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時先用甲基綠染液,再用吡羅紅染液 | |
B. | 用8%的鹽酸目的之一是使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利于染色 | |
C. | 本實驗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或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做實驗材料 | |
D. | 用高倍顯微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呈綠色的染色體和呈紅色的RNA分子 |
分析 1、實驗原理
①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zhì)中.
②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RNA的親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③鹽酸(HCl)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
2、具體過程為: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3、該實驗結論為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因為細胞核區(qū)域由于存在DNA被染成綠色,細胞質(zhì)區(qū)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紅色.
解答 解:A、染色時應將甲基綠染液和吡羅紅染液混合使用,A錯誤;
B、用8%的鹽酸目的之一是使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利于染色,B正確;
C、本實驗不能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做實驗材料,其中紫色會影響顏色觀察,C錯誤;
D、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DNA或RNA分子,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具體過程,其中鹽酸的作用與染色劑是掌握的重點,同時還要明確DNA和RNA的分布除了實驗所涉及到的位置,還分布在哪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三門峽市高二6月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將貯藏的馬鈴薯(塊莖)放入蒸餾水中,水分通過 的方式進入馬鈴薯細胞,引起馬鈴薯鮮重增加。隨著蒸餾水處理時間延長,該馬鈴薯鮮重不再增加,此時,馬鈴薯細胞的滲透壓比處理前的 。
(2)將高溫殺死的馬鈴薯細胞放入高濃度的NaCl溶液中, (填“會”或“不會”)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
(3)將發(fā)芽的馬鈴薯制成勻漿,使其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淀,說明該馬鈴薯勻漿中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綠色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夜晚進行呼吸作用 | |
B. | 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既可進行有氧呼吸,又可進行無氧呼吸 | |
C. | 在進行無氧呼吸時,植物細胞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動物細胞是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 |
D. | 若水稻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0.3時,CO2釋放量的相對值0.7,則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切斷甲圖中的a點,則刺激b點后,a點會興奮,肌肉會收縮 | |
B. | 若乙圖為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興奮經(jīng)過此處的信號轉(zhuǎn)換是化學信號→電信號 | |
C. | 丙圖中,與B點生長素作用效果相比,C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產(chǎn)生抑制效果 | |
D. | 丁圖中A、B可以表示在等等量過氧化氫溶液中分別加入8滴、5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后的氣體變化情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元素 | O | C | H | N | P | S |
玉米細胞(干) | 44.43 | 43.57 | 6.24 | 1.46 | 0.20 | 0.17 |
人細胞(干) | 14.62 | 55.99 | 7.46 | 9.33 | 3.11 | 0.78 |
活細胞 | 65.0 | 18.0 | 10.0 | 3.0 | 1.40 | 0.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線粒體 | B. | 內(nèi)質(zhì)網(wǎng)、線粒體、葉綠體 | ||
C. | 內(nèi)質(zhì)網(wǎng)與線粒體 | D. | 葉綠體、線粒體、核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