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的一次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
(1)求前1秒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
(2)求后2秒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
(3)通過上述計算,你可以發(fā)現(xiàn)加速度與速度-時間圖象有什么關(guān)系嗎?

分析 首先知道速度時間圖象的意義,據(jù)斜率表示 加速度求解;注意加速度單位和甲乙兩物體的運動情況.

解答 解:(1)據(jù)圖象的意義可知,甲沿正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據(jù)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frac{60}{4}km/{h}^{2}$=15Km/h2
乙在前1秒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a=$\frac{-30}{1}Km/{h}^{2}$=-30Km/h2
(2)由于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甲的加速度不變,即為,a=$\frac{60}{4}km/{h}^{2}$=15Km/h2
乙在后2秒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a=$\frac{60-(-30)}{4-2}Km/{h}^{2}$=45Km/h2
(3)以上可知,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取決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即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答:(1)求前1秒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15Km/h2和-30Km/h2;
(2)求后2秒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15Km/h2和45Km/h2;
(3)通過上述計算可知,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取決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即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點評 知道速度時間圖象的意義,利用圖象的斜率求解加速度;注意加速度單位否則計算難度較大,常規(guī)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在傾角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兩個用輕彈簧相連接的物塊A、B,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m1、m2,彈簧勁度系數(shù)為k,C為一固定擋板,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塊A使之向上運動,當物塊B剛要離開擋板C時,物塊A沿斜面運動的距離為d,速度為v,此時(  )
A.拉力F做功的等于A動能的增加量
B.物塊B滿足m2gsinθ=kd
C.物塊A的加速度為$\frac{F-kd}{{m}_{1}}$
D.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為Fd-m1gdsinθ-$\frac{1}{2}$m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真空中三維坐標系Oxyz的z軸方向豎直向上,在坐標原點0上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Q,其形成的電場如圖所示,一重力不能忽略的帶電微粒q正在該點電荷附近做勻速圓周運動.則( 。
A.該微粒帶負電,軌道圓心在坐標原點O上
B.該微粒帶負電,軌道圓心在z軸的負半軸上某一點
C.該微粒帶正電,軌道圓心在坐標原點0上
D.該微粒帶正電,軌道圓心在z軸的正半軸上某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最近某報報道徐州到南京的省道上,有一輛汽車和自行車追尾相撞事件,情況是這樣的:當時汽車正以v0=10m/s速度向前行使,司機發(fā)現(xiàn)正前方60m處有一以v=4m/s的速度與汽車同方向勻速行駛的自行車,司機以a=0.25m/s2的加速度開始剎車,經(jīng)過40s停下;請你判斷一下停下前是否發(fā)生車禍?此新聞是真是假.某同學(xué)解法如下:
解:在40s內(nèi)汽車前進的位移為:s1=v0t+$\frac{1}{2}$at2=200m…①
40s內(nèi)自行車前進的位移:s2=vt=160m…②
兩車發(fā)生車禍的條件是S1>S2+60m
由①②得出S1-S2=40m<60m
所以該同學(xué)從中得出不可能發(fā)生車禍.由此判斷此新聞是假的.你認為該同學(xué)判斷是否正確,請通過計算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打上的點計算出.

(1)若取M=0.4kg,改變m的值,進行多次實驗,以下m的取值不合適的一個是D.
A.m1=5g   B.m2=15g     C.m3=40g  D.m4=400g
(2)如圖2(a),甲同學(xué)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的a-F圖線,圖線有縱截距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
(3)乙、丙兩同學(xué)用同一裝置做實驗,取相同的標度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2(b)所示,兩個同學(xué)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M不同或兩小車及車上的砝碼的總質(zhì)量不同時,a-F圖象的斜率也就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塊A放在與水平面成θ的傾斜木板上,當θ=30°時物塊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物塊A距離木板下端的距離為$\sqrt{3}$v0,E=10m/s2,滑動摩擦力與最大靜摩擦力相等,則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物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μ=$\frac{\sqrt{3}}{3}$
B.將木塊與水平面的視角改為60°,再釋放物塊,其運動加速度為$\frac{10\sqrt{3}}{3}$m/s2
C.將木板與水平面的傾角改為60°,再釋放物塊,其運動到木板下端的速度為2$\sqrt{3}$m/s
D.將木板與水平桌面的傾角改為60°,再釋放物塊,其運動到木板下端的過程中重力做功5$\sqrt{3}$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一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1).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

(1)某同學(xué)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其中正確的是C.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yīng)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2)實驗中,F(xiàn)1和F2表示兩個互成角度的力,F(xiàn)表示由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的F1與F2的合力;F′表示用一個彈簧秤拉橡皮筋時的力,則圖2各圖中符合實驗事實的是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有一個電容器,如果使它帶的電荷量增加4.0×10-8C,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就增大2V,這個電容器的電容是2×10-8 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天文學(xué)家將相距較近、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運行的兩顆恒星稱為雙星.已知某雙星系統(tǒng)中兩顆恒星圍繞它們連線上的某一固定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周期、其中一顆星的質(zhì)量和萬有引力常量,可得出( 。
A.另一顆星的質(zhì)量
B.每顆星的線速度與自身的軌道半徑成反比
C.每顆星的質(zhì)量與自身的孰道半徑成正比
D.每顆星的質(zhì)量與自身的軌道半徑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