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汽車以36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剎車后經(jīng)2s速度變?yōu)?m/s,求:
(1)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
(2)剎車后6s內(nèi)前進的距離.

分析 (1)根據(jù)速度時間關系求得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
(2)根據(jù)速度時間關系求得停車時間,由停車時間確定剎車后6s內(nèi)的位移.

解答 解:由題意知,初速度v0=36km/h=10m/s
(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知,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a=$\frac{v-{v}_{0}}{t}=\frac{6-10}{2}m/{s}^{2}$=-2m/s2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
(2)根據(jù)速度時間關系知汽車停車時間$t=\frac{0-10}{-2}s=5s$,所以汽車剎車后5s就停下來,則6s內(nèi)的位移實為勻減速運動5s內(nèi)的位移即:
${x}_{6}={x}_{5}=10×5+\frac{1}{2}×(-2)×{5}^{2}m=25m$
答:(1)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為-2m/s2,負號表示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
(2)剎車后6s內(nèi)前進的距離為25m.

點評 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和位移時間關系是正確解題的基礎,剎車問題要注意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及停車時間.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體是物體本身
B.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有彈力作用
C.有摩擦力存在的兩物體之間一定有彈力作用
D.壓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觸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粗糙的斜面體M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塊m恰好能在斜面體上沿斜面勻速下滑,斜面體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f1;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推動物塊,使物塊加速下滑,斜面體仍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f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推動物塊,使物塊減速下滑,斜面體還靜止不動,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f3,則(  )
A.f2>f3>f1B.f3>f2>f1C.f1=f2=f3D.f2>f1>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在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實驗中,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1)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BD(填字母代號).
A.兩細繩必須等長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2)某小組得出如圖所示的圖,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圖中F′是F1和F2合成的理論值;F是F1和F2合成的實際值(填“F”或“F′”).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跳傘運動員做低空跳傘表演,當飛機離地面某一高度靜止于空中時,運動員離開飛機自由下落,運動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展傘后運動員以5m/s2的加速度勻減速下降,則在運動員減速下降的任一秒內(nèi)(  )
A.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B.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D.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同學在探究加速度a與力F和加速度a與物體質(zhì)量M的關系時,測出了表1、表2兩組數(shù)據(jù),請在圖甲、乙兩個坐標上分別作出a-F和a-$\frac{1}{M}$圖線.
F/N0.140.280.430.550.68$\frac{1}{M}$/kg-12.002.503.334.005.00
a/m•s-20.200.400.610.790.97a/m•s-20.440.560.730.891.08
表1表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在國際單位制中,力學的基本單位是米、千克、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根據(jù)要求,完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

①如圖甲所示,把白紙固定在木板上后,再把木板豎立在桌面上,用圖釘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B連結(jié)兩條輕繩,跨過定滑輪后各栓一細繩套,分別掛上3個鉤碼和4個鉤碼(每個鉤碼重1N),調(diào)整滑輪的位置,穩(wěn)定后結(jié)點B位于O處,記下O的位置和兩條輕繩的方向,取下滑輪及鉤碼.
②如圖乙所示,取某單位長度表示1N,用力的圖示作出兩條輕繩的拉力F1和F2;再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把結(jié)點B也拉至O處,記下測力計的讀數(shù)F′=5.0N,取下測力計.
③在圖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及拉力F′的圖示.(圖作在答題卡上)
④對比F和F′的大小和方向,發(fā)現(xiàn)它們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可能的原因是測量存在誤差(填一個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探究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

(1)在實驗中必須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不要掛鉤碼,將長木板的右端墊高至合適位置
B.若小車能從墊斜的木板上靜止開始下滑,則表明摩擦力與重力的分力平衡
C.若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則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圖2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中的一部分,接在50Hz低壓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在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打出的一系列點,圖中所標的是相隔4個點所取的計數(shù)點,但第3個計數(shù)點C沒有畫出,則該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0.737 m/s2.BC間的距離約為4.36cm.(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當小車的質(zhì)量一定時,一些同學做出了下列加速度a與外力F的關系圖象,請分別說出得到圖象A、B、C的原因:

得到A的原因平衡木板摩擦力時木板角度太大;   得到B的原因未平衡摩擦力或角度太。    C的原因由于F太大即m太大造成的系統(tǒng)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