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有關盂德爾的“假說-演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孟德爾所作的假說內容之一是“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
C、孟德爾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
D、“F1能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配子”屬于推理內容
考點: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和驗證
專題:
分析:閱讀題干和選項可知,本題是盂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的解釋和驗證,梳理盂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的解釋與驗證的內容,根據選項描述做出判斷.
解答: 解:盂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的解釋的內容是: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遺傳因子是成單存在的;受精時,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均等.孟德爾在提出假說之后為了驗證假設是否正確又做了測交實驗.所以
A、孟德爾所作的假說內容之一是“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正確.
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正確.
C、孟德爾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正確.
D、“F1能產生數量相等的兩種配子”屬于假說內容.D錯誤.
故應選D.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和驗證,主要考查學生對假說演繹法的理解和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關于酶固定化技術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
A、只能利用物理學的方法進行酶的固定
B、固定的載體一般為液態(tài)的
C、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
D、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復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某高等動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機制,甲~丙表示器官,a~e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溫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時,就會出現a→b→激素①分泌的現象,這體現了激素分泌的
 
特點.激素①主要通過影響核內
 
過程來調節(jié)生命活動.
(2)若結構乙表示胰島A細胞,結構甲可直接調節(jié)乙影響激素②的合成與分泌,該過程直接作用于乙的化學物質是
 
,激素②作用的靶細胞主要是肝細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謝變化是
 
,血糖升高.
(3)c→d所需的原料是
 
.動物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平衡,原因是
 

(4)當較長時間飲水不足時,機體內的
 
增高,刺激甲中的感受器,由甲分泌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以保持體內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改變培養(yǎng)基中IAA(生長素)與KT(一種人工合成的細胞分裂素)的比例時,可改變煙草愈傷組織的分化方向,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激素添加量
(mg?L-1
IAA 3 3 0.03 -
KT 0.2 0.02 1 0.2
生長狀況 愈傷組織 生根 莖葉分化 無生長
A、愈傷組織分化成為根、莖和葉的過程叫脫分化
B、培養(yǎng)基中添加IAA可以促進生長和生根
C、只要培養(yǎng)基中添加KT,細胞就能分裂
D、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IAA與KT的比值較高時,有利于莖葉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甲為小島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網簡圖.有人向小島引入一定數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變色蜥和較大的地面節(jié)肢動物為食),跟蹤調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對照組的變化,發(fā)現沙氏變色蜥和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較大(見圖乙),而其它生物數量變化相對較。铝姓f法正確的是( 。
A、沙氏變色蜥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其與卷尾鬣蜥的種間關系是競爭
B、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變色蜥的主要活動范圍從樹基部向上移,群落的水平結構發(fā)生改變
C、引入卷尾鬣蜥后,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趨勢是減少
D、引入卷尾鬣蜥后,小島生態(tài)系統(tǒng)將遭到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脂人群相對增多.脂類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進行運送,并可與細胞膜上存在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進入細胞內進行代謝(如圖所示).對該圖分析不合理的( 。
A、圖中物質X很可能是具有識別功能的受體蛋白
B、與血漿脂蛋白結合后,物質X會進入細胞內,并在溶酶體酶的作用下被水解為氨基酸
C、該過程的完成與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密切相關
D、該過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已知突觸小體釋放的某種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可導致突觸后膜Ca2+內流,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抑制.能正確表示突觸前膜釋放該種遞質時、突觸后膜接受該種遞質后的膜電位狀況以及信息的傳遞方向的圖示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為AaBb)產生的花粉進行單倍體育種的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程①屬于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必須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B、過程②通常使用的試劑是秋水仙素,作用時期為有絲分裂間期
C、通過過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為aaBB的可能性為
1
4
D、通過過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
植物微型繁殖技術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范疇.草莓生產傳統(tǒng)的繁殖方式易將所感染的病毒傳播給后代,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差,運用植物微型繁殖技術可以培育無病毒幼苗.請你以一個實驗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此項研究,完成下列有關實驗設計.
I.無病毒試管苗培育
?實驗原理
(6)草莓微型繁殖能成功的理論基礎是
 
.植物體的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最終能夠形成完整的植株.培養(yǎng)的階段:預備階段-誘導去分化階段-再分化階段-移栽階段.
?實驗器材
草莓植株、MS培養(yǎng)基、0.1%氯化汞水溶液、滅菌鍋、剪刀、蒸餾水、培養(yǎng)皿,三角瓶,等等.
?實驗步驟
(7)第一步:預備階段.主要是進行選擇合適的
 
并消毒和培養(yǎng)基的選擇并滅菌.在經歷預備階段--誘導去分化階段中,選用的MS培養(yǎng)基中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或類似物,有利于外植體轉變成未分化狀態(tài)的細胞.
(8)第二步:誘導去分化階段.這個階段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主要原因是由于在_
 
誘導下,外植體的部分細胞從已分化狀態(tài)轉變?yōu)槟┓只癄顟B(tài).
第三步:形成芽和根的階段.  第四步:移栽階段.
?實驗現象觀察:觀察將愈傷組織誘導形成的芽,再接種在誘導生根的培養(yǎng)基中卻未
形成根,仍分化出了芽.
?實驗結果分析
(9)上述記錄的實驗現象沒有出現預期結果的原因是
 

II.在實驗中發(fā)現試管苗培養(yǎng)在含不同濃度蔗糖的培養(yǎng)基上一段時間后,單株鮮重會有不同的變化.某同學就發(fā)現的事實進行檢驗.
(10)【假設】.
(11)【實施】
i)實驗中的對照組設置是
 

ii)在實驗過程中,用含有不同濃度蔗糖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試管苗,一段時間后,觀察與記錄單株鮮重及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實驗組某學生將其觀察到的現象轉化成如右圖表示.
【結果與分析】
(12)據圖分析,隨著培養(yǎng)基中蔗糖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的   變化趨勢是
 
,單株鮮重的變化趨勢是
 

據圖推測,在誘導試管苗生根的過程中,應
 
(降低/增加)培養(yǎng)基中蔗糖濃度,以便提高試管苗的自養(yǎng)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