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已知某型號摩托車可以恒定加速度a1=4m/s2啟動做勻加速運動,剎車時最大加速度為a2=8m/s2,要求該摩托車由靜止開始在晝量短的時間內(nèi)走定一段s=218m的直道,然后駛?cè)胍欢伟雸A形的彎道,但在到達(dá)彎道時行駛車速最大為v2=20m/s,以免因離心作用而偏出彎道。求:
(1)摩托車在直道上的最大速度;
(2)摩托車在直道上行駛所用的最短時間。
(1)36m/s
(2)11s
(1)摩托車先以4m/s2的加速度加速,再以8m/s2的加速度減速,當(dāng)?shù)竭_(dá)彎道時速度減小為20m/s總位移恰好是218m,這樣時間最短。設(shè)達(dá)到的最大速度為;
加速過程:   ………………①
減速過程:   ………………②
   ………………③
   ………………④
(2)加速時間:   ………………⑤
減速時間:   ………………⑥
最短時間:   ………………⑦
評分標(biāo)準(zhǔn):①②⑤⑥式各2分,③④⑦式各1分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2-7-3所示,在國慶閱兵式中,某直升機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處于靜止待命,
要求該機10時56分40秒由靜止?fàn)顟B(tài)沿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AB段加速后,進入BC段的勻速受閱區(qū),11時準(zhǔn)時通過C位置,已知sAB="5" km,sBC="10" km.問:
(1)直升機在AB段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直升機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圖2-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2N的水平拉力剛好使質(zhì)量為m=5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現(xiàn)改用=4N的水平拉力拉物體,使它的速度由4m/s增加到10m/s,求:
(1)物體受水平面的摩擦力f;
(2)物體速度發(fā)生上述變化所用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所示,擋板MN右側(cè)存在著有界力場,質(zhì)點從孔A向右射入力場中,在力場中質(zhì)點的加速度大小恒為a,方向向左;經(jīng)過時間T后,由于力場中力的方向改變,質(zhì)點的加速度的大小不變而方向變?yōu)橄蛴。試討論射入力場的初速度v多大時,質(zhì)點可以回到A孔,并離開力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在水平路面上以4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求:
(1)汽車在2s末的速度大小;
(2)汽車在這2s內(nèi)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某物體在一條直線上從A點運動到B點,又從B點運動到A點,兩次運動的起始點分別作為兩次位移的0點和計時的起點,兩次觀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試分析物體兩次做何種運動.
物體運動
起始點
所測
物理量
測   量  次  數(shù)
1
2
3
4
5
A
(v0=0)
時刻t/s
0.55
1.09
1.67
2.23
2.74
位移s/m
0.2511
0.5052
0.7493
1.0014
1.2547
B
(v0=0)
時刻t/s
0.89
1.24
1.52
1.76
1.97
位移s/m
0.2545
0.5009
0.7450
1.0036
1.25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物體以某一初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   )
A.第2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比第1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大
B.第2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與第1s內(nèi)的速度變化量相等
C.第2s內(nèi)的位移與第1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3:1
D.第2s內(nèi)的位移與第1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小孩從滑梯上滑下的運動可看作勻加速運動,第一次小孩單獨從滑梯上滑下,加速度為a1,第二次小孩抱上一只小狗后再從滑梯上滑下(小狗不與滑梯接觸),加速度為a2,則
A.a1 = a2B.al <a2C.al > a2D.無法判斷ala2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一輛質(zhì)量為M的汽車,后面掛一節(jié)質(zhì)量為m的拖車,在恒定的牽引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位移S時,汽車與拖車脫鉤,此后汽車所受牽引力和兩車所受摩擦力均不變,又經(jīng)過時間t拖車停止運動,求此時汽車的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