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用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時先讓質(zhì)量為m1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靜止開始滾下,進入水平軌道后,從軌道末端水平拋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復寫紙上,在下面的白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質(zhì)量為m2B球放在水平軌道末端,A球仍從位置C由靜止?jié)L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別在白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操作10次。MP、N為三個落點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時,A球的落點是P,0點是水平軌道末端在記錄紙上的豎直投影點,如圖所示。

(1)在這個實驗中,為了盡量減小實驗誤差,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應滿足m1__________m2(“>”“<”);除了圖中器材外,實驗室還備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實驗還必須使用的兩種器材是______。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打點計時器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

A.如果小球每次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每次的落點一定是重合的

B.重復操作時發(fā)現(xiàn)小球的落點并不重合,說明實驗操作中出現(xiàn)了錯誤

C.用半徑盡量小的圓把10個落點圈起來,這個圓的圓心可視為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

D.僅調(diào)節(jié)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線段0P的長度越大

(3)在某次實驗中,測量出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1、m2,記錄的落點平均位置MN幾乎與OP在同一條直線上,測量出三個落點位置與0點距離OM、OP0N的長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若滿足關(guān)系式____________,則可以認為兩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總動量守恒;若碰撞是彈性碰撞。那么還應滿足關(guān)系式____________。(用測量的量表示)

(4)OP0M、0N這三個長度中,與實驗所用小球質(zhì)量無關(guān)的是______,與實驗所用小球質(zhì)量有關(guān)的是_________。

(5)某同學在做這個實驗時,記錄下小球三個落點的平均位置M、P、N,如圖所示。他發(fā)現(xiàn)MN偏離了0P方向。這位同學猜想兩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動量守恒,他想到了驗證這個猜想的辦法:連接OP、OM、ON,作出MNOP方向上的投影點M′、N。分別測量出OP、OM′、ON的長度。若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關(guān)系式:____________則可以認為兩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動量守恒。

【答案】>; BC; C; ; ; OP; OM和ON; ;

【解析】

明確實驗原理,從而確定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在該實驗中,小球做平拋運動,H相等,時間t就相等,水平位移x=vt,與v成正比,因此可以用位移x來代替速度v,根據(jù)水平方向上的分運動即可驗證動量守恒;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以及平拋運動規(guī)律可確定對應的表達式;

解:(1)為了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彈,應讓入射球的質(zhì)量大于被碰球的質(zhì)量;

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小球在空中的運動時間相同,小球的水平位移與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實驗需要驗證:,因小球均做平拋運動,下落時間相同,則可知水平位移x=vt,因此可以直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進行驗證故有,實驗需要測量小球的質(zhì)量、小球落地點的位置,測量質(zhì)量需要天平,測量小球落地點的位置需要毫米刻度尺,因此需要的實驗器材有:BC;

(2)AB、由于各種偶然因素,如所受阻力不同等,小球的落點不可能完全重合,落點應當比較集中,但不是出現(xiàn)了錯誤,A、B錯誤;

C、由于落點比較密集,又較多,每次測量距離很難,故確定落點平均位置的方法是最小圓法,即用盡可能最小的圓把各個落點圈住,這個圓的圓心位置代表落點的平均位置,C正確

D、僅調(diào)節(jié)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由于水平速度越小,則線段OP的長度越小,故D錯誤。

故選C;

(3)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代入得:,若碰撞是彈性碰撞滿足動能守恒,則:,代入得;

(4)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OP是放一個小球時的水平射程,小球的速度與質(zhì)量無關(guān),故OP與質(zhì)量無關(guān);而碰后兩球的速度與兩球的質(zhì)量有關(guān),所以碰后水平射程與質(zhì)量有關(guān),故OM和ON與質(zhì)量有關(guān);;

(5)如圖所示,連接OPOM、ON,作出MNOP方向上的投影點M′、N′,如圖所示;分別測量出OP、OM′、ON的長度。若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滿足關(guān)系式

,則可以認為兩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動量守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如下:

(1)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時,應保持______不變,分別改變施加在物體上的水平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2)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應保持______不變,分別改變物體的質(zhì)量m,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3) 如果圖象是通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則說明________

A.加速度a與質(zhì)量m成正比 B.加速度a與質(zhì)量m成反比

C.質(zhì)量m與加速度a成反比 D.質(zhì)量m與加速度a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兩物體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 甲、乙兩物體由不同地點同時出發(fā),t0時刻兩物體相遇

C. 0~t0時間內(nèi),兩物體位移一樣大

D. 0~t0時間內(nèi),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時刻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率沿F方向勻速運動,關(guān)于物體A、B兩物體所受力的個數(sh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圖中A受力個數(shù)為2,B受力個數(shù)為5

B. 甲圖中A受力個數(shù)為3,B受力個數(shù)為6

C. 乙圖中A受力個數(shù)為2,B受力個數(shù)為5

D. 乙圖中A受力個數(shù)為3,B受力個數(shù)為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B,將繩子打一個結(jié)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F1、F2F3,回答下列問題:

(1)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能完成的是: __________

A.鉤碼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個數(shù)N1=N3=3N2=4

C.鉤碼個數(shù)N1=N2=N3=4

D.鉤碼個數(shù)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______________

A.標記結(jié)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zhì)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2________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題文)在足夠大的真空空間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若用絕緣細線將質(zhì)量為m的帶正電小球懸掛在電場中,靜止時細線與豎直方向夾角θ=37.撤去細線,現(xiàn)將該小球從電場中的A點豎直向上拋出,拋出的初速度大小為v0,如圖所示,求:

(1)小球在電場內(nèi)運動過程中的最小速率.

(2)小球從拋出至達到最小速率的過程中,電場力對小球做的功. (sin37=0.6,cos37 =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上表面光滑、傾角為α的斜面A,斜面質(zhì)量為M、底邊長為L,如圖所示。將一質(zhì)量為m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B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釋放,滑塊B經(jīng)過時間t剛好滑到斜面底端。此過程中斜面對滑塊的支持力大小為FN,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FN=mgcos α

B. 滑塊下滑過程中支持力對B的沖量大小為FNtcos α

C. 滑塊B下滑的過程中A、B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D. 此過程中斜面向左滑動的距離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同一位置沿著同一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們速度的二次方隨位移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

A. 甲車的加速度a=4m/s2,乙車的加速度a=2m/s2

B. x=0.5m處甲乙兩車的速度相等

C. t=2s時甲乙兩車相遇

D. 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車不可能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虛線為一組間距相等的同心圓,圓心處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一帶電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電場,實線為粒子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ab、c三點是實線與虛線的交點。則該粒子( )

A. 帶負電

B. c點受力最大

C. b點的電勢能大于在c點的電勢能

D. a點到b點的動能變化大于有b點到c點的動能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