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50Hz,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禐?.80m/s2,測得所用重物的質(zhì)量為m=1.00kg,(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甲、乙兩位學(xué)生分別用同一裝置打出兩條紙帶,量出各紙帶上第1、2兩點間的距離分別為0.19cm和0.25cm.可見其中肯定有一位學(xué)生在操作上有錯誤,錯誤操作是乙(填“甲”或“乙”) 
(2)若按實驗要求正確地選出紙帶進行測量,量得連續(xù)三點A、B、C到第一個點的距離如圖所示,那么:
①紙帶的左(填“左”或“右”)端與重物相;
②打點計時器打下計數(shù)點B時,物體的速度vB=0.98m/s;
(3)從起點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是△Ep=0.49J,此過程中物體動能的增加量△Ek=0.48J;
(4)通過計算可知△Ep>△Ek(填“>”“=”或“<”)這主要是因為在實驗的過程中存在阻力導(dǎo)致的;
(5)實驗的結(jié)論是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分析 通過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的變化判斷紙帶的哪一端與重物相連.根據(jù)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間的瞬時速度求出B點的瞬時速度,從而求出動能的變化量.

解答 解:(1)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前兩個點之間的最大距離:h=12gt2=12×10×0.022=0.002m=0.2cm
乙同學(xué)的前兩個點之間的距離是0.25cm,所以操作的過程存在錯誤.
(2)重物在開始下落時速度較慢,在紙帶上打的點較密,越往后,物體下落得越快,紙帶上的點越�。�,紙帶上靠近重物的一端的點較密,因此紙帶的左端與重物相連.
B點的瞬時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則vB=xAC2T=7.063.14×1020.04m/s=0.98m/s.
(3)從起點O到打下計數(shù)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量是△Ep=mgh=1×9.8×0.0501J≈0.49J.動能的增加量△Ek=12mvB2=12×1×0.982=0.48J.
(4)可見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大于動能的增加量,原因是實驗中有阻力.
(5)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故答案為:(1)乙;(2)①左,②0.98;(3)0.49 J,0.48 J;(4)>,在實驗的過程中存在阻力;(5)實驗的結(jié)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械能守恒.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掌握紙帶的處理方法,會通過紙帶求解加速度和瞬時速度.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xué)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二上學(xué)期期中考物理B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使平行板電容器帶電,通過下列圖中的操作過程,能使靜電計指針的偏角變 ,原因是電容器的電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物理量中全是矢量的是( �。�
A.質(zhì)量、勁度系數(shù)、摩擦力B.速率、時間、加速度
C.位移、速度、速度變化D.路程、平均速度、動摩擦因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有兩個力,一個是8N,一個是12N,合力的最大值等于20N,最小值等于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是一個玩具陀螺.a(chǎn)、b和c是陀螺上的三個點.當陀螺繞垂直于地面的軸線以角速度ω穩(wěn)定旋轉(zhuǎn)時,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a、b和c三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B.c的線速度比a、b的大
C.a、b和c三點的角速度相等D.a、b的角速度比c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2009年3月14日,亞丁灣索馬里海峽六艘海盜快艇試圖靠近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保護的商船,中國特戰(zhàn)隊員發(fā)射爆震彈成功將其驅(qū)離.假如其中一艘海盜快艇在海面上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設(shè)運動過程中海盜快艇所受阻力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盜快艇在0~66s內(nèi)從靜止出發(fā)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直線運動
B.海盜快艇在96s末開始調(diào)頭逃離
C.海盜快艇在66s末離商船最近
D.海盜快艇在96s~116s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今將一條形磁鐵緩慢或迅速地插入閉合的螺線管中,這兩個過程中,不發(fā)生變化的是( �。�
A.磁通量的變化率B.磁通量的變化量
C.消耗的機械功D.流過導(dǎo)線截面的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庫侖在發(fā)現(xiàn)電荷間相互作用力規(guī)律之前,首先找到了定量測定電荷量的方法
B.楞次發(fā)現(xiàn)了楞次定律,用于判定電流周圍的磁場方向
C.線線圈中磁通量變化得越快,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yīng)電動勢越大
D.公式R=ρlS和B=FIL均采用了比值定義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小紅同學(xué)分別利用下列圖甲、乙來完成實驗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A.圖乙中改用鐵夾夾住紙帶的上端,避免了用手提紙帶因抖動產(chǎn)生的誤差
B.圖甲和圖乙在實驗開始時都必須先接通低壓交流電源,后釋放紙帶
C.圖乙選用重物直接連接紙帶要比圖甲用夾子和重物連接紙帶在下落時所受阻力更小
D.用公式mgh=12mv2驗證時,g為當?shù)刂亓铀俣龋鋽?shù)值可由紙帶上的打點直接求得
(2)圖丙是某次實驗所得到的一條點跡較為清晰的一段紙帶,經(jīng)過測量計算后,小紅同學(xué)畫出了如圖丁所示的動能或重力勢能隨高度變化的E-h圖線,則圖丁中能表示動能隨高度變化的曲線是圖線B(選填“圖線A”或“圖線B”);他所畫圖線選取的零勢能點為圖丙中打點計時器打下11點(選填“1點”或“11點”)時物體所在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