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不帶電的金屬導體P與帶正電的金屬導體Q接觸之后也帶正電,原因是( 。
A.P有部分電子轉移到Q上B.Q有部分電子轉移到P上
C.P有部分正電荷轉移到Q上D.Q有部分正電荷轉移到P上

分析 一般情況下物體不帶電顯中性,當物體失去電子因缺少電子帶正電,當物體得到電子因多余電子帶負電.中性物體,帶正電物體,帶負電物體奪得電子的本領是:帶正電物體奪得電子的本領大于中性的物體,中性物體奪得電子的本領大于帶負電的物體.

解答 解:原來金屬導體P不帶電,對外顯電中性,金屬導體P與帶正電的物體接觸時,帶正電物體奪得電子的本領大于不帶電的金屬球,帶正電的物體奪得電子,故金屬球P失去電子帶正電.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應明確接觸起電的本質,知道帶正電的物體缺少電子,帶負電的物體有多余的電子,明確物體帶電是因為電子的得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匝數之比為n1:n2=4:1,原線圈回路中的電阻A與副線圈回路中的負載電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入交流電壓U后,通過A、B兩電阻電流之比IA:IB=1:4;a、b兩端的電壓和電阻B兩端的電壓之比為UA:UB=1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電磁場和電磁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電磁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B.變化的電場一定能產生變化的磁場
C.電磁波傳播的速度是3×108m/s
D.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由近及遠地向周圍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2.一輛汽車以72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突然發(fā)現前方38m處有需要緊急停車的危險信號,司機立即采取剎車措施.已知該車在剎車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5m/s2,求從剎車開始經過5s時汽車前進的距離是多少,此時是否已經進入危險區(qū)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圖為測量物塊與水平桌面之間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量物塊和遮光片的總質量M、重物的質量m,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用米尺測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②調整輕滑輪,使細線水平;
③讓物塊從光電門A的左側由靜止釋放,用數字毫秒計分別測出遮光片經過光電門A和光電門B所用的時間△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復步驟③,求a的平均值$\overline{a}$;
⑤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求出動摩擦因數μ.
回答下列問題:
(1)物塊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為a=$\frac{1}{2s}$[($\frac66bm2bt{△{t}_{B}}$)2-($\fracmkyacps{△{t}_{A}}$)2].
(2)動摩擦因數μ可用M、m、$\overline{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為μ=$\frac{mg-(M+m)\overline{a}}{Mg}$.
(3)如果細線沒有調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選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B是半徑足夠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與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點相切,C點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為C′.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稱出物塊Q的質量m;
②測量出軌道AB的半徑R、BC的長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在物塊Q落地處標記其落地點D;
④重復步驟③,共做10次;
⑤將10個落地點用一個盡量小的圓圍住,用米尺測量圓心到C′的距離s.
(1)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
(。┪飰KQ到達B點時的動能EkB=mgR;
(ⅱ)物塊Q到達C點時的動能EkC=$\frac{mg{s}^{2}}{4h}$;
(ⅲ)在物塊Q從B運動到C的過程中,物塊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Ef=mgR-$\frac{mg{s}^{2}}{4h}$;
(ⅳ)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frac{R}{L}$-$\frac{{s}^{2}}{4hL}$.
(2)回答下列問題:
(i)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通過多次實驗減小實驗結果的誤差.
(ii)已知實驗測得的u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圓弧軌道存在摩擦,或接縫B處不平滑.(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A、B兩列火車,在同一軌道上同向行駛,A車在前,其速度v1=10m/s,B車在后,速度v2=30m/s,因大霧能見度很低,B車在距A車x0=75m時才發(fā)現前方有A車,這時B車立即剎車,但B車要經過S=180m才能停下來.
(1)B車剎車時A仍按原速率行駛,兩車是否會相撞?
(2)若相撞,求相撞用時多少?若不會相撞,求兩車相距的最小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銀是電阻率很小的導電體,假設銀導線中50%的銀原子的最外層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
①求銀導線中自由電子的數密度(即單位體積內銀導線中自由電子的個數).
②一根直徑為d=2.0mm的銀導線中通過的電流為I=0.40A,求銀導線中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平均速率.(計算時取銀的密度ρ=1.0×104kg/m3,銀的摩爾質量M=0.10kg/mol,阿伏加德羅常量NA=6.0×1023/mol,電子電荷量e=1.6×10-19C.計算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來測量實際電流表G1的內阻r1的大。匆笮铚y量盡量準確,且滑動變阻器調節(jié)方便.
提供可選擇的實驗器材如下:
A.待測電流表G1(0~5mA,內阻r1約300Ω)
B.電流表G2(0~10mA,內阻r2約100Ω)
C.定值電阻R1(300Ω)
D.定值電阻R2(10Ω)
E.滑動變阻器R3(0~1000Ω)
F.滑動變阻器R4(0~20Ω)
G.電源(一節(jié)干電池,1.5V)
H.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1)在實驗時同學們采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在具體實驗操作中漏接了一根導線,請在答題卡上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圖中添上遺漏的導線.
(2)①請根據實物電路在圖乙所示的虛線框中畫出電路圖.其中:②定值電阻應選D;③滑動變阻器應選F(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序號).
(3)實驗中移動滑動觸頭至某一位置,記錄G1、G2的讀數I1、I2,重復幾次,得到幾組數據,以I2為縱坐標,以I1為橫坐標,作出相應圖線.請根據圖線的斜率k及定值電阻,寫出待測電流表內阻的表達式為r1=(K-1)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