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樣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組(原始水樣)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組(添加N) | 3 | 1.5 | 2 | 2.5 | 19 | 19 | 18 | 17 | 18 |
C組(添加P) | 8 | 9 | 9.5 | 10 | 9.5 | 9.5 | 7.5 | 7.5 | 7 |
D組(無添加 | 0.2 | 0.2 | 0.3 | 1 | 9 | 9 | 7 | 7 | 6.5 |
分析 1、由題干“洞庭湖上游沿岸某工廠是否為污染源”結(jié)合表格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實驗目的是:檢查某加工廠是否對鄰近河水產(chǎn)生N和P的污染.
D組未作處理,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2、本題通過觀察圖象來考查水資源的污染和防治,觀察圖象要注意三點,即起點、拐點、終點,只有理解好這三點意義,圖象才正確.水體污染出現(xiàn)富營養(yǎng)化,導致水中植物死亡,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逐漸減少,則水中溶解氧氣也逐漸減少.
解答 解:(1)A、該圖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一個定值,這不符合實際,A錯誤;
B、該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減少,后來又逐漸增多,這是不可能,因為隨著富營養(yǎng)化的加劇,植物死亡,水中氧氣越來越少了,B錯誤;
C、該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減少,后來又逐漸增多,而且呈周期性變化,這也是不可能的,C錯誤;
D、最初是水體污染較小,水中植物死亡的少,水中氧氣還能維持較高的含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體污染加重,植物死亡的增多,水中氧氣含量就大幅度減小,幾乎被一些微生物耗盡,D正確.
故選:D.
(2)A組數(shù)據(jù)工廠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藍藻數(shù)量明顯多于上游,故可以判斷該工廠是污染源.D組未作處理,故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由實驗表格可看出添加P或N能限制藍藻增長,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C組從⑤開始與水樣基本相同,由此可得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標.
(3)某些藍藻會產(chǎn)生并分泌一些代謝產(chǎn)物(如毒素等),對魚類等水生動物造成危害,從而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只有終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發(fā)揮其自凈功能,再輔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這種“綠色污染”.
故答案為:
(1)D
(2)工廠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藍藻數(shù)量明顯多于上游 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標還是P含量超標 工廠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標
(3)恢復力
點評 本題結(jié)合表格數(shù)據(jù),考查生態(tài)問題的相關(guān)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⑤⑥ | B. | ②③⑤⑥⑦ | C. | ②⑤⑥⑦ | D. | ②④⑤⑥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細胞 | 管腔中Na+→上皮細胞 | 上皮細胞中氨基酸→組織液 |
A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主動運輸 |
B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C | 被動運輸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D | 主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被動運輸 |
A. |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 B. |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 ||
C. |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 D. | 主動運輸 被動運輸 被動運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生物體內(nèi),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雙向傳導 | |
B. | 神經(jīng)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為靜息狀態(tài)的零電位 | |
C. | 突觸小體完成“電信號一化學信號一電信號”的轉(zhuǎn)變 | |
D. | 神經(jīng)纖維膜內(nèi)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8m | B. | 18(m-2)+4 | C. | 18(m-3)+4 | D. | 18(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③④依次為年齡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種群數(shù)量、性別比例 | |
B. | 種群數(shù)量還受自然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 |
C. | 研究城市人口的變遷,遷入率和遷出率是不可忽視的 | |
D. | 種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變化趨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二下期未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山區(qū)坡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jù)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jīng)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nèi),經(jīng)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①、②、③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相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c點后,該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一定是喬木
B.圖中a→b階段,物種②種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遷入率大于遷出率
C.圖中0→a階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層現(xiàn)象
D.圖中b→c階段,物種②比物種①更能耐受弱光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