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多次實驗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
(2)物塊由A到B點過程,由動能定理可以求出物塊到達B時的動能;物塊離開C點后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的知識可以求出物塊在C點的速度,然后求出在C點的動能;由B到C,由動能定理可以求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由功的計算公式可以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
(3)誤差偏大的原因是存在摩擦阻力.
解答 解:(1)實驗步驟④⑤的目的,是通過多次實驗減小實驗結(jié)果的偶然誤差;
(2)從A到B,由動能定理得:mgR=EKB-0,則物塊到達B時的動能:EKB=mgR;
離開C后,物塊做平拋運動,
水平方向:s=vCt,
豎直方向:h=$\frac{1}{2}$gt2,
物塊在C點的動能:EKC=$\frac{1}{2}$mvC2,
解得:EKC=$\frac{mg{s}^{2}}{4h}$;
由B到C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Wf=$\frac{1}{2}$mvC2-$\frac{1}{2}$mvB2,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frac{mg{s}^{2}}{4h}$;
B到C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μmgL=mgR-$\frac{mg{s}^{2}}{4h}$,
則:μ=$\frac{R}{L}$-$\frac{{s}^{2}}{4hL}$;
(3)實驗測得的μ值比實際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量的誤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圓弧軌道存在摩擦,接縫B處不平滑等.
故答案為:(1)減小實驗的偶然誤差;(2)$\frac{R}{L}-\frac{s^2}{4hL}$;(3)圓弧軌道與滑塊間有摩擦.
點評 熟練應(yīng)用動能定理、平拋運動規(guī)律、功的計算公式即可正確解題,學(xué)會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來實驗結(jié)果分析,注意實驗誤差不會沒有,只能降低.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線圈中感應(yīng)電流方向為adcba | B. | 通過線圈的電流之比為1:2 | ||
C. | 線圈所受水平外力之比為1:1 | D. | 線圈內(nèi)產(chǎn)生的電熱之比為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v1:v2:v2=1:2:3 | B. | ${v_1}:{v_2}:{v_2}=\sqrt{3}:\sqrt{2}:1$ | ||
C. | ${t_1}:{t_2}:{t_2}=1:({\sqrt{2}-1}):({\sqrt{3}-\sqrt{2}})$ | D. | ${t_1}:{t_2}:{t_2}=({\sqrt{3}-\sqrt{2}}):({\sqrt{2}-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前15s內(nèi)汽車的位移為300m | B. | 前10s內(nèi)汽車的加速度為零 | ||
C. | 10s--15s內(nèi)汽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 | D. | 15s--25s內(nèi)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重力勢能減小量小于W | |
B. | 彈簧彈性勢能增加量小于W | |
C. | 物體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減少W | |
D. | 若將物體從A處由靜止釋放,則物體到達B處時的動能為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