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運用原電池原理設計實驗,驗證 Cu2+、Fe3+氧化性的強弱。請寫出電極反應式。
(1)負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在方框內(nèi)畫出實驗裝置圖,要求用燒杯和鹽橋,并標出外電路中電子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正丁醛是一種化工原料。某實驗小組利用如下裝置合成正丁醛。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相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
沸點/℃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
正丁醇 | 117.2 | 0.810 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 7 | 微溶 |
實驗步驟如下:將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燒杯中,加30 mL水溶解,與5 mL濃硫酸形成混合溶液,將所得溶液小心轉(zhuǎn)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幾粒沸石,加熱。當有蒸氣出現(xiàn)時,開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過程中保持反應溫度為90~95 ℃,在E中收集90 ℃以下的餾分。將餾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層,有機層干燥后蒸餾,收集75~77 ℃餾分,產(chǎn)量3.2g。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Na2Cr2O7溶液和濃硫酸添加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加熱后發(fā)現(xiàn)未加沸石,應采取的正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裝置圖中,E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4)檢驗粗產(chǎn)品中的正丁醛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適當?shù)奈淖趾头磻匠淌奖磉_)
(5)反應溫度應保持在90~95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實驗中,正丁醛的產(chǎn)率為_______________ %(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 五種物質(zhì)中均含有同一種短周期主族元素R, 它們能發(fā)生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關系,已知A、B、D、E四種物質(zhì)均難溶于水,單質(zhì)R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①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B. 化合物A既能溶于NaOH又能溶于氫氟酸
C. 反應④的離子方程式為:2R+2OH-+2H2O=2RO2-+3H2↑
D. 化合物C的溶液與反應①產(chǎn)生的氣體能夠發(fā)生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主要產(chǎn)物)。1mol某芳香烴A充分燃燒后可以得到8mol CO2和4mol H2O。該烴A在不同條件下能發(fā)生如下所示的一系列變化。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E中官能團名稱為___________。
(2)F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_______________,③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關于F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序號)。
a.能發(fā)生消去反應 b.能與金屬鈉反應
c.1mol F最多能和3mol氫氣反應 d.分子式是C8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Ⅰ.純過氧化氫是淡藍色的黏稠液體,可與水以任意比混合,水溶液俗稱雙氧水,為無色透明液體。實驗室常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工業(yè)上過氧化氫是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常用于消毒、殺菌、漂白等。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圍繞過氧化氫開展了調(diào)查研究與實驗,請你參與其中一起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寫出過氧化氫的電子式:____________。
(2)實驗室中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當生成標準狀況下2.24L O2時,轉(zhuǎn)移電子為______ mol。
(3)該興趣小組的同學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H2O2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弱。請寫出H2O2在其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______。(只寫第一步)
(4)同學們發(fā)現(xiàn)向滴加了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H2O2后,溶液中紅色消失。關于褪色原因:甲同學認為H2O2是二元弱酸,消耗了OH-使紅色消失;乙同學認為H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甲、乙兩位同學的說法是否正確:___________
Ⅱ.工業(yè)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物脫除技術。反應原理如圖所示:
(1)由上圖可知SCR技術中的氧化劑為________。
(2)用Fe作催化劑加熱時,在氨氣足量的情況下,當NO2與N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時,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研究減少CO2排放是一項重要課題。CO2經(jīng)催化加氫可以生成低碳有機物,主要有以下反應:
反應①:CO2(g)+3H2(g)CH3OH(g)+H2O(g) △H1= -49.6 kJ/mol
反應②:CH3OCH3(g)+H2O(g)2CH3OH(g) △H2= +23.4 kJ/mol
反應③:2CO2(g)+6H2(g)CH3OCH3(g)+3H2O(g) △H3=___________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的推理正確的是
A.向CuSO4·5H2O晶體中滴加濃硫酸,晶體表面變?yōu)榘咨,說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
B.向溶液X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X中含
C.向品紅溶液中通入氣體Y,溶液變?yōu)闊o色,加熱后變紅,說明Y為SO2
D.向溶液Z中通入Cl2,再滴加KSCN溶液后變紅,說明溶液Z中含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名稱:
①1-溴丁烷與氫氧化鈉乙醇溶液共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甲基-1,3-丁二烯與等物質(zhì)的量的單質(zhì)溴在60℃時發(fā)生1,4-加成反應:_________________
③甲苯制備TNT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系統(tǒng)命名法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2,6﹣二甲基﹣4﹣乙基辛烷(寫出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2Ag+(aq) +Cu(s) =Cu2+(aq) +2Ag(s)設計的原電池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電極 X 的材料是_____; 電解質(zhì)溶液 Y 是________;
(2)銀電極為電池的_____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__X 電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___
(3)外電路中的電子是從_____電極流向_____電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氯化鋁溶液與氨水反應:Al3++3OH-=Al(OH)3↓
B.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2Fe3++3Cu=2Fe+3Cu2+
C.氧化鎂與稀硝酸反應:MgO+2H+=Mg2++H2O
D.稀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種離子,所含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均為2mol。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有氣泡產(chǎn)生,且溶液中陰離子種類不變(不考慮水的電離和離子的水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溶液中所含的離子是:Fe2+、Al3+、SO42-、NO3-
B.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產(chǎn)生的氣體分子數(shù)為1/3NA
C.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后若再滴加FeCl2溶液,沒有現(xiàn)象
D.若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灼燒,最終所得固體的質(zhì)量為16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