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一個阻值約為5Ω的電阻Rx的阻值.
(1)現(xiàn)有電源(3V,內(nèi)阻可不計)、滑動變阻器(0~50Ω,額定電流2A),開關和導線若干,以及下列電表:
A.電流表(0~3A,內(nèi)阻約0.025Ω)       
B.電流表(0~0.6A,內(nèi)阻約0.125Ω)
C.電壓表(0~3V,內(nèi)阻約3kΩ)          
D.電壓表(0~15V,內(nèi)阻約15kΩ)
為減小測量誤差,在實驗中,電流表應選用B,電壓表應選用C(選填器材前的字母);實驗電路應采用圖1中的甲(選填“甲”或“乙”).

(2)接通開關,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記錄對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I、電壓表示數(shù)U.某次電表示數(shù)如圖2所示,可得該電阻的測量值Rx=$\frac{U}{I}$=5.2Ω(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若在(1)問中選用甲電路,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B;若在(1)問中選用乙電路,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D.(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電流表測量值小于流經(jīng)Rx的電流值     B.電流表測量值大于流經(jīng)Rx的電流值
C.電壓表測量值小于Rx兩端的電壓值     D.電壓表測量值大于Rx兩端的電壓值.

分析 (1)關鍵是首先根據(jù)電源電動勢大小選擇出電壓表量程,再根據(jù)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來選擇電流表量程;然后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結合電流表最小電流求出電路中需要的最大電阻來選擇變阻器;再根據(jù)待測電阻滿足$\frac{{R}_{V}^{\;}}{{R}_{x}^{\;}}>\frac{{R}_{x}^{\;}}{{R}_{A}^{\;}}$可知電流表應用外接法.
(2)關鍵是明確電表的讀數(shù)要求:電表有“$\frac{1}{10}$”估讀、“$\frac{1}{5}$”估讀和“$\frac{1}{2}$”估讀三種方式,要看電表每小格的讀數(shù)是多少,若每小格讀數(shù)為0.02A,則應是“$\frac{1}{2}$”估讀,即應估讀到0.01A;若每小格讀數(shù)為0.1V,則應是“$\frac{1}{10}$”估讀,即應估讀到0.01V.
(3)關鍵是根據(jù)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規(guī)律,將電表內(nèi)阻考慮在內(nèi)即可求解.

解答 解:(1)由于電源電動勢為3V,所以電壓表應選3V的量程;故選C;
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為:${I}_{m}^{\;}=\frac{U}{R}=\frac{3}{5}A=0.6A$,所以電流表應選B;
 由于待測電阻滿足$\frac{{R}_{V}^{\;}}{{R}_{x}^{\;}}>\frac{{R}_{x}^{\;}}{{R}_{A}^{\;}}$,所以電流表應用外接法,即電路圖應是“限流外接”,所以應采用圖甲電路.
(2)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0.50A,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2.60V,所以待測電阻為:R=$\frac{U}{I}$=$\frac{2.60}{0.50}Ω$=5.2Ω;
(3)根據(jù)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規(guī)律可知,采用甲電路時由于電壓表A的分流作用,導致電流表的測量值大于流經(jīng)${R}_{x}^{\;}$的電流,所以產(chǎn)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B;
若采用乙電路,由于電流表的分壓作用,導致電壓表的測量值大于${R}_{x}^{\;}$兩端的電壓值,所以造成誤差的主要原因是D;
故答案為:(1)B,C,甲;(2)5.2;(3)B,D

點評 對電學實驗應明確:①根據(jù)電源電動勢或待測電阻的額定電壓來選擇電壓表量程;根據(jù)通過待測電阻的最大電流來選擇電流表量程.②根據(jù)電路中需要的最大電阻來選擇變阻器,當變阻器的全電阻滿足要求時,變阻器可以采用限流式接法;當變阻器全電阻太小或電路要求電流從零調時,變阻器應采用分壓式接法,此時應選擇全電阻小的變阻器,可方便調節(jié).③當待測電阻滿足$\frac{{R}_{V}^{\;}}{{R}_{x}^{\;}}>\frac{{R}_{x}^{\;}}{{R}_{A}^{\;}}$時,電流表應用外接法,滿足$\frac{{R}_{V}^{\;}}{{R}_{x}^{\;}}<\frac{{R}_{x}^{\;}}{{R}_{A}^{\;}}$時,電流表應用內(nèi)接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有三種,即摩擦起電,感應起電和接觸帶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物體自O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m,BC=3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時間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求出物體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 m
C.可以求得OA=$\frac{9}{8}m$D.可以求得OA=$\frac{3}{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x、y、z為三個物塊,k為輕質彈簧,L為細線.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若將細線L突然剪斷,用ax、ay分別表示剛剪斷瞬間x、y的加速度,則有(  )
A.ax=0B.ax≠0C.ay≠0D.ay=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荷周圍一定存在電場
B.電場是一種物質,它與其他物質一樣,是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客觀存在的東西
C.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而產(chǎn)生
D.電場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對處在它里面的電流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設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質量為m,它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地球的質量為M、半徑為R、自轉角速度為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該同步衛(wèi)星所受向心力可表示為( 。
A.2(R+h)B.$\frac{m{R}^{2}g}{(R+h)^{2}}$C.G$\frac{Mm}{{R}^{2}}$D.m $\frac{(R+h)^{2}g}{{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設宇航員在某行星上從高32m處自由釋放一重物,測得在下落最后1s內(nèi)所通過的距離為14m,則重物下落的時間是多少?該星球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說法中指時刻的有( 。
A.每節(jié)課時間是40分鐘B.一場藍球比賽每節(jié)10分鐘
C.4643次列車20點07分到呂梁站D.物理測試的時間是90分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塊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個光滑的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其中彈簧秤與定滑輪之間的一段細繩與桌面平行).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P、Q,并測出間距d.開始時將木塊置于P處,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塊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辉賹⒛緣K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然后釋放木塊,并用秒表記下木塊從P運動到Q的時間t.

(1)木塊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frac{1}{m}$F-$\frac{{F}_{0}}{m}$
(2)(單選)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秤的示數(shù)F的關系.如圖2的圖象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C.
(3)(多選)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BC.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更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C.可以更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