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3.有一種工業(yè)廢水,已知其中含有大量的FeSO4,少量的Ag+和Na+以及部分污泥.為了回收金屬銀和硫酸亞鐵,實驗步驟如下.請將(2)到(6)每一步驟的目的填寫在對應的橫線上(不必寫化學方程式).
(1)過濾,出去污泥,
(2)濾液中加入過量鐵粉,使Ag+還原為金屬銀,
(3)過濾,將銀和過量鐵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4)將混有鐵粉的Ag用稀硫酸處理,使鐵粉溶解,
(5)過濾,分離出銀,
(6)將第(3)和(5)步的濾液合并,蒸發(fā)濃縮,冷卻,使硫酸亞鐵結晶析出,
(7)過濾,得到硫酸亞鐵晶體.

分析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Ag+:加入過量的鐵粉,使Ag+還原為Ag,將混有Fe粉的Ag用稀H2SO4處理,使Fe溶解,過濾,分離出銀,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2)要從工業(yè)廢水中回收金屬銀和硫酸亞鐵,根據(jù)鐵能將銀離子置換出來的性質,加入過量的鐵粉,使銀全部被置換出來,故答案為:使Ag+還原為金屬銀;
(3)過濾得到銀和鐵的混合物,將銀和過量鐵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故答案為:將銀和過量鐵粉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4)根據(jù)鐵可以和酸發(fā)生置換反應而銀不與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的性質,將得到的固體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使鐵反應,過濾得到銀,故答案為:使鐵粉溶解;
(5)將得到的固體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使鐵反應,過濾得到銀,故答案為:分離出銀;
(6)最后將溶液混合,根據(jù)物質溶解度的不同,加熱得到飽和溶液,然后降溫使硫酸亞鐵晶體析出,然后加熱使硫酸亞鐵晶體失去結晶水從而得到硫酸亞鐵,故答案為:使硫酸亞鐵結晶析出.

點評 本題考查了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的實驗方案的設計,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進行,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物質屬于電解質的是( �。�
A.Na2OB.SO3C.NaCl溶液D.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磷元素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1)P原子價電子排布圖為
(2)四(三苯基膦)鈀分子結構如圖1:

P原子以正四面體的形態(tài)圍繞在鈀原子中心上,鈀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sp3;判斷該物質在水中溶解度并加以解釋不易溶于水.水為極性分子,四(三苯基膦)鈀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分子極性不相似,故不相溶.該物質可用于圖2所示物質A的合成:物質A中碳原子雜化軌道類型為sp、sp2、sp3;一個A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數(shù)目為3.
(3)在圖1中表示出四(三苯基膦)鈀分子中配位鍵:
(4)PCl5是一種白色晶體,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加熱可在148℃液化,形成一種能導電的熔體,測得其中含有一種正四面體形陽離子和一種正六面體形陰離子,熔體中P-Cl的鍵長只有198nm和206nm兩種,這兩種離子的化學式為PCl4+和PCl6-;正四面體形陽離子中鍵角小于PCl3的鍵角原因為兩分子中P原子雜化方式均為sp3雜化,PCl3分子中P原子有一對孤電子對,PCl4+中P沒有孤電子對.孤電子對對成鍵電子的排斥力大于成鍵電子對間的排斥力;該晶體的晶胞如圖3所示,立方體的晶胞邊長為a pm,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則該晶體的密度為417×1030NA×a3g/cm3
(5)PBr5氣態(tài)分子的結構與PCl5相似,它的熔體也能導電,經測定知其中只存在一種P-Br鍵長,試用電離方程式解釋PBr5熔體能導電的原因PBr5=PBr4++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下列烷烴的命名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在錯誤命名右邊寫出正確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mol甲基中含電子數(shù)目為10NA
B.標準狀況下,11.2L己烷所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0.5NA
C.14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3NA
D.常溫下,4gCH4含有2NA個C-H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鐵觸媒(鐵的某氧化物)是工業(yè)合成氨的催化劑.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案研究鐵觸媒的組成.
方案一:用下列流程測定鐵觸媒的含鐵量,確定其組成.

(1)步驟④后面需用酸式滴定管(填儀器名稱)取25.00mL稀釋后溶液.
(2)因為通入Cl2不足量,“溶液B”中還含有FeCl2 或者FeSO4或者Fe2+會影響測定結果.
(3)因為通入Cl2過量且加熱煮沸不充分,“溶液B”中可能含有Cl2.請設計實驗方案檢驗Cl2,完成下列實驗報告.限選試劑:0.1mol•L-1酸性KMnO4溶液、紫色石蕊試液、品紅稀溶液、淀粉-KI溶液、0.1moL•L-1KSCN溶液.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
方案二:用下列實驗方法測定鐵觸媒的含鐵量,確定其組成.

(4)“干燥管C”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CO2和水蒸氣進入B中.
(5)稱取15.2g鐵觸媒進行上述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得“干燥管B”增重11.0g,則該鐵觸媒的化學式可表示為Fe4O5或2FeO•Fe2O3.(相對原子質量:C-12  O-16  Fe-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純堿是工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質.某興趣小組為測定某工業(yè)純堿(假設僅含碳酸氫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下列三種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請?zhí)羁眨?br />方案一:純堿樣品測定剩余固體質量
(1)分別稱取干燥坩堝和純堿樣品的質量,將純堿樣品放人坩堝中充分加熱(如圖1).坩堝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3_ Na2CO3+CO2↑+H2O.
(2)將坩堝置于干燥器中冷卻后稱量.實驗時需要重復“加熱一冷卻一稱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確保碳酸氫鈉完全分解,減少測定誤差.
方案二:純堿樣品溶液測定沉淀質量
(3)稱取m1g樣品,置于小燒杯中,加水溶解.向小燒杯中滴加足量氯化鈣溶液(如圖2).將反應混和物過濾后的下一步操作是洗滌.

(4)沉淀經干燥后稱量為m2g,則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53m250m1
(5)如果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氯化鈣溶液作沉淀劑,在其他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測得樣品中的碳酸鈉質量分數(shù)將比實際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方案三:純堿樣品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6)本實驗采用圖3裝置,C中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
(7)反應前后都要通人N2,反應后通入N2的目的是將B、C裝置中的CO2全部驅入D裝置的堿石灰中,減小實驗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制備溴苯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為三頸燒瓶.
(2)導管口不能插入錐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其原因 是防止倒吸;
(3)右側分液漏斗中的物質在反應后加入用離子方程式表達其作用是Br2+2OH-=Br-+BrO-+H2O.
(4)反應結束向錐形瓶中的液體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可見到現(xiàn)象是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加熱后溶液顏色變?yōu)闊o色
B.配制100 mL 0.10 mol•L-1NaCl溶液
C.實驗室用該裝置制取少量蒸餾水
D.稱量25 g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