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圖為背越式調(diào)高的動作圖,若忽略空氣阻力,則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在起跳以后的上升過程中處于超重狀態(tài)
B.運動員在下降過程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C.運動員在最高點處于平衡狀態(tài)
D.運動員起跳時地面對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對地面的壓力

分析 在整個跳高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處于失重狀態(tài);起跳時,有向上的加速度,地面對他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物體重心的位置與質(zhì)量分布和形狀有關(guān);以背越式越過橫桿時,身體向下彎曲,重心可低于橫桿.

解答 解:AB、在起跳過程和下降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A錯誤,B正確;
C、運動員在最高點時,只受重力,所以在最高點不能平衡,故C錯誤;
D、起跳時,有向上的加速度,則地面對他的支持力大于她的重力.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應(yīng)用物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靈活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超失重問題和平衡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較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已知油酸的摩爾體積,用油膜法測出油酸分子的直徑后,可以估算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B.將打氣管的出口封住后向下壓活塞,當空氣被壓縮到一定程度后很難再被壓縮,說明這時空氣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
C.熱量不可能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D.機械能全部變成內(nèi)能是可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R1、R2、R3和R4皆為定值電阻,R為滑動變阻器,電的電動勢為E,內(nèi)阻為r.設(shè)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當滑動變阻器R的滑動頭向圖中a端移動時( 。
A.I變小,U變大B.I變大,U變大C.I變小,U變小D.I變大,U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所示,長為L的平板車,質(zhì)量為m1,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以速度v0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B是其左右兩個端點.從某時刻起對平板車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與此同時,將一個質(zhì)量為m2的小物塊輕放在平板車上的P點(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放在P點時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零),PB=$\frac{L}{4}$,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小物塊脫離平板車落到地面.已知小物塊下落過程中不會和平板車相碰,所有摩擦力均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小物塊從離開平板車開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
(2)小物塊在平板車上停留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敘述符合史實的事( 。
A.伽利略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shè)的科學(xué)方法
B.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
C.牛頓最先提出維持物體運動不需要力
D.亞里士多德用實驗研究了銅球沿斜面運動的規(guī)律,并由此推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其傾角θ=30°,用平行于斜面上的推力F1=5N恰能使斜面上的方木塊勻速下滑,取g=10m/s2.求:
(1)木塊的質(zhì)量m;
(2)若要使物塊以加速度a=3m/s2加速下滑,則推力應(yīng)變?yōu)槎嗌伲?/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用電場線能很直觀、很方便地比較電場中各點場強的強弱.如圖甲是等量異種點電荷形成電場的電場線,圖乙是場中的一些點:O是電荷連線的中點,E、F是連線中垂線上相對O對稱的兩點,B、C和A、D也相對O對稱.則( 。
A.E、O、F三點比較,O點電勢最高B.A、D兩點場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E、O、F三點比較,O點場強最強D.B、O、C三點比較,O點場強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從地面豎直上拋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設(sh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空氣阻力大小恒定為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上升的過程中動能減少了mgH
B.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個過程中機械能減少了FH
C.小球上升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增加了mgH
D.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整個過程中動能減少了F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一同學(xué)想要測定一根金屬絲的電阻率.使用的器材有:金屬絲Rx,螺旋測微器、多用電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xué)生電源、開關(guān)、導(dǎo)線若干.

①多用電表粗測金屬絲的阻值,如圖(甲)所示;測量時,電流從多用電表上的“+”插孔流入.(填“出”或“入”)
②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如圖(乙)所示,金屬絲的直徑是0.160±0.001mm;
③根據(jù)多用電表示數(shù),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并在實驗中獲得較大的電壓調(diào)節(jié)范圍,應(yīng)從圖8(丙)的A、B、C、D四個電路中選擇D電路來測量金屬絲電阻;
④連接電路,閉合開關(guān),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測得多組電壓、電流值,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U-I坐標中描點連線,如圖(。┧荆
從圖象可以發(fā)現(xiàn),逐漸調(diào)高金屬絲兩端電壓,它的阻值隨之變大(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其原因是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