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關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
B.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
C.可用甲基綠-蘇丹Ⅳ檢測細胞中核酸的分布
D.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

分析 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堿基、1分子五碳糖組成;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甲基綠、吡羅紅對DNA、RNA的親和力不同,因此可以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液對細胞進行染色,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解答 解:A、由核苷酸的組成成分可知,核酸的組成元素是C、H、O、N、P,A錯誤;
B、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B正確;
C、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綠-吡羅紅染液,C錯誤;
D、病毒也含有核酸,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核酸的分類、分布和功能及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原理的識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人體分泌生長激素的內(nèi)分泌腺是( 。
A.胸腺B.腎上腺C.垂體D.甲狀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是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結構示意圖.有關該組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各細胞中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分子
B.具有核膜為邊界的細胞核的真核細胞是①③⑤
C.①②②③④⑤生物細胞的不同體現(xiàn)了細胞的多樣性
D.③的攝食行為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細菌體內(nèi)的病毒.科學家在研究遺傳物質的過程中,進行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實驗發(fā)現(xiàn):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菌外面,而其DNA分子侵入到細菌內(nèi)部,并且在細菌內(nèi)部合成了與親代相同的子代噬菌體.據(jù)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DNA是遺傳物質.
(2)噬菌體的DNA侵入細菌后,控制合成子代的蛋白質外殼,圖所示屬于蛋白質合成過程的翻譯階段,該階段在細胞的核糖體(細胞器)中進行.
(3)圖中物質①是轉運RNA;物質③是信使RNA,它主要在細胞的細胞核中形成的.
(4)已知GUG對應的氨基酸為纈氨酸,CAC對應的氨基酸為組氨酸,則圖中②是組氨酸.
(5)圖中的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反應連接成肽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由美國生物學家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細胞的起源----共生起源假說》書中正式提出.她認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藍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廢物”制造營養(yǎng)物質,逐漸進化為葉綠體.

(1)圖中原始真核生物與被吞噬的藍藻之間的種間關系為捕食和互利共生.
(2)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葉綠體中可能存在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藍藻為原始真核生物的線粒體提供了氧氣和有機物.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選擇性是與其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糖蛋白/受體蛋白)(物質)有關.
(4)馬古利斯認為線粒體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種細菌逐漸形成,試推測該種細菌的呼吸作用類型是有氧呼吸,理由是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或線粒體內(nèi)分解有機物需要消耗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溶酶體是動物細胞中的一種由單層膜構成的細胞器.溶酶體是一種動態(tài)結構.
(1)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 (細胞器)斷裂產(chǎn)生的,內(nèi)部含有水解酶.
(2)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車間,其消化底物的來源有:一是自體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二是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3)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礎上,不斷由新的脂質或蛋白質插入而逐漸增長的,磷脂是在內(nèi)質網(wǎng)上合成的,可通過兩種途徑運送到各種膜結構中,第一種途徑是通過磷脂轉運蛋白,第二種方式是通過出芽和膜融合,由于細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運輸,使細胞膜 和胞內(nèi)的膜 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
(4)溶酶體的生成及其作用的過程,說明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 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 上緊密聯(lián)系,進一步體現(xiàn)了細胞內(nèi)各種幾個號之間的密切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一對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皮膚白化且紅綠色盲的孩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孩子的色盲基因一定來自外祖父
B.這對夫婦再生一個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孩子的概率是$\frac{1}{8}$
C.這對夫婦再生一個男孩,只患白化的概率是$\frac{1}{4}$
D.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健康女兒,其基因型有兩種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DNA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fā)育和生命機能運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被稱為基因.DNA每天會因受到紫外線、自由基和致癌物質的侵襲而受損.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達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克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齊茲•桑賈爾,以表彰他們在基因修復機理研究方面所作的革命性貢獻.下列關于基因敘述錯誤的是(  )
A.組成基因的基本是脫氧核苷酸
B.在人體基因主要分布在細胞核
C.人體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D.上世紀70年代,科學界曾普遍認為基因是非常穩(wěn)定的分子,三位科學家工作證明基因并不是那么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張家口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圖1表示的生理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為 ,圖3表示的生理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為 。

(2)圖2為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細胞膜,圖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運輸?shù)墓餐c是都需要 ,如果將此細胞放在無氧環(huán)境中,圖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 (選填“都會”“有一個會”或“都不會”)受到影響,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