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所示,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長木板B(厚度不計)長為l=1m,質量為m=3kg,一質量也為3kg的小鉛塊A(可視為質點)放在B的左端,已知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取g=10m/s2,試求:
(1)若對A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大小為F=24N,5s末B的速度;
(2)若對B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力,大小為F=36N,5s末A的速度.

分析 通過隔離法求出A、B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臨界加速度,結合整體法求出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最小拉力,判斷A、B是否發(fā)生相對滑動,再結合速度時間公式求出A、B的速度.

解答 解:(1)當F作用在A上,
對B分析,可知A、B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臨界加速度a=$\frac{μmg}{M}=\frac{0.5×30}{3}m/{s}^{2}=5m/{s}^{2}$,
對整體分析,知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最小拉力F=(M+m)a=6×5N=30N.
可知當F=24N,A、B保持相對靜止,則整體的加速度${a}_{1}=\frac{F}{M+m}=\frac{24}{6}m/{s}^{2}=4m/{s}^{2}$,
5s末B的速度v=a1t=4×5m/s=20m/s.
(2)當F作用在B上,對A分析,知發(fā)生相對滑動的臨界加速度$a=\frac{μmg}{m}=μg=5m/{s}^{2}$,
對整體分析,知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最小拉力F=(M+m)a=6×5N=30N.
可知F=36N,A、B發(fā)生相對滑動,A的加速度${a}_{A}=a=5m/{s}^{2}$,
5s末A的速度v=aAt=5×5m/s=25m/s.
答:(1)5s末B的速度為20m/s;
(2)5s末A的速度為25m/s.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牛頓運動定律中的滑塊模型,通過整體法和隔離法求出發(fā)生相對滑動的最小拉力是關鍵,因為要判斷A、B是否發(fā)生相對滑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三個分力F1=3N,F(xiàn)2=5N,F(xiàn)3=6N,有關它們的合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能等于0NB.可能為14N
C.不可能等于5ND.3N、5N、6N都有可能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1所示為測量物塊與水平桌面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量物塊和遮光片的總質量M,重物的質量m,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用米尺測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②調整輕滑輪,使細線水平;
③讓物塊從光電門A的左側由靜止釋放,用數(shù)字毫秒計分別測出遮光片經過光電門A和光電門B所用的時間△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復步驟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μ.

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此實驗需要平衡摩擦力
B.此實驗需要滿足條件:M遠大于m
C.此實驗需要遮光片的寬度d盡量小些
D.此實驗需要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盡量小些
(2)測量d時,某次游標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為1mm)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為9.60 mm.
(3)物塊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為a=$\frac{1}{2s}$[($\fraczivrfcu{△{t}_{A}}$)2-($\fracksfcpmz{△{t}_{B}}$)2].
(4)動摩擦因數(shù)μ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為μ=$\frac{mg-(M+m)a}{Mg}$.
(5)如果細線沒有調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2015年7月24日,天文學家確認發(fā)現(xiàn)首顆位于“宜居帶”上體積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號為“開普勒-452b”),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顆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設想某一天,宇航員登上該星球并做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豎直平面內的光滑軌道由傾斜軌道AB和半圓弧軌道BC組成,將質量為m0=0.2kg的小球,從軌道AB上高H處的某點靜止釋放,用力傳感器測出小球經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F,改變高度H的大小,可測出相應的F大小,F(xiàn)隨H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求:(計算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1)假設該行星的半徑R=5000km,求行星的質量M;
(2)在(1)問前提下,若已知質量為m的飛船距離該行星中心距離為r處的引力勢能表達式為Ep=-$\frac{GMm}{r}$,將質量為m=2000kg的飛船,在該行星上發(fā)射到距離行星表面的高度h=5000km的圓軌道上,火箭至少要對飛船做多少功?(為簡化計算不考慮行星自轉對發(fā)射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將帶電荷量q=-8×10-6C的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了3.2×10-5J的功,再從B點移到C點,電場力做了1.6×10-5J的功.求:
(1)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和B、C兩點間的電勢差UBC;
(2)作出過B點的一條電場線(只保留作圖的痕跡,不寫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是質譜儀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帶電粒子被加速電場加速后,進入速度選擇器.速度選擇器內相互正交的勻強磁場和勻強電場的強度分別為B和E.平板S上有可讓粒子通過的狹縫P和記錄粒子位置的膠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強度為B0的勻強磁場.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質譜儀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速度選擇器中的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
C.能通過的狹縫P的帶電粒子的速率等于$\frac{E}{B}$
D.粒子打在膠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狹縫P,粒子的荷質比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光滑絕緣的水平面上,豎直放置兩塊無限長的平行金屬板A、B,相距d=1.0m,兩板間電壓為U=2500V,同時兩板間還存在電場強度為E1=2500N/C,方向水平且平行于金屬板的勻強電場(忽略場的邊緣效應),如圖所示為俯視圖.xox’為水平面上垂直兩金屬板的直線,O點與兩板距離相等,在O點有一微粒源(忽略微粒源對微粒運動的影響),釋放方向沿水平面質量m=2.5×10-3kg、帶正電荷q=+1.0×10-5C的球形微粒(可看作點電荷).過O點作半徑R=0.25m的圓,圓心O′在過O點右下方45°的直線上.P、M、S、N分布在圓周上,O′S與OO′垂直,∠OO′P=θ,∠MO′S=∠SO′N=α=30°. 不計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求:
(1)初速度為零的微粒運動到平行板的動能
(2)初速度大小不等,方向均與xox’成45°角斜向右上方,經過一段時間通過P點的微粒初速度v0與θ的關系
(3)確定在穿過圓周MSN段的微粒中,穿越時的最大動能和最小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1中是一個多用電表,S,K,T為三個可調節(jié)的部件,某同學用此電表測量200Ω~400Ω的定值電阻的阻值,測量的操作步驟如下:
(1)調節(jié)可調部件S,使電表指針停在左側0刻度線位置.
(2)調節(jié)可調部件K,使它的尖端指向歐姆×10擋位置.
(3)將多用電表中“+”孔插紅(填“紅”或“黑”)表筆,“-”孔插黑(填“紅”或“黑”)表筆,筆尖相互接觸,此時電流是從紅表筆流入,從黑表筆流出,調節(jié)可調部件T,使電流表指針指向右側0刻度線位置.
(4)將紅、黑表筆分別接在電阻兩端,此時指針指在圖2中所示的位置,則該電阻值是300Ω.
(5)該同學還想繼續(xù)測量一個阻值在20Ω~30Ω的定值電阻,則他應進行的步驟是:
①將選擇開關K旋至歐姆×1擋;
②進行歐姆調零兩表筆短接,調節(jié)T,使電表指針指向右側0刻度線位置;
③將紅、黑表筆分別接在電阻兩端測電阻阻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氫原子由一個質子(原子核)和一個核外電子組成.電子質量me=9.1×10-31kg,質子質量mp=1.67×10-27kg,電子和原子核所帶電荷量都等于e=1.6×10-19C.電子繞核旋轉的軌道半徑r=5.3×10-11m.試求:電子所受靜電引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