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可遺傳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基因可自發(fā)突變?yōu)閍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復突變?yōu)锳基因
B、殺蟲劑作為化學因素誘導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突變,導致害蟲抗藥性增強
C、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間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
D、Ti質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農(nóng)桿菌的DNA上,屬于染色體變異
考點:基因重組及其意義,基因突變的特征,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
專題:
分析:1、基因突變的特征: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
2、基因重組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類.前者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另外,外源基因的導入也會引起基因重組.
解答: 解:A、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和回復性,A錯誤;
B、突變在自然條件下就可進行,不是因殺蟲劑的使用而發(fā)生突變,B錯誤;
C、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C正確;
D、Ti質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農(nóng)桿菌的DNA上屬于基因重組,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重組的類型,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雄鹿有角、雌鹿無角,通常情況下這種鹿的雌雄個體分群活動(生殖季節(jié)除外).有人提出“形態(tài)相同的個體群集能降低被捕食的風險”.為探究此假說是否成立,某同學用狗(能將拋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來)、項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組實驗:甲組同時向流水池中拋出2個相同項圈,乙組同時拋出2個相同棍棒,丙組則同時拋出1個項圈和1個棍棒.記錄每次拋出后狗叼回第一個漂浮物的時間.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實驗中項圈相當于該草原上的雌鹿
B、實驗中項圈或棍棒相當于該草原上的雌鹿和雄鹿
C、若丙組平均時間大于其他兩組,則實驗結果支持該假說
D、測試時要求甲乙丙3組拋出項圈或棍棒的距離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某些病毒可能導致細胞發(fā)生癌變
B、癌變細胞的酶活性降低導致代謝減緩
C、癌變細胞有可能被人體免疫系統(tǒng)清除
D、癌變細胞黏著性降低,容易發(fā)生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方法是生物學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學研究所選擇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用樣方法調查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為更好計算個體數(shù)量應將樣方中的其它植物拔除
B、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土壤動物的豐富度時,應防止標志物脫落
C、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時,應統(tǒng)計方格內(nèi)和四邊上的菌體
D、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可以用目測估計法統(tǒng)計各種群的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紫茉莉的遺傳信息儲存于它的(  )
A、DNA或RNA分子中,在細胞核與細胞質中
B、DNA分子中,在細胞核中
C、DNA和RNA分子中,在細胞核與細胞質中
D、DNA分子中,在細胞核與細胞質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大腸桿菌和酵母菌在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大腸桿菌沒有(  )
A、細胞壁B、細胞膜
C、核糖體D、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nèi)細胞膜外某物質濃度變化與該物質進入細胞膜內(nèi)速度的關系,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
B、該物質通過膜時必須與載體蛋白結合
C、該物質可能是水或甘油
D、該物質只能從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蔥表皮細胞作實驗材料,是因為該細胞具有( 。
A、伸縮性很小的細胞壁
B、功能完善的細胞膜
C、能夠流動的細胞質
D、大而醒目的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化合物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下列化學結構的名稱:A:
 
;B:
 
; D:
 

(2)該化合物名稱為
 
,是由
 
個基本單位經(jīng)
 
而成的.
(3)一分子該化合物中含
 
個肽鍵,可以用
 
表示;形成一分子該化合物時,分子總量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