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光滑水平面上放有如圖所示的用絕緣材料制成的“┘”型滑板,(平面部分足夠長),質(zhì)量為4m,距滑板的A壁為L1距離的B處放有一質(zhì)量為m,電量為+q的大小不計的小物體,物體與板面的摩擦系數(shù)為μ,qE=2μmg,整個裝置處于場強為E的水平勻強電場中,初始時刻,滑板與物體都靜止,試求:
(1)從小物體釋放到第一次與滑板A壁碰撞所需時間,及碰撞前小物體速度v1的大小
(2)若小物體第一次與A壁碰后停止(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相對水平面),則碰撞后滑板的速度v多大?
(3)從(2)問開始兩個物體再次碰撞前各自的速度是多少?(碰撞時間可忽略)

分析 (1)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由勻變速運動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時間與速度.
(2)A、B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環(huán)的速度.
(3)應用勻變速運動的位移公式與速度公式求出物體的速度.

解答 解: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對B:qE-μmg=maB,
解得:aB=μg,對A:μmg=4maA
解得:aA=0.25μg;
(1)A、B都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得:
對A:xA=$\frac{1}{2}$aAt2=0.125μgt2,
對B:xB=$\frac{1}{2}$aBt2=0.5μgt2,
由幾何關系可知:xB=xA+L1,
解得:t=$\sqrt{\frac{{L}_{1}}{3.75μ}}$,
vA=aAt=$\sqrt{\frac{5μ{L}_{1}}{3}}$,
vB=aBt=$\sqrt{\frac{80μ{L}_{1}}{3}}$;
(2)A、B碰撞過程系統(tǒng)動量守恒,以向右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4mvA+mvB=4mv,
解得:v=2$\sqrt{\frac{5μ{L}_{1}}{3}}$;
(3)碰撞后A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對A:xA′=vt′-$\frac{1}{2}$aAt′2,
對B:xB′=$\frac{1}{2}$aBt′2,
再次碰撞時:xA′=xB′,
解得:t′=$\frac{8}{25}$$\sqrt{\frac{5{L}_{1}}{3μ}}$,
vA′=v-aAt′=6$\sqrt{\frac{μ{L}_{1}}{15}}$,
vB′=aBt′=16$\sqrt{\frac{μ{L}_{1}}{15}}$;
答:(1)從小物體釋放到第一次與滑板A壁碰撞所需時間為$\sqrt{\frac{{L}_{1}}{3.75μ}}$,碰撞前小物體速度v1的大小為$\sqrt{\frac{80μ{L}_{1}}{3}}$;
(2)若小物體第一次與A壁碰后停止(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碰撞后滑板的速度v為2$\sqrt{\frac{5μ{L}_{1}}{3}}$;
(3)從(2)問開始兩個物體再次碰撞前各自的速度分別是6$\sqrt{\frac{μ{L}_{1}}{15}}$、16$\sqrt{\frac{μ{L}_{1}}{15}}$.

點評 本題是一道力學綜合題,物體運動過程復雜,本題難度較大,分析清楚物體運動過程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與關鍵,應用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公式、動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題;解題時要注意:兩物體碰撞時內(nèi)力遠大于外力,系統(tǒng)動量守恒,可以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位置固定的點電荷 A和B之間的距離為15厘米,分別帶有正電荷16q和1q.現(xiàn)有第三個點電荷C放在它們連線之間并處于平衡,則C離A的距離是多少厘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神舟”五號飛船:我國首位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于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順利升空.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近21個小時,繞地球14圈后,返回艙于16日6時23分在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安全著陸.這標志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1)“神舟”五號采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fā)射,關于發(fā)射初升空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飛船內(nèi)座椅對宇航員的作用力大于宇航員對座椅的作用力
B.飛船內(nèi)宇航員對座椅的作用力大于宇航員的重力
C.宇航員處于失重狀態(tài)                 
D.利用了反沖原理
(2)飛船由近地點約200km、遠地點約343km高度的橢圓軌道,變軌到距地面343km的圓形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時A
A.速度變小,周期變長,勢能增加       B.速度變大,周期變短,勢能增加
C.速度變小,周期變長,勢能減小       D.速度變大,周期變短,勢能減小
(3)當返回艙降到距地面30km時,回收著陸系統(tǒng)啟動工作,相繼完成拉出天線、拋掉底蓋等一系列動作.當返回艙距地面20km時,速度減為200m/s而勻速下落,此階段重力加速度為g′,所受空氣的阻力為f=$\frac{ρ{v}^{2}S}{2}$,其中ρ為大氣的密度.v是返回艙的運動速度,S為阻力作用的面積.試寫出返回艙在速度為200m/s時的質(zhì)量表達式
(4)當返回艙降到距地面10km時,打開面積為1200㎡的降落傘,直到速度降到8.0m/s后又勻速下降.為實現(xiàn)軟著陸(即著陸時返回艙的速度為0),當返回艙離地面1.2m時反沖發(fā)動機點火,返回艙此時的質(zhì)量為2.7×103㎏,取g=10m/s2(反沖發(fā)動機點火后,空氣的阻力不計,可認為返回艙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求平均反沖推力的大小和反沖發(fā)動機對返回艙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同一恒力按同樣方式施在物體上,使它分別沿著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動相同的一段距離,恒力的功和功率分別為W1、P1和W2、P2,則兩者的關系是( 。
A.W1>W(wǎng)2    P1>P2B.W1=W2   P1<P2C.W1=W2    P1>P2D.W1<W2   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水平臺面AB距地面的高度h=1.25m.有一滑塊從A點以v0=7.0m/s的初速度在臺面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滑塊與平臺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滑塊運動到平臺邊緣的B點后水平飛出.已知AB長L=6.0m,不計空氣阻力,g=10m/s2.求:
(1)滑塊從B點飛出時的速度大;
(2)滑塊落地點到平臺邊緣的水平距離;
(3)滑塊落地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四幅圖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識,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A.
如圖普朗克通過研究黑體輻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B.如圖玻爾理論指出氫原子能級是分立的,所以電子處在任意軌道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C.如圖盧瑟福通過分析α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了質(zhì)子和中子
D.如圖根據(jù)電子束通過鋁箔后的衍射圖樣,可以說明電子具有粒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足夠長的粗糙絕緣板A上放一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小滑塊B.用手托住A置于方向水平向左、場強大小為E的勻強電場中,此時A、B均能靜止,如圖所示.現(xiàn)將絕緣板A從圖中位置P垂直電場線移至位置Q,發(fā)現(xiàn)小滑塊B相對A發(fā)生了運動.為研究方便可以將絕緣板A的運動簡化成先勻加速接著勻減速到靜止的過程.測量發(fā)現(xiàn)豎直方向加速的時間為1.0s,減速的時間為0.5s,P、Q位置高度差為1.5m.已知B質(zhì)量m=1kg,勻強電場的場強E=0.3$\frac{mg}{q}$,A、B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4.g取10m/s2.求:
(1)絕緣板A加速運動和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分別為多大?
(2)滑塊B最后停在離出發(fā)點水平距離多大處?
(3)B滑塊在A板減速過程中,B滑塊機械能是變化的,變大還是變小,變化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禐?.80m/s2,測得所用重物的質(zhì)量為1.00kg.若按實驗要求正確地選出紙帶進行測量,量得連續(xù)三點A、B、C到第一個點的距離如圖1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時間間隔為0.02s).

(1)紙帶的左(左、右)端與重物相連;
(2)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B時,物體的速度vB=0.98m/s;
(3)從起點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是△Ep=0.49J,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k=0.48J;(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實驗的結論是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5)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示意圖如圖2):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紙帶上打出的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
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指出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將其選項對應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并改正不恰當?shù)牟襟E:
沒有必要進行的步驟是:C;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是B,改正為應接在電源的交流輸出端;
操作不恰當?shù)牟襟E是D,改正為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紙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一架飛機在高度為10km上空飛行,機上乘客看見太陽升起,估計在飛機正下方地面上的觀察者要經(jīng)過多少時間才可以看見太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