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和PH條件下,麥芽糖酶的催化速率與麥芽糖量的關系。
(1)甲模型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 ,即每一種酶只能催化 化學反應。 代表麥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
(2)乙圖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 。如果溫度升高5℃,催化速率將變 。 (能/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鑒定麥芽糖酶是否完成對麥芽糖的催化分解。
(3)若其他條件不變,將酶的量增加一倍,請在乙圖中繪出相應變化曲線。
(4)某同學為了探究pH對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在A、B、C、D、E 5支試管中分別加入pH 5.0、6.0、7.0、8.0、9.0的適宜濃度緩沖液5 mL,再分別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試管中分別加入適當濃度的唾液稀釋液1 mL,搖勻。
③將5支試管放入70 ℃恒溫水浴中,保溫時間相同且合適。
④取出各試管,分別加入本尼迪特試劑2 mL,搖勻。
⑤觀察各試管溶液的顏色,通過顏色深淺判斷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適pH。
上述實驗步驟中有2處錯誤,請更正(不考慮試劑的濃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實驗重復次數(shù)),以便實驗能得到正確的預期結(jié)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等校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部分人體細胞的生命歷程。圖中I至IV過程代表細胞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1具有水分減少,代謝減慢的特征,細胞2可以無限增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1,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細胞2和細胞1的遺傳物質(zhì)相同
B.成體干細胞能夠分化成漿細胞、肝細胞等,體現(xiàn)了細胞的全能性
C.細胞2與正常肝細胞相比,代謝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應T細胞作用于細胞1和細胞2使其死亡,此過程不屬于細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項敘述正確的有幾種( )
①藍藻屬于真核生物
②草履蟲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
③被污染了的培養(yǎng)基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
④HIV、藍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質(zhì)和結(jié)構分別是DNA和細胞膜
⑤單細胞生物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繁殖、新陳代謝、應激性等
⑥原核生物中既有自養(yǎng)生物,又有異養(yǎng)生物
⑦病毒是最簡單的生命形式,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⑧棉花植株與昆蟲相比,生命系統(tǒng)的結(jié)構層次缺少“組織”
⑨細胞學說闡明了一切動植物體以細胞為基本單位
A.3項 B.4項 C.5項 D.6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容器底部是培養(yǎng)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全部養(yǎng)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養(yǎng)基的礦質(zhì)元素中使用了NH4HCO3、KNO3、CaCl2·2H2O、MgSO4·7H2O、FeCl3和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種必需元素,為補充這種元素,應添加的化合物是 ( )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的兩大類蛋白質(zhì)——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jīng)氨酸酶,病毒結(jié)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病毒的生存依賴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B.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
C.表面的兩類蛋白質(zhì)是在病毒核糖體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屬于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省紹興市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自然界中,與花生相比,玉米更適合生長在高溫、光照強烈和干早的環(huán)境中,其利用CO2的能力也遠遠高于花生。某科研小組選取玉米和花生為實驗材料做了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下面甲、乙二圖中,甲圖表示光合作用部分過程,乙圖表示夏季白天兩種植物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丙圖表示植物細胞呼吸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圖表示光合作用的暗碳反應過程,此過程中三碳化合物被NADPH還原
B.乙圖中d曲線表示花生的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12點到14點變化的原因是氣孔關閉
C.乙圖17點到18點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光照強度減弱
D.丙圖中4和7屬于同一種物質(zhì),產(chǎn)生的8大多用于合成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省紹興市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全部DNA分子雙鏈經(jīng)32P標記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N)置于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后產(chǎn)生4個子細胞,檢測子細胞中的情況。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2
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含32P染色體的子細胞比例一定為1
C.若子細胞中的染色體都含32P,則一定進行有絲分裂
D.若子細胞中的染色體不都含32P,則一定進行減數(shù)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省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科學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實驗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同位素標記法
B.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假說—演繹法
C.DNA雙螺旋結(jié)構的研究——模型建構法
D.葉綠體中色素的分離——密度梯度超速離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則下列對圖示的分析,正確的是
A.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B.圖中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C.圖中B表示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圖中C表示生殖隔離,指兩種生物不能雜交或雜交后不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