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如圖是某些化學物質影響興奮傳遞的過程圖解,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的Ach屬于神經(jīng)遞質,其分泌主要與
 
(細胞器)有關.神經(jīng)遞質由
 
釋放,通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的
 
結合,在突觸后膜發(fā)生的信號轉換是
 

(2)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是Ach含量顯著減少,用煙堿類藥品治療有明顯的效果,
原理是
 

(3)若圖乙為肌肉細胞的細胞膜,則阿托品作用的結果使肌肉細胞
 
(“短暫收縮”、“持續(xù)收縮”、“不收縮”).
(4)圖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結構是
 
.其中Na+的流動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
 
的功能.
考點:突觸的結構,神經(jīng)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專題:
分析:據(jù)圖甲分析煙堿能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Ach受體,使得突觸后膜上的Na+通道開放,Na+內流,從而引起突觸后膜興奮.由圖乙可知,阿托品和箭毒與突觸后膜上的Ach受體,使得突觸后膜上的Na+通道關閉,阻止Na+內流,從而使突觸后膜受到抑制.
解答: 解:(1)圖甲中的Ach屬于神經(jīng)遞質,其分泌主要與高爾基體有關.神經(jīng)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在突觸后膜發(fā)生的信號轉換是化學信號→電信號.(2)阿爾茨海默病由于Ach含量顯著減少,用煙堿類藥品治療有明顯的效果,原理是煙堿能與Ach受體結合,使Na+通道開放,Na+內流,從而促進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
(3)若圖乙為肌肉細胞的細胞膜,則阿托品的作用是與突觸后膜上的Ach受體,使得突觸后膜上的Na+通道關閉,阻止Na+內流,從而使突觸后膜受到抑制,所以使肌肉細胞不收縮.
(4)圖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結構是突觸間隙,其內含有組織液.其中Na+的流動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故答案為:
(1)高爾基體    突觸前膜  受體 化學信號→電信號
(2)煙堿能與Ach受體結合,使Na+通道開放,Na+內流,從而促進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
(3)不收縮(4)突觸間隙  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同一生物個體的不同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上可以有穩(wěn)定性的差異,這是細胞分化引起的.如果從分子水平上分析,引起同一生物個體不同細胞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以下哪種物質或結構的不同( 。
A、mRNAB、DNA
C、蛋白質D、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把菠菜的葉片放入適當?shù)娜芤褐,進行研磨.將研磨后的液體用紗布過濾后,得到一種綠色的液體.把其倒入離心管中,進行適當強度的離心分離,得到沉淀(沉淀A).將此沉淀用電子顯微鏡進行觀察時,可發(fā)現(xiàn)細胞壁的碎片和(甲)膜上具有許多小孔的球狀結構.將其上清液的綠色部分進行較強力離心分離時,綠色部分幾乎全部沉淀(沉淀B).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此沉淀,發(fā)現(xiàn)有許多(乙)直徑為幾微米的細胞器.又把幾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強的離心力進行分離時,可得沉淀(沉淀C).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此沉淀,則發(fā)現(xiàn)(丙)許多直徑約0.5 μm的球形或短棒形,內外包著兩層膜且內膜向內折疊的細胞器.如繼續(xù)進行強力離心時,可使上部的澄清部分中的小微粒都沉淀,此沉淀(沉淀D)中含有許多(。┲睆郊s0.02 μm的致密小顆粒和(戊)由該顆粒所附著的膜構成的細胞器.
(1)本實驗采用的方法是
 

(2)上述短文中甲~戊所示的細胞結構名稱分別是
 
(從所給選項中選)
供選項
A 細胞核 葉綠體 線粒體 內質網(wǎng) 核糖體
B 線粒體 葉綠體 細胞核 內質網(wǎng) 核糖體
C 細胞核 葉綠體 線粒體 核糖體 內質網(wǎng)
D 線粒體 葉綠體 細胞核 核糖體 內質網(wǎng)
(3)下文①~⑥是對上述沉淀A~D所含有關結構的敘述.請從①~⑥中找出正確答案填入各自的橫線上.沉淀A
 
;沉淀B
 
;沉淀C
 
;沉淀D
 

①具有全透性的性質,對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具有維持作用
②是蛋白質合成的主要場所
③含有大量的DNA
④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氧化酶
⑤含有合成葡萄糖或淀粉有關的酶
⑥是合成某些專供輸送到細胞外的蛋白質的細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為了探究酵母菌生長的最適溫度,他們利用如圖裝置設置了5組實驗,每個裝置中都加人等量的葡萄糖絡液.如表為該小組的實驗結果(單位:106個/mL).
時間
溫度
0h24h48h72h96h120h
15℃1.23.03.84.64.03.2
20℃1.25.05.34.22.11.2
25℃1.25.25.64.62.91.0
30℃1.24.95.54.82.21.3
35℃1.21.51.82.02.21.3
(1)實驗過程中,每隔24小時取,定量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胞計數(shù),估算試管中酵母菌種群密度,這種方法稱為
 
法.為了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需要嚴格控制實驗中的
 
(至少答兩點)等無關變量.
(2)據(jù)表分析,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最適溫度范圍是
 
℃.同一溫度條件下,若提高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接種量,則該組別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將
 

(3)如果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甲圖裝置中的紅色液滴
 
移動;如果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甲圖裝置中的紅色液滴
 
移動.
(4)利用蘋果生產果酒,通常先將蘋果榨汁,榨汁時若加人適量的果膠酶,可將果膠分解成
 
,從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經(jīng)酵母菌發(fā)酵生成果酒后,若需進一步利用該裝置生產蘋果醋,則需改變的條件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二倍體哺乳動物體細胞不易進行基因操作和篩選,而生殖細胞已高度分化,不能在體外擴增培養(yǎng).我國科學家建立了小鼠哺乳動物單倍體胚胎干細胞系,為基因操作找到了新的動物模型.過程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③過程通常采用的技術是
 
,啟動子的作用是
 
.設計EcoRⅠ和BamHⅠ雙酶切的目的是
 

(2)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取自囊胚的
 
,和生殖細胞相比,單倍體胚胎干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的條件下,可以
 

(3)在①過程中,科學家采用兩種策略來獲得小鼠的單倍體胚胎,-是將受精后獲得的合子胚胎的雌原核去除,另-種方法可能是
 

(4)④過程采用的技術手段是
 
,由此可見,單倍體胚胎干細胞能夠代替精子,使卵細胞成功“受精”.
(5)⑥過程用到的技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個步驟,其中核心步驟是
 
;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技術手段,這一技術的原理是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
 
,具體過程是在
 
(填寫特殊的條件)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yǎng)在人工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上,給予適宜的條件,誘導其經(jīng)過
 
產生愈傷組織,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3)生態(tài)工程是實現(xiàn)
 
經(jīng)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請寫出它遵循的基本原理(答兩項):
 

(4)下列有關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都能制造出新的蛋白質
B.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通常需發(fā)添加血清或血漿
C.動物胚胎移植時,通常要在體外培養(yǎng)到囊胚期
D.DNA連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使核苷酸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屬于同一種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果實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較低濃度的脫落酸噴灑,能防止落花落果
B、用秋水仙素處理番茄幼苗,促使結出無籽果實
C、受精后,胚珠發(fā)育中合成生長素促進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D、用細胞分裂素處理未受粉的雌蕊,能發(fā)育成無籽果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與植物根系的聯(lián)合體.菌根真菌從土壤中吸取養(yǎng)分和水分供給植物,植物為菌根提供糖類等有機物.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試驗區(qū)進行菌根真菌接種,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圖為接種菌根真菌后試驗區(qū)內兩種主要牧草種群密度和群落物種豐富度的變化結果.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圖中生物種群密度數(shù)值應采用樣方法調查
B、據(jù)圖推測,兩種牧草中菌根依賴程度更高的是優(yōu)質牧草
C、接種菌根真菌后,該試驗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提高
D、據(jù)題中信息推測各生物之間僅存有共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分別為兩種細胞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
A、圖a表示線粒體,[H]與氧結合形成水發(fā)生在有折疊的膜上
B、圖b表示葉綠體,直接參與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
C、兩圖所示意的結構與ATP形成有關的酶都在內膜和基質中
D、兩圖代表的細胞器都與能量轉換有關并可共存于一個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