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中

(1)除長木板、足夠多的橡皮筋和紙帶外,還需要以下哪些器材才能完成該實驗ACFG(填器材的代號,漏填或多填均不得分)
(2)圖甲、乙分別是A、B兩位同學實驗后交上的紙帶,你認為兩位同學操作合理的是B(填“A“或“B“),不合理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

分析 (1)根據(jù)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實驗原理與實驗器材分析答題.
(2)平衡摩擦力后滑塊先做加速運動,然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分析圖示紙帶根據(jù)紙帶答題.

解答 解:(1)探究功與速度變化關系實驗除了木板、橡皮筋、紙帶外,還需要的器材有:打點計時器、交流電源、滑塊、刻度尺,故選ACFG.
(2)平衡摩擦力后,在橡皮筋拉力作用下滑塊做加速運動,橡皮筋做功完畢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紙帶上打出的點間距先增大后不變,由圖示可知操作合理的是B,A不合理,應為由圖示紙帶可知,相鄰間的點間距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實驗時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
故答案為:(1)ACFG;(2)B;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實驗器材與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知道實驗原理、實驗器材,掌握基礎知識即可解題,平時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真空中有兩個相距0.1m、帶電量相等的點電荷,它們間的靜電力的大小為10-5N,求每個點電荷所帶電荷量是元電荷的多少倍?(靜電力常數(shù)k=9×109Nm2/c2,元電荷電量為1.6×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如圖所示的裝置,可用于探究恒力做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水平軌道上安裝兩個光電門,小車上固定有力傳感器和擋光板,細線一端與力傳感器連接,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上砝碼盤.實驗首先保持軌道水平,通過調整砝碼盤里砝碼的質量讓小車做勻速運動以實現(xiàn)平衡摩擦力,再進行后面的操作,并在實驗中獲得以下測量數(shù)據(jù):小車、力傳感器和擋光板的總質量M,平衡摩擦力時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量m0,擋光板的寬度d,光電門1和2的中心距離s.
(1)實驗需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擋光板的寬度d,如圖所示,d=1.702 mm

(2)某次實驗過程:力傳感器的讀數(shù)為F,小車通過光電門1和2的擋光時間分別為t1、t2(小車通過光電門2后,砝碼盤才落地),砝碼盤和砝碼的質量為m,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對該小車,實驗要驗證的表達式是C
A.mgs=$\frac{1}{2}$M($\fracusw8xm4{{t}_{2}}$) 2-$\frac{1}{2}$M($\fracz6j6m1y{{t}_{1}}$)2         
B.(m-m0)gs=$\frac{1}{2}$M($\frac9y34mxk{{t}_{2}}$) 2-$\frac{1}{2}$M($\fracgus6v2d{{t}_{1}}$)2   
C.(F-m0g)s=$\frac{1}{2}$M($\fracqksxwhn{{t}_{2}}$) 2-$\frac{1}{2}$M($\fracidzi1cm{{t}_{1}}$)2   
D.Fs=$\frac{1}{2}$M($\fracpjq719y{{t}_{2}}$) 2-$\frac{1}{2}$M($\fracxrzi6xj{{t}_{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可用于探究力對靜止物體做功與物體獲得速度的關系.
(1)實驗中,小車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來平衡掉摩擦阻力,下面操作正確的是C.
A.放開小車,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B.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小車能夠自由下滑即可
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
(2)關于橡皮筋做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測量
B.通過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可以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車運動的全程中始終做功
(3)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打在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HK(選填“AF”或“HK”)部分進行測量,如圖2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其實驗步驟如下:
a.小物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沿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拋落至水平地面上,落點記為M1;
b.在釘子上分別套上2條、3條、4條…同樣的橡皮筋,每次都降小物塊拉倒虛線上的同一位置,重復步驟(a),小物塊落點分別記為M2、M3、M4…;
c.測量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1)為求出小物塊拋出時的動能,除了需要測量小物塊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x外,下列物理量中還需要測量的有DE(填正確答案標號).
A.橡皮筋的原長l0                   B.橡皮筋的伸長量△l        
D.小物塊的質量m                   E.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2)將幾次實驗中橡皮筋對小物塊做功分別記為W1、W2、W3、…,小物塊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分別記為x1、x2、x3、….若功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則應以W、x的關系曲線中,應以W為縱坐標、x2為橫坐標作圖,才能得到一條直線.
(3)由于測量小物塊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x引起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由于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摩擦不能忽略,則由此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填“偶然誤差”或“系統(tǒng)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直桿OA可繞O軸轉動,圖中虛線與桿平行.桿的A端分別受到F1、F2、F3、F4四個力作用,它們與OA桿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則它們對O點的力矩M1、M2、M3、M4的大小關系是(  )
A.M1=M2>M3=M4B.M1>M2>M3>M4C.M2>M1=M3>M4D.M1<M2<M3<M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是某跳水運動員最后踏板的過程:設運動員從高處落到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跳板(A位置)上,隨跳板一同向下運動到最低點(B位置),對于運動員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到達最低點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B.運動員到達最低點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
C.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的速度一直在增大
D.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的加速度先減后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A、B、C是平行紙面的勻強電場中的三點,它們之間的距離均為L,電荷量為q=-1.0×10-5 C的電荷由A移動到C電場力做功W1=4.0×10-5 J,該電荷由C移動到B電場力做功W2=-2.0×10-5 J,若B點電勢為零,則A點的電勢為-2V,此勻強電場的方向是由C指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一個帶正電的質點,電量為q=4×10-9 C,在靜電場中由a點移到b點,在這過程中,除電場外,其他里做的功為6.0×10-5 J,質點的動能增加了8.0×10-5 J,則a、b兩點間的電勢差Uab=0.5×104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