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如下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強弱.
查閱資料:①常溫下,高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氯氣;②溴單質易揮發(fā),碘單質易生華;③淀粉溶液遇到碘單質變藍色;
④溴、碘在不同溶劑中所形成溶液(從稀到濃)的顏色變化如圖所示.
四氯化碳
黃→棕橙→橙紅
深黃→褐紫→深紫
實驗方案:該小組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裝置氣密性完好)
實驗過程:
Ⅰ先打開彈簧夾,再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的溶液都變黃時,加緊彈簧夾
Ⅲ當B中的溶液由黃色變?yōu)樽厣珪r,關閉活塞a
Ⅳ…
回答以下問題:
(1)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xiàn)象是A中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2KI═I2+2KCl;
(2)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打開活塞b,將分液漏斗中的黃色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試管D振蕩,靜置,觀察到D中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說明溴的氧化性強于碘,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I-+Br 2=2Br-+I2
(3)由實驗得到的氯、溴、碘單質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l2>Br2>I2;
(4)你認為實驗中為什么要加過程Ⅲ這一步操作,請簡述個人觀點B、C中的NaBr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單質比黃色溶液C中的多,說明C中還存有溴離子,不存在氯氣,確保了氯氣不干擾溴與碘化鉀的反應.

分析 A裝置: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與濃鹽酸反應: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生成氯氣,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氯氣與濕潤的淀粉碘化鉀反應:Cl2+2I-═I2+2Cl-,碘單質遇淀粉顯示藍色,B裝置:氯氣的氧化性強于溴,將氯氣通入NaBr溶液中會有單質溴生成,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2+2Br-═Br2+2Cl-;浸有氫氧化鈉的棉花吸收氯氣、溴蒸氣,C裝置: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C中生成的溴通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靜至后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
(1)氯氣氧化性強于單質碘,碘遇淀粉變藍色;
(2)如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則說明有碘生成,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應將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靜至后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
(3)根據(jù)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分析,氧化性Cl2>Br2>I2;
(4)當B中的溶液由黃色變?yōu)樽厣珪r,關閉活塞a,保證C中還存有溴離子,避免氯氣干擾溴與碘化鉀的反應.

解答 解:(1)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與濃鹽酸反應: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生成氯氣,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氯氣與濕潤的淀粉碘化鉀反應:Cl2+2KI═I2+2KCl,碘單質遇淀粉顯示藍色,
故答案為:A中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Cl2+2KI═I2+2KCl;
(2)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應將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靜至后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操作為:打開活塞b,將分液漏斗中的黃色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試管D振蕩,靜置,觀察到D中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說明溴的氧化性強于碘,反應為:2I-+Br 2=2Br-+I2,
故答案為:打開活塞b,將分液漏斗中的黃色溶液滴入D中,關閉活塞b,取下試管D振蕩,靜置,觀察到D中CCl4層溶液變?yōu)樽霞t色,說明溴的氧化性強于碘;2I-+Br 2=2Br-+I2
(3)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氯氣與濕潤的淀粉碘化鉀反應:Cl2+2KI═I2+2KCl,碘單質遇淀粉顯示藍色,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B裝置:將氯氣通入NaBr溶液中會有單質溴生成,氯的氧化性強于溴,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2KI+Br 2=2KBr+I2,溴的氧化性強于碘,所以氧化性Cl2>Br2>I2
故答案為:Cl2>Br2>I2;
(4)B、C中的NaBr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單質比黃色溶液C中的多,說明C中還存有溴離子,不存在氯氣,如有氯氣,氯氣會繼續(xù)氧化溴離子,所以能保證氯氣不干擾溴與碘化鉀的反應,
故答案為:B、C中的NaBr溶液的濃度和體積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單質比黃色溶液C中的多,說明C中還存有溴離子,不存在氯氣,確保了氯氣不干擾溴與碘化鉀的反應.

點評 本題為探究題和實驗設計題,用以比較鹵素單質的氧化性強弱,注意本題中要排除干擾因素的存在,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知識以及鹵素的性質是解答的關鍵,綜合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Y、Z的簡單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W與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Z原子的L層電子數(shù)比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多5,W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三種營養(yǎng)元素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質的沸點:W>XB.Y的最高化合價為+7
C.原子半徑:r(W)<r(X)<r(Y)<r(Z)D.W、X、能存在于同一離子化合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工廠廢水中含游離態(tài)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其濃度.
①取水樣10.0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m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劑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然后注入0.01mol•L-1 Na2S2O3溶液,調整液面,記下讀數(shù).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加入的指示劑是淀粉溶液.
(2)步驟②應使用堿式滴定管.
(3)步驟③當待測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且不再變化即達終點,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mL,
則廢水中Cl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mol/L.
(4)Cl2的實際濃度比所測濃度應偏。ā捌蟆薄ⅰ捌 被颉跋嗟取保,造成誤差的原因是因為步驟②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未用標準液(Na2S2O3溶液)潤洗,測出的c(Cl2)大于實際濃度.(若認為沒有誤差,此問不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A、B、C、D 是四種常見單質,其對應元素的原子質子數(shù)依次增大,甲、乙、丙、丁為常見化合物.它們之間有如下轉化關系: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為H2;乙的化學式為Fe3O4
(2)D與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FeCl3=3FeCl2
(3)B與NaOH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l+2OH-+2H2O=2AlO2-+3H2↑,該反應的氧化劑為H2O.
(4)B生成D 的反應稱為鋁熱反應,實驗室中,進行這個反應的操作為一定量的鋁熱劑,一層氯酸鉀,插上燃燒的鎂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學生欲通過實驗方法驗證Fe2+的性質.
(1)該同學在實驗前,依據(jù)Fe2+的還原性,填寫了下表.
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數(shù)滴濃硝酸,振蕩試管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變黃Fe2++NO${\;}_{3}^{-}$+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該同學進行實驗.觀察到液面上方氣體逐漸變?yōu)榧t棕色,但試管中溶液顏色卻變?yōu)樯钭厣?br />為了進一步探究溶液變成深棕色的原因,該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應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變紅色,后者(加了數(shù)滴濃硝酸的FeSO4溶液)變紅.該現(xiàn)象的結論是Fe2+被硝酸氧化為Fe3+
(3)該同學通過查閱資料,認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與溶液中Fe2+或Fe3+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為此他利用如圖裝置(氣密性已檢驗,尾氣處理裝置略)進行探究.
。蜷_活塞a、關閉b,并使甲裝置中反應開始后,觀察到丙中溶液逐漸變?yōu)樯钭厣,而丁中溶液無明顯變化.
ⅱ.打開活塞b、關閉a,一段時間后再停止甲中反應.
ⅲ.為與ⅰ中實驗進行對照,更換丙、丁后(溶質不變),使甲中反應繼續(x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步驟ⅰ中相同.
①銅與足量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4HNO3(濃)=Cu(NO)3+2NO2↑+2H2O;
②裝置乙的作用是使NO2轉化為NO;
③步驟ⅱ的目的是排出乙右側裝置中殘留的NO2;
④該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與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與Fe3+作用得到).
(4)該同學重新進行(1)中實驗,觀察到了預期現(xiàn)象,其實驗操作是向盛有濃硝酸的試管中滴入數(shù)滴新制FeSO4溶液,振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興趣小組在網(wǎng)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鉀、鈣、鈉、鎂等活潑金屬都能在CO2氣體中燃燒.他們對鈉在CO2氣體中燃燒后生成的白色物質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將燃燒的鈉迅速伸入到盛有裝滿CO2的集氣瓶中,鈉在其中繼續(xù)燃燒至完全,反應后冷卻,瓶底附著黑色顆粒,瓶壁上粘附著白色物質.
(1)通過鈉在CO2氣體中燃燒的實驗,你認為物質燃燒的條件是有可燃物;有助燃劑(氧化劑);可燃物必須達到著火點.
(2)實驗室不小心發(fā)生鈉著火,下列滅火方法正確的是D
A.用水撲滅    B.用泡沫滅火器撲滅    C.用干粉滅火器撲滅    D.用砂子撲滅
[提出假設]
假設1:白色物質是Na2O.
假設2:白色物質是Na2CO3
假設3:白色物質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假設]該小組對燃燒后生成的白色物質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方案1取少量白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振蕩,樣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成紅色白色物質為Na2O
方案2①取少量白色物質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振蕩,樣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
②靜置片刻,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無明顯現(xiàn)象
[思考與交流]
(3)甲同學認為方案1得到的結論不正確,其理由是碳酸鈉溶液水解顯堿性,使酚酞變紅.
(4)乙同學認為方案2得到的結論正確,白色物質為Na2CO3.理由是方案2的①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是BaCO3,所以燃燒后的白色物質中有Na2CO3,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燃燒后的白色固體中無Na2O.
(5)寫出鈉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Na+3CO2=2Na2O2+C.
(6)丙同學認為白色物質有可能是氫氧化鈉.你是否同意丙同學的觀點,并簡述理由:不同意,因為反應物中無氫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學生欲通過實驗驗證Fe2+的性質.
(1)該同學在實驗前,依據(jù)Fe的還原性,填寫了下表.
實驗操作預期現(xiàn)象離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數(shù)滴濃硝酸,振蕩試管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溶液顏色逐漸變黃Fe2++NO3-+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該同學進行實驗,觀察到液面上方氣體逐漸變?yōu)榧t棕色,但試管中溶液顏色卻變?yōu)樯钭厣疄樘骄咳芤鹤優(yōu)樯钭厣脑,該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應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變紅色,后者變紅.該現(xiàn)象的結論是Fe2+被硝酸氧化為Fe3+
(3)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與溶液中Fe3+或Fe2+發(fā)生反應而得到的.為此他利用如圖裝置(氣密性已檢驗,尾氣處理裝置略)進行探究.

Ⅰ、打開活塞a,關閉b,并使甲裝置中反應開始后,觀察到丙中溶液逐漸變?yōu)樯钭厣,而丁中溶液并無明顯變化.
Ⅱ、打開活塞b、關閉a,一段時間后再停止甲中反應.
Ⅲ、為與I中實驗對照,更換丙、丁后,使甲中反應繼續(x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與步驟I中相同.
①銅與足量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②裝置乙的作用是使NO2轉化為NO;
③步驟II的目的是排出乙右側裝置中殘留的NO2
④該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與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與Fe3+作用得到).
(4)該同學重新進行(1)中實驗,觀察到了預期現(xiàn)象,他的實驗操作是向盛有濃硝酸的試管中滴入數(shù)滴新制FeSO4溶液,振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化學與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蘋果放在空氣中久置變黃和紙張久置變黃原理相似
B.高溫或日常用的消毒劑可使禽流感病毒蛋白質變性
C.鋼鐵制品和銅制品既能發(fā)生吸氧腐蝕又能發(fā)生析氫腐蝕
D.誤食重金屬鹽引起人體中毒,可喝大量的食鹽水解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甲、乙、丙三種化合物均由氫、氮、氧、銅四種元素中兩種元素組成.常溫下,甲是一種含氮質量分數(shù)為87.5%的液態(tài)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與空氣中某種主要成份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乙和丙是銅的兩種常見氧化物,乙是新制的氫氧化銅與乙醛反應的還原產(chǎn)物.試回答下列問題:
(1)甲的結構式
(2)甲和丙反應的產(chǎn)物中含有乙和一種氣態(tài)單質,寫出其化學方程式N2H4+4CuO=2Cu2O+N2↑+2H2O.
(3)向乙固體中加入過量硫酸酸化的硫酸鐵溶液,乙固體完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
①寫出其離子方程式Cu2O+2Fe3++2H+=2Cu2++2Fe2++H2O.
②若所得溶液陽離子濃度均約為0.1mol•L-1,再向所得混合液中加丙,最先得到Fe(OH)3沉淀(不同濃度的金屬離子開始和完全以氫氧化物沉淀的pH如圖).

③向上述混合液加入有機萃取劑(RH)發(fā)生反應:2RH(有機相)+Cu2+(水相)?R2Cu(有機相)+2H+(水相),已知其它陽離子與該有機物不能發(fā)生反應,也不相溶.試設計實驗驗證有機相中含有銅元素取有機層,加入鹽酸或稀硫酸,振蕩后水層呈藍色,則證明有機相中含有銅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