該飛機從靜止開始到起飛需要跑道的最小長度是31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R1=6Ω,R2=3Ω,C1=6μF,E=18V,r=0,求:
(1)當開關(guān)s斷開時A點的電勢
(2)當開關(guān)s閉合時,電容器C1的電量變化了多少庫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在POQ區(qū)域內(nèi)分布有磁感應(yīng)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有一束負離子流沿紙面垂直于磁場邊界OQ方向從A點射入磁場,已知OA=S,∠POQ=30°,負離子的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要使負離子不從OP邊射出,負離子進入磁場時的速度最大不能超過多少?若為正離子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