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在實驗中,該小組同學(xué)把砂和小桶的重力當(dāng)做細線的拉力.

(1)為了盡量減小誤差,在實驗操作中,下面做法正確的是ACD.
A.實驗前要將木板右端適當(dāng)墊高并保證上方的細線與木板平行
B.實驗操作時要先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砂和小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D.在利用紙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時,所選的兩個研究點的距離適當(dāng)遠些
(2)如圖2為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現(xiàn)選取紙帶中的A、D兩點來探究“做功與動能變化的關(guān)系”,測得OA、AB、BC、CD、DE間的距離分別為x1,x2,x3,x4,x5,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力加速度為g,小車的質(zhì)量為M,砂與小桶的總質(zhì)量為m,請你把要探究的結(jié)果用題中給出的字母表達出來mg(x2+x3+x4)=$\frac{M(({x}_{4}+{x}_{5})^{2}-({x}_{1}+{x}_{2})^{2})}{8{T}^{2}}$.(重力加速度取g)

分析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實驗中應(yīng)當(dāng)清楚.
恒力做功根據(jù)W=Fscosα進行計算,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的方法求出AB兩點的速度,進而求出動能的改變量.

解答 解:(1)A、實驗前要對裝置進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以保證小車所受合外力恰好是繩子的拉力,故A正確.
B、實驗時,若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由于小車運動較快,可能會使打出來的點很少,不利于數(shù)據(jù)的采集和處理.故B錯誤.
C、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這樣才能使得砂和砂桶的總重力近似等于細繩對小車的拉力,故C正確.
D、在利用紙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時,所選的兩個研究點離得越近測量誤差越大,故D正確.
故選:ACD.
(2)小車的質(zhì)量為M,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為m,M遠大于m.則對小車的作用力等于砂和砂桶的總重力mg,
所以恒力對小車做的功可表示為:mg(x2+x3+x4).
由v${\;}_{\frac{t}{2}}$=$\frac{x}{t}$ 得:
vA=$\frac{{x}_{1}+{x}_{2}}{2T}$,
vD=$\frac{{x}_{4}+{x}_{5}}{2T}$,
所以小車動能的改變量為:△EK=$\frac{1}{2}$MvD2-$\frac{1}{2}$MvA2=$\frac{M(({x}_{4}+{x}_{5})^{2}-({x}_{1}+{x}_{2})^{2})}{8{T}^{2}}$
本實驗就是要驗證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即:mg(x2+x3+x4)=$\frac{M(({x}_{4}+{x}_{5})^{2}-({x}_{1}+{x}_{2})^{2})}{8{T}^{2}}$;
故答案為:(1)ACD;(2)mg(x2+x3+x4)=$\frac{M(({x}_{4}+{x}_{5})^{2}-({x}_{1}+{x}_{2})^{2})}{8{T}^{2}}$.

點評 明確“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guān)系”實驗的實驗原理及方法是求解本題的關(guān)鍵.對于實驗我們要清楚每一項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為什么要先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等.這樣問題我們要從實驗原理和減少實驗誤差方面去解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水平桌面上平整鋪放一層光滑絕緣層,并固定好,在絕緣層上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在y軸上的A點和x軸上的B點間固定一個半徑為0.4m的內(nèi)、外壁均光滑的絕緣細管,其圓心在y軸上的O′點,其坐標(biāo)為(0、0.2m),且∠BO′O=60°,如圖所示.現(xiàn)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不同區(qū)域內(nèi)加上豎直方向的四個勻強磁場,其分界面為圖中a、b、c所示,磁感應(yīng)強度分別為B0、B1、B2、B0,將一直徑略小于絕緣管內(nèi)徑的帶電荷量為1.0×10-4C、質(zhì)量為1.2×10-5kg的帶正電小球,在A端以大小2.0m/s的速度垂直y軸射入細管中,此后小球從B端射出,并垂直通過界面c、a,又重新垂直y軸回到A端進入細管做周期性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在細管中運動時,細管對小球的作用力大。
(2)B0、B1、B2的大小和方向.
(3)在運動的一個周期內(nèi),小球在經(jīng)過第一、四象限的過程中,在區(qū)域Ⅱ、Ⅲ內(nèi)運動的總時間與在區(qū)域Ⅰ、Ⅳ內(nèi)運動的總時間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在第一象限內(nèi)喲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一對正、負電子分別以相同速度沿與x軸成30°角從原點射入磁場,則正、負電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之比為( 。
A.2:1B.1:2C.1:$\sqrt{3}$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直角坐標(biāo)系第一象限與第四象限分布有垂直于坐標(biāo)平面的方向相反的勻強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的大小均為B;在第二象限分布有沿y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現(xiàn)在第二象限中從P點以初速度v0沿x軸正方向發(fā)射質(zhì)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粒子,粒子經(jīng)電場偏轉(zhuǎn)后恰好從坐標(biāo)原點O射入磁場.
(1)已知P點的縱坐標(biāo)為L,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E,試求P點的橫坐標(biāo)x和粒子經(jīng)過坐標(biāo)原點O時速度v的大。
(2)若粒子經(jīng)O點射入磁場時的速度為2v0,試求粒子第三次經(jīng)過x軸時距O點的距離d和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一小車由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AB和粗糙的足夠長的水平部分BC組成,兩部分相切于B點,小車質(zhì)量為M,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物塊質(zhì)量為m=$\frac{1}{2}$M,從小車上A點處由靜止釋放,與BC部分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求:
(1)運動過程中,小車的最大速度;
(2)小物塊在BC部分滑過的最大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上下固定的兩氣缸A、B之間用質(zhì)量不計的活塞和輕桿連接,活塞與氣缸壁之間無摩擦且不漏氣,A的橫截面積大于B的橫截面積,A、B中氣體的初始溫度相同.現(xiàn)使A、B升高相同溫度到再次達到穩(wěn)定時,與初態(tài)相比A、B中氣體的體積變化量為△VA、△VB,壓強變化量為△PA、△PB,對活塞壓力的變化量為△FA、△FB,則(  )
A.活塞和輕桿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B.△FA>△FB
C.△PA=△PBD.△VA=△V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ABCD為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柱形透明體的橫截面,其中ABD部分為等腰直角三角形,BCD部分為半圓形.平行單色光從真空垂直射向AB面或AD面,折射率n=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AB射入的光線經(jīng)一次全反射和一次折射后都能從BCD射出
B.從AB中點射入的光線恰好能從圓弧的中點射出
C.從AD射入的光線一定能從AD邊垂直射出
D.從AD射入的光線一定能從BCD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水平拋出一個物體,t秒時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45°角,(t+1)秒時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60°角,求物體拋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