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在動物細胞中,屬于主動運輸的是( 。
A.血漿中的葡萄糖進入紅細胞中
B.細胞外液中的O2進入肌細胞
C.細胞外液中的Na+進入神經細胞
D.血漿中的碘進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

分析 閱讀題干信息可知,依據物質跨膜運輸特點,對各個選項分析做出判斷.

名 稱運輸方向載體能量實  例
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協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需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主動運輸低濃度→高濃度需要需要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解答 解:A、血漿中的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特點是需要載體,但不消耗能量,A錯誤;           
B.細胞外液中的O2進入肌細胞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動力是濃度差,B錯誤;
C.細胞外液中的Na+進入神經細胞是協助擴散,特點是通過Na+通道,C錯誤;
D.血漿中的碘進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特點需要載體和能量,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主動運輸的實例,對于此類試題,學生應把握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特點,以及實例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1952年“噬菌體小組”的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過程中的功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他們指出“噬菌體在分子生物學的地位就相當于氫原子在玻爾量子力學模型中的地位一樣”.這句話指出了噬菌體作實驗材料具有結構簡單,只含有蛋白質和DNA(核酸)的特點.
(2)通過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分別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和35S標記的大腸桿菌的方法分別獲得被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的位置變化.
(3)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機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和細菌震脫,所以攪拌時間少于1分鐘時,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較低.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證明DNA進入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圖中“被侵染的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否則細胞外32P放射性會增高.
(4)本實驗證明病毒傳遞和復制遺傳特性的過程中,DNA起著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被動運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順濃度梯度進行B.一定需要載體
C.不需要消耗能量D.不能主動吸收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2014年在西非爆發(fā)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到目前為止已造成2萬多人死亡,該病毒屬于RNA單鏈病毒,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
A.埃博拉病毒進入機體后在內環(huán)境中進行大量繁殖
B.有的患者死亡,是因為該患者對埃博拉病毒沒有免疫功能
C.在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細胞免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D.機體對埃博拉病毒的免疫屬于細胞免疫,抗體不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甲、乙兩種昆蟲,原來這兩種昆蟲密度長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動,保持動態(tài)平衡.后來在時間T點,對森林施放了一種附近林區(qū)曾多次使用的化學剎蟲劑,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就發(fā)生了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施藥前甲昆蟲沒有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B.施藥后群落的豐富度不變
C.附近林區(qū)存在甲昆蟲D.施藥加快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葡萄糖$\stackrel{①}{→}$丙酮酸$\stackrel{②}{→}$CO2”的過程,敘述錯誤的是(  )
A.①過程可在植物細胞中進行,也可在動物細胞中進行
B.①過程可在線粒體中進行,也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C.②過程可產生ATP,也可不產生ATP
D.②過程可以產生[H],也可以消耗[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利用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可獲得有用的突變體
B.經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形成的幼芽細胞不具有細胞全能性
C.利用莖尖、花粉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分別獲得脫毒苗和單倍體植株
D.培養(yǎng)基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比例將影響愈傷組織分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關于人體內水和無機鹽平衡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血漿滲透壓降低時,引起口渴
B.機體失水時,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抗利尿激素使腎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強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加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澤與愛德華?莫澤和美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表彰他們共同發(fā)現大腦中“內在定位系統(tǒng)”.下列關于人體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大腦皮層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
B.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C.嬰幼兒易發(fā)生夜間遺尿是因為大腦發(fā)育尚未完善,對脊髓排尿反射中樞控制能力弱
D.大腦運動性言語區(qū)受到損傷后,病人看不懂文字、聽不懂別人談話,能口頭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